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豐連連點頭,從灶台上拿起塊抹布,仔細擦著剛才盛菜的白瓷盤,像是捧著什麼寶貝。蕭掌櫃看著兒子認真的模樣,悄悄對陳小九道:“小師傅,您這份情,我記著了。”
陳小九擺擺手直說不用客氣,等會兒張老爺那裡自己去說,轉身開始收拾灶台。他把張老爺給的精鹽仔細包好,放進蕭掌櫃特意找來的陶罐裡,又將師父留下的鹽罐包好,指尖觸到冰涼的陶壁,心裡忽然有些感觸,到這個時代,總得留下些不一樣的東西吧!
傍晚時分,陳小九和劉伯往張老爺家回去。
張府的門房早就等著了,見他來,笑著引他往後院走:“小師傅,老爺和老太太在花園裡等您呢。”
後院的亭中,張老爺正陪著老母親說話。老太太穿著件月白綢衫,見陳小九進來,笑著招手:“是陳小師傅,快過來坐。聽管家說,下午那道紅糖山藥,是你特意給老婆子做軟和的?”
“老太太您喜歡就好。這紅糖山藥養氣補血,又健脾養胃,最適合您吃了。”陳小九麵帶笑意答道。
老太太又抿了抿唇,“這山藥甜得潤口,一點不膩!比廚房裡蒸的蜜餞還合我胃口。”
跟老太太閒聊了一陣。得知陳小九父母不在了,跟著師父六年,師父才過世沒多久,老太太差點沒哭出來,直說這孩子也是個苦命的。
張老爺見母親傷了心,寬慰了幾句,叫丫鬟扶著回房歇息。老太太叫陳小九就在張家安心住下,緩緩的回房去了。
張老爺才看向陳小九,遞給他一杯茶。
陳小九雙手接過茶水,抿了一口,又放在案幾上,開口說道:“張老爺,”他放下茶杯,語氣誠懇,“晚輩過來,也是是想跟您說件事。”
“哦?你說。”張老爺放下茶杯,眼神專注的看著陳小九。
“我想把這炒菜的手藝,送給您。”陳小九迎上他的目光,一字一句道,“悅來客棧是您的產業,蕭掌櫃是您的人,我一個雲遊道士,總不能一直守著灶台。把手藝教給蕭掌櫃的兒子蕭豐,我覺得這樣最妥當。”
張老爺愣了愣,顯然沒料到他會這麼說。他盯著陳小九看了半晌,忽然開口:“小師傅,你可知這手藝值多少錢?就拿你那雪釀糖來說,我送到長安四十斤,我家大兄給幾個國公府分彆送了五斤,隨後宿國公又來討了十斤,說有大用。這幾天長安恐怕已經傳遍了雪釀糖的大名了!據說有人出一斤五貫錢的價錢收買。你不後悔賣給我?”
“晚輩知道。”陳小九點頭,白糖在古代的稀罕程度,他一點都不吃驚,在沒有太多調料資源的古代,又特彆是甜食,這雪釀糖不火才怪呢。他用提純白糖的法子,得到了第一桶金,已經很滿足了。“手藝再好,沒人傳、沒人做,終究不是活的東西。我師父說,手藝得落在煙火裡,才能活。這鎮子在官道上,南來北往的人多,您的產業又比較全,這雪釀糖也好,炒菜也好,落在您手裡,能傳開,能讓更多人嘗到。對於我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還有對這附近的農戶來說,也有一個進項,想必日子會好過點。”
張老爺沉默了。
過了許久,他才緩緩開口:“你這孩子,心思倒是比同齡人沉得多。從雪釀糖到改良風箱鐵鍋,再到這炒菜,才不過十天來,樁樁件件都讓人刮目相看。說實話,我是越來越看不透你了——你一個小道士,怎麼懂這麼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師父教的些雜學,晚輩不過是照著學罷了。”陳小九笑了笑,沒多解釋。他知道,有些事說不清,也不必說清。
“雜學?”張老爺挑了挑眉,忽然撫掌大笑,“好一個雜學!這雜學發揚光大出去,長安城的生意怕是要換一半招牌了!”
他站起身,在方亭裡踱了兩步,青布長衫的下擺掃過青磚地,發出輕微的聲響。“小師傅,你既把話說得這麼通透,我也不能讓你吃虧。”張老爺轉過身,眼神鄭重,“客棧酒肆的炒菜利潤,分兩成給你。這不是買你的手藝,是謝你給鎮上添了條新路子——你瞧,往後農戶種的菜能多賣些錢,雜貨鋪的油鹽能多走些量,這都是你的功勞。”
陳小九剛要推辭,就被張老爺按住了:“彆急著拒。你可知我為何這麼看重這些新鮮法子?”他指著遠處的官道,“我那大兄在吏部考功司當郎中,管著官員的政績考核。你想想,長安的權貴人家,哪個不講究吃食?若我能把這雪釀糖、炒菜送進他們府裡,往後我大兄在官場上,是不是也多些臉麵?”
這話讓陳小九心頭一動,這吏部郎中可不是小官,並且掌管官員考核,是個官都不敢得罪的重要崗位。
“不止如此。”張老爺眼裡閃著光,像是看到了商機,“我打算過了年就在長安西市開家酒樓,雪釀糖做的茶點,再配上你這炒菜,保管能火!到時候,這酒樓的利潤,分你半成。”
半成?陳小九心裡暗暗算了算。長安西市的酒樓,再加上新的菜式點心,到時候再加上點營銷手段。想不賺錢都難。
可嘴上還是在說:
“張老爺,這太多了……”
“不多。”張老爺打斷他,語氣不容置疑,“你出的是腦子,是彆人學不來的法子,這半成,你該得。再說,你往後去長安,總不能真當個雲遊道士吧?你還年輕,我看你也是個有大誌向的,以後還是得娶妻生子,把你的本事發揚光大,後繼有人才是。有這半成利,你至少能在長安站穩腳跟。我那大兄雖不算權傾朝野,但在吏部的人脈,護著你一下,還是能做到的。”
這話正說到陳小九心坎裡。他孤身一人,想去長安闖蕩,確實需要個靠山,張老爺的提議,既給了利,又鋪了路,實在無法拒絕。
“既如此,晚輩多謝張老爺。”陳小九起身拱手,動作端正,“手藝我會儘快教給蕭掌櫃父子,保證他們能做得原汁原味。若是長安酒樓有需要,晚輩也會儘力指點。”
“這就對了。”張老爺笑著擺手,“不急,慢慢來。”
兩人又聊了些炒菜的細節,張老爺聽得格外仔細,時不時提些建議:“腳夫趕路辛苦,菜裡多放些茱萸,能解乏;南來的商人愛甜,山藥可以多淋些紅糖;至於長安的貴人……”他沉吟片刻,“得鹹鮮適當,突出菜本身的味道,他們才覺得雅致。”
陳小九心裡越發佩服——張老爺看似是個鄉紳,卻把不同客群的口味摸得透透的,不愧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以後說不得還得在張老爺這裡學習些待人處事的經驗。
話說得差不多,陳小九和張老爺一起回到院裡,陳小九抱手一禮,從廊下回房去了。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