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做了一輩子犁,在將作監把曲轅犁改良過兩次,是不是能評中級?”
“俺會做帶齒輪的轉杆,算不算創新?”工匠們都湊過來,眼裡閃著光。
李承乾再次上台,眾人立刻安靜下來。
他拿起一把新鑄的劍,劍脊筆直,是按新標準鍛打的。
“諸位剛才也聽見了,這些好處不是憑空來的。”他語氣誠懇,“是陳郎君造出了精鹽,造出了曲轅犁,造出了焦炭和高爐,造出了水車、水晶琉璃、四輪馬車,讓朝廷看見工匠的用處,讓農戶們多收了糧食,讓軍士們拿到了更好的武器,陛下才肯下旨推新政。”
他看向人群中的陳睿:“就像陳郎君說的,你能讓百姓多紡一尺線,朝廷就給你一尺的體麵;能讓士兵多射準一箭,朝廷就給你一箭的敬重。往後誰能造出更省力的農具、更堅固的城牆,誰能教出更多巧匠,朝廷給的賞賜隻會更多、更實在!”
他舉起那把劍,陽光照在劍身上,映得全場發亮:“這把劍,用新煉的精鋼,按新標準鍛造,不差毫厘,就像咱工匠的日子,隻要肯用心,就能量出好日子!為自個兒,為娃子,為這大唐,都得好好乾,是不是?”
“是!”數百名工匠齊聲應和,聲浪撞在學堂的牆上,又反彈回來,震得人耳朵發鳴。
台下的議論聲還未平息,李承乾忽然笑道:“說了這麼多,也該聽聽學堂裡的娃娃們怎麼說。”
他目光掃過站在前列的學生,落在陳東身上,“這位小哥看著麵生,是哪家的徒弟?上來講講?”
陳東猛地一愣,臉“騰”地紅了,攥著衣角往後縮。
陳睿在旁推了他一把:“彆怕,就說你心裡想的。”
周圍的工匠們笑著起哄:“東子,上去說!你爹做的木工可是好手藝!”
陳東深吸一口氣,攥緊了手裡那卷紡車圖紙,一步步挪上高台。
他個頭不算高,站在台中央,大半身子還藏在李承乾身後,聲音細得像蚊子哼:“俺……俺叫陳東,是巧木坊的學徒。”
台下有人喊:“大點聲!讓殿下聽聽你的誌氣!”
陳東攥著圖紙的手沁出了汗,忽然想起爹昨晚說的“咱工匠的腰杆,得靠本事撐起來”,他挺直了腰板,聲音陡然亮了幾分:“俺爹說,以前做活憑感覺,一把尺子一家樣,造出來的東西換不得、修不得,白瞎了多少力氣。現在有了學堂,有了標準尺,還有……還有品級,俺們學徒總算知道往哪使勁了!”
他舉起手裡的圖紙,紙角都被攥皺了:“這是俺畫的腳踏紡車,本想讓俺娘紡線時省點勁。以前總畫不準尺寸,現在學了新規矩,一尺就是一尺,一分就是一分,俺保證,年底前一定做出能用的樣子!”
台下的工匠們聽得認真,有個紡車匠喊道:“東子,畫錯了俺教你!”
眾人一陣哄笑。
陳東紅著臉點頭,又轉向李承乾,深深鞠了一躬:“殿下,還有各位大人,俺進了學堂,一定好好學算學、學畫圖、學按標準做活。不光要學會做,還要學會教——將來俺要是能評上中級,就回學堂當先生,教更多人做省力的農具、結實的軍器!”
他的聲音帶著少年人的執拗,卻字字懇切:“俺們沒讀過多少書,可知道誰對咱好。陛下給了咱體麵,給了咱規矩,咱就用手裡的刨子、鑿子、鐵錘報答——造出最好的物件,讓大唐的士兵有趁手的兵器,讓百姓有好用的農具,讓城牆更結實,讓糧倉更滿!”
說到最後,他的聲音都有些發顫,卻擲地有聲:“俺爹說,這叫‘拿手藝報國’。俺們學徒,都認這個理!”
話音剛落,台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個老工匠抹著眼淚喊:“說得好!這才是咱工匠的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連房玄齡都撫著胡須點頭,眼裡帶著讚許。
李承乾笑著拍了拍陳東的肩膀:“說得好。拿手藝報國,比任何豪言壯語都實在。朝廷等著看你們做出的紡車、造出的兵器,更等著看你們教出的徒弟——百工興,大唐興,這話就靠你們往下傳了。”
陳東用力點頭,捧著圖紙跑下台,剛站穩就被一群學徒圍住。
“東子,你說得真好!”“咱往後就按你說的,好好學!”陳東紅著臉笑,心裡卻像揣了團火——他知道,從今天起,他手裡的刨子、筆下的圖紙,都不隻是謀生的手藝,更是能為這大唐添磚加瓦的力氣。
陳睿最後被推上台,他手裡還捏著半塊沒刻完的齒輪,齒距是按新標準量的,精準得像模子印出來的。
“諸位都是前輩,我本不該多嘴。”他笑著拱手,“隻是想起剛到長安時,想找個合用的木軸都難,工坊做的尺寸都不一樣,才知道規矩和本事多重要。”
他舉起齒輪:“這玩意兒看著簡單,若沒標準尺量齒距,沒卡尺量厚度,就是個廢木疙瘩。現在有了規矩,有了學堂,哪怕是初學的娃子,隻要肯學、肯想、肯試,也能做出像樣的活。”
他指著學堂裡的學生:“就像他們,往後學的不隻是打鐵、刨木、煉焦,是怎麼把活做精、做巧。你們當中,誰能教出這樣的徒弟,誰能造出省力氣的農具,誰能想出新法子讓城牆更結實,誰就是大唐的功臣——這不是我說的,是你們手裡的錘子、鑿子說了算!”
話音剛落,不知是誰先敲了下錘,緊接著,鐵匠的錘、木匠的刨、石匠的鏨,竟跟著敲出了節奏。
“叮叮當當”的聲響裡,混著工匠們的笑罵、喝彩,還有年輕匠徒們的歡呼,比任何禮樂都熱鬨、都實在。
典禮散時,日頭已過正午。
工匠們沒急著走,圍著標準尺模型問東問西。
楊鐵信被一群鐵匠圍著,唾沫橫飛地講遊標卡尺的做法;王木匠拉著閻立德,非要問考核的具體日期;陳東擠到陳睿身邊,手裡緊緊攥著新領的初級匠徒牌,指節都捏白了:“郎君,俺一定好好學,爭取明年就考中級!”
陳睿看著他眼裡的光,又看了看滿院興奮的工匠,忽然覺得這學堂的青磚地仿佛都在發熱——那是無數雙帶著老繭的手,在為自己、為後代、為一個能靠本事立足的明天,燃起的希望。
遠處的宮牆上,李世民憑欄而立,聽見百工學堂方向傳來的聲響,對身邊的內侍笑道:“你聽,這聲音比擊壤歌還實在。”
內侍笑道:“工匠們有了奔頭,往後大唐的器物,定能更精巧。”
李世民聽著那片騰起的聲浪緩緩道:“不隻是器物,是人心。他們知道自己的本事能當飯吃、能傳代,有奔頭。”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