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他指著剛取出的玻璃片,銀膜亮得能映出房梁上的蛛網,“溫度夠了,銀粒長得又快又齊整。”
最讓人提心吊膽的是銀鏡反應後的衝洗。
得用經過蒸餾的水輕輕澆淋,既不能衝掉未完全凝固的銀膜,又得把多餘的溶液衝乾淨。
有個老工匠一開始沒掌握好力道,一瓢水下去,銀膜被衝掉一小塊,心疼得直拍大腿。
陳睿趕緊讓人做了些細口的陶壺,壺嘴像麥稈似的細,水流出來又輕又勻,這才解決了問題。
裝裱區則熱鬨得多。
木匠們早已按陳睿給的圖紙做出了各式木框:有雕著纏枝蓮紋的紫檀框,一看就是給勳貴人家預備的;還有些小巧的圓形鏡,框子用銀絲纏了邊,鑲著幾顆琉璃珠,透著精巧。
工匠們往銀膜背麵刷上兩層清漆——這清漆是用桐油和鬆煙調的,能防潮防刮,再將玻璃片嵌進框裡,用細銅絲固定牢,一麵鏡子就成了。
頭五天,鏡坊每天隻能做出十來麵鏡子,還有一半因為銀膜有瑕疵被陳睿打了回去。
有個工匠急得直掉淚,陳睿卻沒責備,隻是讓他把廢鏡拆了,玻璃片重新打磨,銀膜刮掉重鍍:“孰能生巧,咱們不求快,隻求好。”
到了第十天,工匠們漸漸熟練起來,日產鏡子漲到了三十麵。
大的有二尺寬,三尺高,能照出整個人的身影;小的隻有巴掌大,用紅繩串著,能揣在袖袋裡。
備貨差不多了,陳睿拉著一批大小鏡子,來到皇宮。
又到了獻寶環節。
進了太極殿,李世民還是千年不變的坐在那裡看奏疏。
“小子你又來獻寶了?”李世民調侃陳睿。
“回陛下,您猜得確實不錯,不過今天這個寶貝不是給您的,是給皇後娘娘的。”
“噢?拿來朕先看看!”
陳睿遞上一個小鏡子盒,這鏡子檀木為底,背麵雕花,帶一個蓋子,顯得精致小巧。
李世民捏著那把小鏡,指腹摩挲著背麵雕的纏枝紋,隻當是尋常的小玩意。
可當他掀開蓋子的瞬間,呼吸猛地一頓,手裡的鏡盒差點沒拿穩。
鏡麵亮得像淬了一層水銀,把他鬢角新添的幾根白發照得清清楚楚,連眼角的細紋都分毫畢現。
他這輩子用過無數銅鏡,宮裡的銅鏡磨得再亮,也總有層淡淡的朦朧,哪見過這般透亮的?
仿佛不是在看鏡子,而是隔著一層清水在照人影。
“這……這是鏡子?”李世民把鏡子湊近了些,連自己皺眉時眉間的紋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忍不住低呼。
陳睿站在一旁笑道:“陛下,這叫銀鏡,是用玻璃鍍了層銀膜做的。不光亮,還不生鏽,不用像銅鏡那樣天天打磨。”
他又呈上一麵二尺寬的大鏡,鏡麵鑲在紫檀框裡,雕著鳳凰穿牡丹,“這麵是給皇後娘娘的,梳妝時照得清楚,連插釵子都能對準發間的縫隙。”
李世民放下小鏡,走到大鏡前。
鏡中映出他的龍袍,明黃的顏色鮮活得像剛染出來,連繡紋裡的金絲都閃著光。
他忽然想起長孫皇後上次梳妝時,抱怨銅鏡照不清,插鳳釵總戳到頭皮,忍不住笑道:“好東西!觀音婢見了定然歡喜。”
正說著,內侍來報,長孫皇從後宮殿過來了。
她剛進殿門,就看見李世民對著一麵大鏡出神,好奇地走上前:“陛下在看什麼?”
等看清鏡中的自己,皇後也愣了神。
鏡中的人穿著常服,鬢邊的珍珠耳墜映得瑩白,連鬢角斜插的那支銀步搖,流蘇上的小鈴鐺都看得分明。
她抬手摸了摸發鬢,鏡中的手同步動作,輕巧得像水中月。
“這鏡子……”皇後拿起那把小鏡,對著光轉了轉,鏡麵反射的光斑在牆上跳蕩,“竟能亮成這樣?”
“是陳睿做的銀鏡。”李世民笑著把大鏡往她麵前推了推,“往後你梳妝,再也不用費力氣讓人磨銅鏡了。”
皇後細細打量著大鏡,忽然注意到鏡中自己的衣領歪了點,伸手一整,鏡中人也跟著整理,動作分毫不差。
她忍不住笑起來:“果然清楚!上次給長樂梳頭發,銅鏡裡看她發辮編歪了,湊過去才發現是鏡子騙了人,鬨了笑話。”
李世民聽著,忽然轉向陳睿:“這銀鏡做得這般好,可量產了?”
“回陛下,鏡坊已經能日產三十麵,有大有小。”
陳睿答道,“小的方便攜帶,大的適合擺在閨房。”
長孫皇後這時才回過神,拉著陳睿的袖子笑道:“你這孩子,淨做些貼心的物件。前陣子的玻璃器皿已經夠新奇了,如今又做出這銀鏡,往後長安的貴婦們怕是要搶瘋了。”
她轉向李世民,“陛下,這鏡子既好用又省銅,該讓工坊多做些,不光宮裡用,尋常百姓也該用上。”
李世民點頭,指著那麵大鏡道:“就按皇後說的辦。陳睿,你這銀鏡,朕要了!宮裡各殿都得擺上,再給宗室勳貴們每家送一麵。這個比玻璃器皿更好!”
陳睿剛要應下,皇後又笑著說:“不過也彆賣得太貴,太貴了怕是有人說皇家與民爭利。”
“臣記下了!”
皇後讓人把大鏡抬去後宮,臨走時還不忘回頭看了李世民一眼。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