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柱紅著臉鬆開犁把,手背在衣角上蹭了蹭:“陛下,這新犁是真中用……老漢服了。”
李世民走到曲轅犁旁,手指撫過彎轅的弧度:“陳睿,這犁製作不難吧?”
“回陛下,”陳睿躬身道,“沒什麼特彆的難度,隻需要韌性好點的木料做犁架。”
“那就好。”李世民望著翻耕的田壟,語氣沉穩,“李博,傳朕旨意,將作監立刻趕製曲轅犁圖譜,發往各州。凡農家換用曲轅犁者,免半年徭役。”
李博忙躬身應下,算盤打得更響了,像是在算今年的秋收能多打多少糧。
李承乾拉著陳睿的胳膊,眼睛亮得像星子:“小先生,這犁能讓多少人少受些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睿望著遠處的農田,春風吹得他衣角翻飛:“至少,往後扶犁的漢子,不用再把腰彎成弓了。”
張老栓正摸著曲轅犁的犁頭,像摸自家孫子的頭。
王二柱湊過來,小聲問:“老張,這犁……能給咱們也弄幾具不?”
張老栓笑了:“陛下都下旨了,往後啊,咱莊稼人都能用得上。”
“陛下回宮!”
回到太極殿,李世民讓內侍拿出了幾卷聖旨。語氣變得溫和:“精鹽官營初見成效,今天又看了新做的曲轅犁,有功之臣,當作獎賞。”
他先看向李承乾,笑道:“皇太子承乾,監國期間協理精鹽事宜,調度有方。雖為儲君,亦當嘉獎。賜黃金五十兩,錦緞百匹。”
李承乾連忙跪下謝恩,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雀躍:“兒臣謝父皇隆恩!此皆賴父皇教誨,臣弟與百官輔佐,兒臣不敢居功。”
他嘴上說著謙虛話,眼角卻偷偷瞟向陳睿,滿眼都是“快到你了”的期待。
李世民被他那點小心思逗笑了,沒說話。
內侍打開聖旨道:“精鹽司監正張正鶴,調度精鹽產銷,賬目清晰,未有差池。官升一級,新設巧工司,張正鶴任巧工司監正從四品下,加中大夫銜,賞銀百兩。”
張正鶴激動得滿臉通紅,快步出列叩首,額頭都快碰到地磚:“臣謝陛下恩典!臣……臣能做的,不過是跑跑腿、記記賬,全賴陛下信任,陳郎君獻良法,臣萬萬不敢居功!”他說得情真意切,連聲音都帶著顫。
接著,又有幾位官員得到封賞:負責工坊建設的少監閻立德升了半級,掌管精鹽運輸的司農寺少卿得了二十匹錦緞。
李承乾的心越揪越緊,手心都攥出了汗。他偷偷數著,已經念了幾個人的名字,怎麼還沒到陳大哥?難道父皇忘了?
正想著,就聽李世民朗聲道:“陳睿。”
眼神又給了內侍,示意宣旨。
陳睿連忙出列,躬身聽旨。
“宣德郎陳睿,獻精鹽之法,解關中鹽困;改良馬蹄鐵,又改良曲轅犁,利國利民。特封為鄠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任巧工司少監,正七品下。另,允其今後凡有研究,可憑文書向內庫支取材料,不限品類數量。”
“臣陳睿,謝陛下隆恩!”陳睿叩首在地,額頭觸及冰涼的地磚,心裡卻像揣了團火。
鄠縣子雖不是什麼高等爵位,但陳睿年紀輕輕,也從此有了自己的食邑,有了在大唐立足的根基;而“支取材料不限”這一條,更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正琢磨著改進各種機械工具需要的材料眾多,這下總算不用發愁了。
李承乾在一旁聽得眉飛色舞,差點拍手叫好,還是身旁的王珪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才想起這是在太極殿,連忙低下頭,嘴角卻忍不住往上翹,心裡早就樂開了花:小先生成縣子了!以後再跟他學算術,再也沒人敢說“跟個白身學本事”了!
退朝後,官員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紛紛向陳睿道賀。
“陳縣子年少有為,真是我大唐之幸!”
“以後有什麼需要我等幫忙的,儘管開口!”
張正鶴更是拉著他的手,笑得眼角的皺紋都堆成了花:“陳郎君,哦不,該叫陳縣子了!晚上到我家喝酒去!”
陳睿笑著拱手:“張監正客氣了,晚上一定叨擾。”
李承乾也湊了過來,故意板著臉,卻掩不住眼裡的笑意:“陳縣子,我聽說你的食邑在太平河畔,那裡的水好,魚肥,得空時,孤陪你去看看?”
“臣謝殿下厚愛,求之不得。”陳睿也配合著他,拱手行禮。
“小九,這邊走!”張正鶴的聲音拉回了他的思緒。
陳睿回過神,笑著跟上他的腳步。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