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櫟陽捷報驚帝闕_穿越大唐成小道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2章 櫟陽捷報驚帝闕

第82章 櫟陽捷報驚帝闕(1 / 1)

太極殿內,李世民剛批閱完河東漕運的奏折,案頭堆疊的奏章多是朝堂瑣事,正覺略乏時,內侍捧著木盒與奏折,幾乎是小跑著進殿,聲音都帶著顫:“陛下!櫟陽急報!陳睿大人差人連夜送來奏報,還附了個盒子!”

李世民放下朱筆,目光掃過李忠全緊繃的神色,心中微動:“呈上來。”

他先展開奏折,指尖剛觸到紙頁,便被“五座高爐日耗鐵礦石五萬二千斤,得鐵一萬八千三百斤,出鐵率三成五”的字樣攥住視線——此前關中用木炭煉鐵,最高出鐵率不過三成,且十爐裡總有兩三爐帶渣子,如今竟直接提了五個百分點,還做到“無一塊廢品”!

再往下看“夜間將試夜班進料,多添焦炭保爐溫一千三百度以上”,他猛地坐直身子,指節不自覺捏緊了奏折。

“陛下,這便是陳睿大人送來的鐵錠。”

內侍打開木盒,紅綢襯著一塊青黑鐵錠,約莫二十斤重,表麵光滑得能映出殿內燭火與盤龍柱的影子。

李世民伸手去拿,指尖剛觸到鐵錠,便被那冰涼沉實的觸感驚了一下——比尋常鐵錠重了近兩成!

他將鐵錠托在掌心,借著燭光細看,錠身竟無半點砂眼與雜質,邊緣切割得齊整,連一絲毛刺都沒有。

“當——”李世民抬手輕敲鐵錠,清脆的聲響穿透殿內寂靜,比太樂署的青銅編鐘還要透亮,餘音繞著梁柱轉了兩圈才散。

他反複摩挲鐵錠表麵,指腹劃過那層淡淡的青光,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震驚:“此前江南運來生鐵,十塊裡總有三塊帶蜂窩眼,敲起來發悶,哪有這般成色?三成五的出鐵率……這比燒木炭煉的,竟多榨出近一成鐵來!”

一旁的長孫無忌見皇帝動容,忙上前細看。

他長期管理大唐的鐵業,自然清楚各種情況。

他接過鐵錠掂了掂,又湊近聞了聞——竟沒有尋常鐵器的鐵鏽味,反帶著一絲淡淡的焦炭餘溫。

“陛下,這鐵極好!”長孫無忌語氣急促,“按陳睿奏報所說,五座爐日產近兩萬斤鐵,若夜間進料成功,單日出鐵量能破三萬斤!一月便是九十萬斤,足夠將作監打造百架投石機、千張床弩了!陛下,去年整年,大唐產鐵不過兩百萬斤,這幾個爐子兩個月竟然就超過了這個數字!”

“九十萬斤……”李世民喃喃重複,忽然將鐵錠重重放在案上,燭火被震得微微晃動。

他起身走到殿門口,望著櫟陽方向的夜空,聲音裡滿是激動:“朕此前以為,石炭不過是取暖燒飯的物件,沒想到竟能讓煉鐵出此奇效!往日煉一斤鐵,耗木炭三斤,運費就得兩文,尋常農戶根本用不起鐵器。如今用焦炭,出鐵率高了,成本降了,連夜間都能開工——這不是煉鐵,是給大唐煉筋骨啊!”

他忽然轉身,對內侍道:“傳朕旨意!賞陳睿黃金百兩、錦緞五十匹,再從禁軍調撥兩百名軍士,協助櫟陽高爐夜班值守!另讓將作監卿親自去櫟陽,把夜間進料保爐溫的法子記詳了,把工匠們都穩住,不準透露一個字出去!”

“遵旨!”內侍全躬身退下。

內侍退下後,太極殿內仍回蕩著方才鐵錠敲擊的餘韻。

李世民走回案前,指尖再次撫上那塊青黑鐵錠,冰涼的觸感讓他心中的激蕩漸漸沉澱為清晰的盤算,目光也變得愈發深邃。

“輔機,你且算一算。”他抬眸看向長孫無忌,聲音裡帶著壓抑不住的振奮,“按櫟陽如今的產能,五座爐月產九十萬斤鐵,若再添五座爐,日夜兩班進料,月產能便能破一百八十萬斤。一年下來,光是櫟陽一地,就能產鐵兩千一百六十萬斤——這比去年全國兩百萬斤的總產量,足足多了十倍還不止!”

長孫無忌聞言,心頭也是一震,他快步走到案邊,手指在虛空中快速推算:“陛下所言極是!且這鐵成色極佳,用來打造投石機的彈簧鋼、床弩的弩弦鐵軸,比以往的鐵器強度能提三成。若將這些鐵調撥給軍器監,不出半年,我大唐的軍械儲備便能翻一番,屆時無論是北禦突厥,還是南定百越,都多了幾分底氣!不過......”

“輔機有話直說!”

“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鐵礦石的供應怕是跟不上了!”長孫無忌訕訕道“上次陳睿說這話的時候,臣還以為他說大話,而今看來,此子所慮深遠!”

“還有,晉地鐵礦路途遙遠,運輸困難,臣建議直接在晉地修築高爐,就地煉鋼,晉地的石碳也很豐富!”

李世民握著鐵錠的手微微一頓,隨即重重拍在案上,眼中閃過一絲恍然大悟:“你倒提醒了朕!先前隻盯著櫟陽的產能,竟忘了鐵礦石這樁根基——陳睿那小子早說過‘要量產鋼鐵,需加倍石炭開采’,如今看來,鐵礦石的供應比石炭更急!”

他起身在殿內踱了兩步,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大唐輿圖上,指尖直指晉地的位置:“晉地鐵礦儲量豐,石炭又足,就地修築高爐是再好不過的法子!這樣一來,既省了從晉地運礦石至關中的運費——你算算,萬斤礦石運到櫟陽,光車馬費就得耗去二十石糧,就地煉鋼能省多少?又能讓晉地的百姓多些營生,一舉兩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長孫無忌見皇帝與自己想到一處,連忙補充:“陛下英明!臣還想著,可讓將作監從櫟陽抽調十名熟手工匠,帶全套高爐圖紙去晉地。櫟陽如今的煉焦、煉鐵法子已成熟,讓他們去晉地手把手教,既能保證晉地高爐一次投產成功,也能避免法子走樣。”

“還要派個得力的官員去統籌。”李世民停下腳步,指尖在輿圖上的晉州城點了點,“此人既要懂民生,能安撫當地百姓;又要懂實務,能盯著高爐建設——朕看兵部的張儉就不錯,他先前在並州任過職,熟悉晉地情況,且做事穩妥,不會出紕漏。”

他回頭看向長孫無忌,語氣愈發堅定:“另外,傳旨給戶部,讓他們撥十萬貫錢,先在晉地選三處合適的礦點,每處建五座高爐,配套的煉焦場也一並建起來。告訴張儉,不要急著趕工期,先把工匠培訓好,把礦場的安全規矩立起來,寧願慢些,也要一次做好!”

長孫無忌躬身應下:“臣明日便擬旨,讓張儉即刻準備動身。想來有櫟陽的經驗在前,晉地的高爐用不了三個月就能投產,屆時我大唐便有櫟陽、晉地兩處鐵業基地,再也不愁鐵料供應了!”

李世民拿起案上的鐵錠,對著燭火細細端詳,嘴角揚起笑意:“陳睿在櫟陽開了個好頭,咱們得把這勢頭接住、傳開。召陳睿回長安,他繼續呆在那兒也沒多大意義了,讓將作監的人好好看著就行。朕親自聽聽他還有什麼好法子——這小子腦子裡的主意,可比這鐵錠還紮實!”

“莫非陛下還想著給軍隊添軍械?”

“不止軍械。”李世民搖了搖頭,目光投向殿外漸漸沉沉的天色,仿佛能看到關中平原上農戶們耕作的身影。

“你忘了陳睿提過的家用炭爐與蜂窩煤?如今有了充足的鐵,便能大量打造鐵皮炭爐、鐵製農具——先前農戶用木犁耕地,一日不過三畝,換成鐵犁,一日能耕五畝還多;冬日取暖用鐵爐燒焦炭,比燒柴薪省一半成本,尋常百姓也能過個暖冬。”

他拿起鐵錠,輕輕放在奏折上,鐵錠與宣紙碰撞發出輕微的聲響:“更重要的是,石炭與焦炭的法子若推廣開來,河東、河北的煤礦便能派上用場,那些原本靠砍柴燒炭為生的樵夫,能轉去挖礦、運焦、打鐵,既少了山林砍伐之害,又多了安穩生計——這才是真正的‘藏富於民’。”

長孫無忌躬身頷首,眼中滿是讚同:“陛下深謀遠慮!臣以為,還需儘快讓戶部與將作監配合,將煉好的鐵錠分撥至各州府。同時嚴令,不得向參與煉鐵、煉焦的工匠加收賦稅,務必讓他們安心做事,免得被有心人挖走。”

李世民微微點頭,指尖在鐵錠上輕輕敲擊,發出“篤篤”的聲響,每一下都像是敲在大唐未來的基石上:“你說得對。明日早朝,朕便要將這鐵錠與奏折公之於眾,讓百官都看看,我大唐並非無可用之材,也並非無開拓之法!”

長孫無忌聞言,眼中更添欽佩:“陛下此舉,既能讓百官看清新法之利,也能斷了那些質疑者的口舌。先前還有官員私下議論,說陳睿煉焦煉鐵不過是‘一時取巧’,如今見了這鐵錠、聽了這產能,再無人敢置喙。”

李世民淡淡一笑,指尖仍在鐵錠上輕敲,目光卻飄向殿外的東方:“口舌易斷,民心難聚。朕要的不隻是百官信服,更是讓天下百姓看到實惠。你想想,今年秋收後,若關中農戶都用上鐵犁、鐵鐮,收成能增幾成?冬日裡,尋常人家能圍著鐵爐燒焦炭取暖,不用再為柴薪凍得縮手縮腳——這才是朕想看到的‘盛世’。”

他忽然想起什麼,轉身對長孫無忌道:“對了,陳睿回長安後,除了問他後續的法子,還要讓他把家用鐵爐、蜂窩煤的圖紙交予將作監。朕打算在長安城外設兩座工坊,專門打造這些家用鐵器,定價時按成本加一成利即可,務必讓百姓買得起。”

長孫無忌連忙應下:“臣記下了。工坊的工匠可從將作監抽調些熟手,再招募長安周邊的閒散農戶,既保證手藝,又能安置人口,一舉兩得。”

“傳旨給陳睿,讓他速回長安。”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