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騎手勒住韁繩,棗紅色的駿馬人立而起,噴出兩道白氣。他一身玄甲,腰懸橫刀,正是禁軍中的翊麾校尉,聲音帶著不容耽擱的急切,“陛下宣您即刻入宮!吐蕃使者帶來了奇器,要您前去參詳!”
陳睿手裡的竹片“啪”地掉在地上,劉磊、劉淼嚇得縮回手,睜大眼睛望著院外。他定了定神,起身拍了拍衣襟上的木屑:“有勞校尉稍等,我換件衣裳便來。”
惠嬸早已聞聲出來,手腳麻利地取來那身鄠縣男的緋色官袍:“小郎君快換上,彆讓陛下等急了。”她一邊幫著係玉帶,一邊念叨,“吐蕃來的使者?聽說那邊儘出些古怪東西,小郎君去了仔細些。”
陳睿應著,匆匆束好發髻,接過小廝遞來的魚符:“劉伯照看好院子,我去去就回。”
跨上禁軍備好的馬匹,才發現街麵上已多了幾分異樣——往來的官差比往日多了,西市方向隱隱傳來喧嘩,想必是吐蕃使團進城的動靜。騎手策馬在前,陳睿緊隨其後,馬蹄踏過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濺起細碎的水花,那是清晨春雨留下的痕跡。
太極宮的宮門已敞開,內侍在門口候著,見了陳睿便快步上前:“陳郎君可算來了,陛下和吐蕃使者都在兩儀殿等著呢。”
穿過層層宮闕,兩儀殿的簷角已近在眼前,遠遠就聽見殿內傳來爭執聲,夾雜著幾句生硬的漢語。陳睿整了整官袍,跟著內侍跨進殿門,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殿中央的金磚地上,擺著個半人高的銅器,形狀像隻伏著的巨獸,頭生雙角,腹中空空,尾巴卷曲著搭在背上。吐蕃使者正指著銅器說著什麼,他穿著赭色的氈袍,腰間掛著嵌玉的彎刀,臉上帶著倨傲的笑意。旁邊的禮部官員臉色通紅,手裡拿著譯稿,顯然是爭執不下。
“陛下。”陳睿躬身行禮,目光卻忍不住瞟向那銅器。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眉頭微蹙,見他進來便鬆了口氣:“陳睿來了正好。吐蕃使者說,這是他們讚普珍藏的‘聚音獸’,能聽見三裡外的馬蹄聲,要與我朝的巧技比個高低。”
吐蕃使者聞言,用漢語生硬地接口:“我吐蕃有聚音獸,大唐有什麼?若無人識得此器,便是我吐蕃勝了!”
陳睿這才看清,那銅器的“獸口”處鑲著圈銀邊,內壁光滑,尾巴末端竟有個小小的銅管。他心裡一動,走上前仔細打量,指尖輕輕敲了敲銅身,發出嗡的一聲悶響,像是空物共鳴。
“這聚音獸,是空心的吧?”他問那使者。
吐蕃使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點頭道:“是又如何?”
“它的耳朵和尾巴,該是能轉動的?”陳睿又問,伸手輕撥那獸耳,果然能左右轉動,尾巴也能上下擺動。
殿內眾人都屏住了呼吸,看著陳睿圍著銅器轉了兩圈,忽然笑道:“這器物原理不難,不過是借了聲音共鳴的法子。”
他指著獸口:“此處寬大,能收集遠處的聲音;內壁光滑,減少聲音損耗;尾巴的銅管細長,把收集到的聲音聚起來,湊近了便能聽清。所謂‘三裡外聽馬蹄’,不過是把分散的聲音聚攏了罷了。”
吐蕃使者的臉色變了:“你……你胡說!這是我吐蕃聖物,怎會是這般粗淺道理?”
“是不是粗淺,一試便知。”陳睿轉向李世民,“陛下,可讓人在宮外三裡處敲鑼,再用此物試聽,便知臣所言真假。”
李世民立刻吩咐:“去,讓金吾衛在通化門外敲鑼,一刻後開始。”
內侍領命而去,殿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那銅器在晨光裡泛著冷光。吐蕃使者緊攥著拳頭,眼神裡滿是不信,禮部官員則悄悄鬆了口氣,看向陳睿的目光裡多了幾分敬佩。
一刻鐘後,陳睿將耳朵湊近那銅管,果然聽見隱隱約約的鑼聲從遠處傳來,雖微弱卻清晰。他直起身,對李世民道:“陛下,確有鑼聲傳來。”
吐蕃使者臉色煞白,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李世民哈哈大笑:“好!陳睿果然沒讓朕失望!吐蕃使者,你看清楚了,這不是什麼聖物,不過是件巧器罷了。我大唐雖不以此炫技,卻也知其原理。”
他看向那使者:“貴使遠來是客,朕不會因一件器物失了禮數。但往後若要切磋技藝,不妨光明正大,我大唐有的是能工巧匠,隨時奉陪。”
吐蕃使者麵紅耳赤,躬身行了個禮,再也沒了先前的倨傲。
待使者退下,李世民拉著陳睿的手,笑意不止:“你這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一眼就看穿了這鬼把戲!”
“不過是碰巧知道些聲音的道理。”陳睿笑道,“其實這聚音獸稍加改良,便能做得更好。比如把獸口做得更大些,內壁貼層薄銅,共鳴效果會更強,說不定能聽五裡之外的動靜。”
“哦?”李世民眼睛一亮,“這倒有用!若是邊關哨所擺上幾件,敵軍動向便能早知曉了。”
“陛下聖明。”陳睿點頭,“不僅如此,還能反過來做——把聲音放大。比如做個小的銅器,對著說話,遠處的人也能聽清,比喊話省力多了。”
李世民撫掌:“好主意!這事就交給你了,需要什麼物料,儘管跟少府說。”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