漢子趕緊走到陳睿麵前,作揖道:“陳郎君,俺是太平村的,俺們村正說了,要是草堂村的學堂能收外村娃,俺們願意出些筆墨錢,絕不給您添麻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睿正看著學徒們丈量木料,聞言停下手裡的活,笑道:“不必出筆墨錢。咱們早就計劃好了,草堂村太平村各辦一座啟蒙學堂,免得娃娃們跑遠路凍著。”
他讓隨從取來一張麻紙,提筆寫下幾行字:“太平村可設啟蒙學堂,六歲至十歲孩童皆可入學,筆墨紙張、夫子月錢皆由張家供給。請劉村正速動員村民報名,並尋一處院落修繕,所需木料、工匠報與張老爺。”
寫完遞給漢子:“你回村告訴劉村正,就照這上麵說的辦。缺啥少啥儘管開口,讓咱們兩個村子娃娃們都能念上書。”
漢子接過紙,眼睛瞪得溜圓:“真……真的?俺們村也能辦學堂?還不用出啥錢?”
“真的。”張正堂在旁接口,“都是鄉裡鄉親,哪能厚此薄彼?你讓劉村正趕緊找院子,最好也選個向陽的地方,盤個火塘,趕在開春前拾掇利索。夫子的事不用愁。”
漢子激動得臉都紅了,把紙小心翼翼折好揣進懷裡,又作了個揖:“俺這就回去報信!俺們村正聽了,保管比秦伯還高興!”
說罷轉身就跑,腳步輕快得像一陣風。
秦老漢看著他的背影,笑道:“這下好了,兩處學堂對著辦,看誰家的娃念書更上心。”
“這樣才好。”他道,“太平河和灃河滋養著兩個村子,學問也該像河水一樣,兩處都流到才好。”
太平村的漢子一路跑,進了村口就扯著嫂子喊:“劉伯!陳郎君說了,咱村也能辦學堂!不要錢!”
喊聲像顆石子投進太平村的池塘,瞬間激起千層浪。
劉村正聞言就往村口跑,迎麵撞見奔回來的漢子,一把搶過那張紙,一個字一個字地瞅——雖認不全,卻死死攥著“太平村可設啟蒙學堂”幾個字,手都在抖。
“快!敲鑼!”劉村正朝著曬穀場的方向喊,“讓家家戶戶都知道,咱村也要辦學堂了!娃娃們都能念書!”
銅鑼聲“哐哐”響起,比草堂村的還要急。
“劉伯,真能辦學堂?”
“俺家二柱能去不?”
“要不要出束修?”
劉村正站在石碾上,把麻紙舉得高高的:“陳郎君和張老爺說了,一分錢不要!筆墨紙硯都管夠!就跟草堂村一樣,教娃娃認字、學農桑,連女娃娃都能去!”
他指著村南那座閒置的舊院子,“就用那院子!明兒就拾掇,誰有空的都來搭把手!”
這邊正熱鬨,草堂村的曬場也沒閒著。
秦老漢剛把新報上來的五個名字添到名冊上,就見幾個婆娘圍著那捆《三字經》打轉。
“秦伯,這書上的畫真好看,俺家丫蛋要是能認全,將來定能嫁個好人家。”
“俺家石頭最愛看水車,讓他去學堂看看書上咋說的,說不定能琢磨出些新道道。”
三個會木工的娃爹扛著刨子、鑿子就往村西的院子去了。
“秦伯說了,咱得比太平村的學堂先拾掇好!”一個濃眉大眼的漢子邊跑邊喊,“讓他們瞧瞧,咱草堂村的娃娃念書更上心!”
院子裡很快響起刨木聲。
有人爬上屋頂苫新草,有人蹲在地上和泥糊牆。
很快,太平村的名冊也記滿了半張紙。劉村正揣著名冊去給草堂村回話,剛到村口就撞見秦老漢。“老劉,你們報了多少娃?”秦老漢得意地拍著懷裡的名冊,“咱這兒都三十一個了!”
劉村正梗著脖子掏出自己的名冊:“咱也二十八個了!明兒就去拾掇油坊,保準不比你們的晚開課!”
兩個老漢你瞅我我瞅你,忽然都笑了。秦老漢往劉村正手裡塞了個獼猴桃:“彆爭了,都是好事。等開春學堂開了課,讓娃娃們比著念書,比著長本事,才是正經。”
第二天一早,兩個村子的學堂都動工了。
草堂村的刨木聲、太平村的捶打聲隔空傳過來,像在對歌。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