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二年,嶺南北部山區,陳家村,清明時節。
“爹,還有多久才到呀?”五歲的陳遠文有氣無力地扒在父親的背上問道,烈日焦灼著潮濕的山林,蒸騰著濕熱的水汽,空氣又悶又熱。
“文仔,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下來喝點水,再行過這個山坳很快就到了。”中年漢子用手托了托陳遠文的屁股,溫聲回答。
“不用了,爹,我還不渴。”陳遠文的聲音悶悶地傳來,都怪這一世的身體太差了,才上山走沒多遠就累得氣喘籲籲。
“爹,我累了,我走不動了。”陳遠文的堂哥,六歲的陳遠誌說完,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再走了。
“哎呀,我怎麼生了你這個沒用的化骨龍,走一點點路就喊累。你看你哥哥隻比你大兩歲已經跑到前麵去了。”陳遠文的二叔一邊絮絮叨叨地抱怨著,一邊認命地放下鋤頭,蹲下身子,示意陳遠誌趕緊爬上去。
剛才還癱坐在地上好像一灘爛泥的陳遠誌趕緊一股腦地爬起來,飛撲過去,靈活地爬上他爹的背部,雙手抱緊他爹的脖子,貼著他爹的耳朵嚷嚷著:“謝謝爹,您最好了,我長大了肯定孝順爹。”
“好了,好了,不要左搖右擺,小心掉下來”。陳二叔用手托住小家夥的小屁股,讓他不要亂動。
走在他們背後的陳三叔搖了搖頭,認命地把大哥和二哥放下的鋤頭和自己當做扁擔的鋤頭疊放在一起,化為扁擔,然後彎腰挑起兩個籮筐,裡麵裝著滿滿的祭品,有紙錢、茶葉、米酒、燒肉、茶壺和酒杯等等。
陳遠文在父親的背上抬起頭遠眺著周圍連綿不絕的青山,再看向前方十米處正拿著一根木棍在充當開路先鋒、“打草驚蛇”的爺爺和後麵蹦蹦跳跳的大堂哥二堂哥,內心哀嚎不已,想不到時隔多年,他又要體驗“華南f4”特種兵式的清明祭祖活動。
陳遠文前世也是嶺南粵北山區的一戶農家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育隻有努力讀書才有出路,所以他一直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一直遙遙領先。
最終憑借一股韌勁,他考上了他們當地的第一高中,之後高考更是以全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取了一間華南地區最top的大學,成為他們村子第一個正兒八經的大學生,成為他父母最大的驕傲。
大學四年後,他畢業順利留校在學校的圖書館工作,薪水雖然不多,但勝在工作壓力小。
他畢業後省吃儉用,加上學校有宿舍分配,還有價廉物美的食堂供應,本想著攢幾年錢就在單位附近按揭貸款買一套老破小,把在農村的父母接過來享享福。
誰知道就在他攢夠首付的時候,一場交通意外奪走了父母的生命,獨留他一人在世間孤孤單單地過著。
在他三十周歲生日前夕,受一位熱愛戶外活動的師弟的蠱惑,他背著背包參加師弟組織的驢友的深山徒步活動,結果中途遇到暴雨,和隊友失散的他,腳下一空掉下懸崖。
醒來的時候已經在黃氏的肚子裡。一出來,變成7個月的早產兒。
哎!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存了幾年錢,結果錢還未花完,人就沒了。
喜的是這一世的父母長相和上輩子有八分相像,也是姓陳。
憂的是,這個陳家村比他上輩子托生的農村偏僻和貧窮得多。
陳家村,顧名思義,全村姓陳,同一個祖宗。
據說百年前老祖宗為了躲避元末的戰亂,翻山越嶺,爬山涉水,才來到陳家村的。
陳家村四麵環山,隻有一條所謂的“村道”通向外麵,需要翻越兩座山,才能走到鎮上,再經過鎮,走兩個時辰才到縣裡。
怪不得當初老祖宗們逃到這裡再也不逃了,窮鄉僻壤,交通不暢,除了山還是山,估計連土匪都看不上這個地方。
也怪不得外麵已經改朝換代,陳家村都毫無變化,隻有等出去交糧稅,才發現外麵變天,已經改朝換代,元朝已經完蛋,新朝明朝已經建立,頗有些連《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意境。
陳遠文正在胡思亂想之際,被大堂哥的一聲尖叫“有蛇”,嚇得趕緊摟緊自家爹脖子,催著他爹快跑。
“沒事了,就是一條小竹葉青而已,已經被阿公嚇跑了”,見多識廣的陳老爺子氣定神閒地用左手握住長棍挑起一條青色的小蛇遠遠拋到山下的灌木叢裡,右手拿起一把鐮刀“哢嚓”兩下削斷擋住山路的樹枝,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走。
清明時節,上山祭拜的山民一般不會傷害動物,因為民間迷信的說法,這段時間遇到的生靈很可能祖宗附身回來看後輩的,所以不能傷害,如壁虎、蝴蝶等等。
對此,陳遠文一直有疑問,那要是發生農夫與蛇的故事,人類放過毒蛇,卻被蛇咬傷中毒死亡怎麼辦?
但是,他不敢問,問就是質疑權威,在鄉下地方,有很多事情,遵守就好。
“阿公,您沒有帶錯路吧?怎麼走了這麼久還沒有到太公的墳呀?”大堂哥忍不住質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啊,爹,您有沒有記錯路呀?不要像去年那樣走了老半天,才發現走錯路了。”陳三叔也忍不住問道。
“我吃鹽多過你們吃米,過橋還多過你們走路,你們放心,我今年絕對不會帶錯路的。”老爺子嘴硬地說。
“不行,我累了,要喝點水休息一下。”陳傳貴,也就是陳遠文的二叔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把背上的小兒子放下來,一屁股坐在一棵大樹頭上,拿起腰間掛著的大竹筒,“咕咚咕咚”大口大口地喝起水來。
陳遠文看到此情此景,頓時覺得口舌冒煙,趕緊讓他爹陳傳富也放他下來,他也渴了,想喝水休息一下。
陳老爺子見大家都累了,就示意走在最後挑擔的幺兒也把籮筐放下,大家集中在樹頭下休息一會。
老三陳傳榮小心翼翼地放好籮筐,拿出籮筐裡的大水壺用竹筒倒了一杯解暑茶給陳老爺子,陳老爺子毫不客氣地接過,猛灌一氣,幾口飲完後,把空杯遞給幺兒,示意他再來一杯,連續灌了三大杯才止住渴。
此時,二十四孝父親陳傳富接過陳遠文喝完遞回給他的竹筒,隨後解下頭上的竹帽,給陳遠文扇風取涼。
“文仔,你覺得怎麼樣?沒事吧?胸口悶不悶?”陳老爺子也走過來關心陳遠文的身體。
這個小孫子是他家大兒子在連生三個女娃後才千求萬求來的,偏偏她娘在懷他七個月的時候不小心在院子裡摔了一跤,造成早產,差點一屍兩命。
當時如果不是靠著自己珍藏的百年人參吊命,又剛好遇到雲遊到此的高僧用金針渡穴之法止住血崩,恐怕好大兒不但會斷了香火傳承還會孤獨終老。
所幸,那高僧不但救了大兒媳和小孫子性命,還給小孫子留下調理身體的方子,這幾年,嚴格按照方子調理,小孫子的身體雖然比同齡人瘦小一些,但已經基本無礙,算是基本立住了,所以今年才讓大兒子帶著他來祭拜祖宗,讓祖宗保佑他平安長大,長命百歲。
陳老爺子左手托起小孫子的右手,右手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彆按在小孫子寸、關、尺三部,三指呈弓形平放,凝神靜聽,須臾,換了另一隻手,重複剛才的動作。
“爹,怎樣?文仔他沒有事吧?”陳傳富緊張地盯著他爹的動作。
“沒事,挺好的。小時候叫你們幾個跟著我學醫,結果一個寧願耕田、一個寧願做貨郎,另一個寧願學武也不肯學。現在好了,連打個脈都不會,氣死我呀。”
赤腳大夫陳老爺子又開始了每日一次的嘮叨,三個兒子在一旁一副習以為常、不為所動、左耳進右耳出。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