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微微一怔,看著蓉娘期待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眼神,隨即爽朗一笑:“這有什麼不能的?蓉娘想學,隨時過來便是。教一個也是教,教三個也是教,隻要你們不嫌我教得粗淺就好。”
於是,陳睿的小小“數學課堂”又多了一位編外學生。
蓉娘有基礎,學起來比兩個娃娃快得多,不僅很快掌握了數字的寫法和讀法,對加減法的理解也更深,還能舉一反三,提出一些實際應用的問題,比如若是買三鬥米,每鬥十文錢,總共該是多少文?
這讓陳睿教起來也頗有成就感。
時光悄然流逝,轉眼便到了精鹽發售日前一天。
午後,陳睿剛指導完劉磊寫完“田”字,院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惠嬸去開門,隨即傳來一聲低呼,接著是恭敬的引路聲。
陳睿抬頭望去,卻見太子李承乾一身月白常服,隻帶著兩個同樣便裝的護衛,笑吟吟地走了進來。
“小先生,你這院子倒是清雅,孤不請自來,沒打擾你吧?”他語氣輕鬆,顯然心情不錯,是特意在發售日前來看看陳睿這邊的狀況,或許也是想嘗嘗陳睿的手藝。
“殿下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快請進。”陳睿連忙起身相迎。
劉磊劉淼和正在一旁練習數字的蓉娘,得知來人身份,都嚇得手足無措,就要下拜,被李承乾擺手製止了:“孤今日是便服出行,不必多禮,你們自便便是。”
李承乾目光掃過院中,很快被那塊寫滿奇怪符號的漆木板吸引了。
“小先生,你這是……在授課?這些符號是?”他好奇地走上前,看著板上那些“0,1,2,3,4,5,6,7,8,9”,以及一些簡單的加減式子如3+4=7),大感新奇。
他自幼學習的是傳統的算學,用的皆是漢字和算籌,何曾見過如此簡潔的符號?
陳睿心中一動,覺得這或許是個機會,便解釋道:“回殿下,這是一種源自天竺、後經大食商人傳來的計數符號,因其書寫簡便,計算迅捷,故臣用來教家中孩童啟蒙算術。”接著,他便將十個數字的讀法、寫法,以及基本的進位概念,深入淺出地講解給李承乾聽。
李承乾是何等聰慧之人,稍加點撥,便明白了其中關竅。
他越聽眼睛越亮,拿起一根粉筆,試著在板上寫了個“十五”,又對照著寫成“15”,再寫“一百二十八”與“128”對比,立刻感受到了那種無與倫比的簡便性!
尤其是涉及到多位數字的書寫和比較,這種符號數字的優勢簡直是壓倒性的。
“妙!妙極!”李承乾撫掌讚歎,“若用於記錄賬目、計算糧秣,不知要省去多少筆墨工夫,減少多少差錯!小先生,你真是處處能給孤驚喜啊!這東西,孤也得學!”
陳睿笑道:“殿下有興趣,是臣的榮幸。此乃基礎,若能熟練運用,後續還有配套的加減乘除運算方法,比之用算籌,更為直觀快捷。”
他當下取過一張紙,用工整的楷書與阿拉伯數字並列,製作了一份詳細的數字對照表,從零到萬,清晰明了,遞給李承乾:“殿下可先將這符號與數字的對應關係記熟,閒暇時自行練習書寫。待殿下得空,臣再詳細講解運算之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承乾如獲至寶,小心地將那張紙折好放入懷中,連聲道:“好!好!孤回去便看!”他心情大好,又見天色漸晚,便半開玩笑地說:“孤今日來了,小先生總不能讓我餓著肚子回宮吧?可是想念你家的炒菜了!”
陳睿也笑了:“殿下說笑了,臣這就去準備。”他親自下廚,用現有的食材,做了幾道拿手小炒:韭黃炒蛋,清嫩爽口;蔥爆羊肉,香氣撲鼻;一道醋溜菘菜,開胃下飯。
雖都是家常菜色,但火候拿捏精準,鹽味恰到好處,吃得李承乾讚不絕口,連添了兩碗稻米飯。
飯後,李承乾心滿意足,揣著那張珍貴的數字對照表,告辭回宮。
一路上,他腦中還在回味那奇妙的符號和炒菜的鮮香,對次日精鹽發售的期待,也因與陳睿這番交流而更添了幾分踏實。
回到東宮,李承乾興衝衝地便去兩儀殿尋李世民。
李世民正在批閱奏章,見太子滿麵春風地進來,笑問:“何事如此開心?可是明日發售之事都已安排妥帖?”
“父皇明鑒,發售事宜,張監正都已安排妥當,兒臣隻是去陳睿處看了看。”
李承乾說著,獻寶似的掏出那張對照表,“父皇您看,這是小先生今日所授,一種外邦傳來的計數符號,書寫計算極為簡便,兒臣覺得大有可為!”
李世民接過紙張,仔細看去。
他對新奇事物接受度頗高,看著那簡單的符號,再對比旁邊熟悉的漢字數字,立刻明白了其便利之處。
他沉吟片刻,道:“此符號確然簡便,於日常記錄、民間賬目或有大用。隻是……朝廷法度,文書往來,恐非一朝一夕所能更改。”
他抬眼看著兒子興奮的臉龐,語氣平和卻帶著告誡,“既是陳睿所教,想必有其道理。你若有興趣,學學無妨,多知一技總是好的。但需謹記,切不可因此耽誤了平日經史課業,更不可鬆懈了眼下精鹽發售這等緊要事務。此乃實務,關乎朝廷信譽與民生,方是你當下首要之責。”
李承乾見父親沒有反對,已是高興,連忙躬身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定當以課業和正事為重,此法隻作閒暇研習,斷不敢本末倒置。”
“嗯,你明白就好。”李世民點點頭,將紙張遞還給他,“去吧,明日還要早起,早些歇息。”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