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陳童生_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2章 陳童生(1 / 1)

年初六,陳郎中、陳傳富和陳傳貴拎著一堆禮品,帶著陳遠文和陳遠誌到村中開設私塾的陳童生家拜訪。

這位陳童生在族中排名十六,是陳郎中這一輩年齡最小的一位,雖然已經是爺爺輩,實際年紀隻有四十出頭。

這位陳童生因為是家中獨子,上麵有四位姐姐,是家中千求萬求才求來的獨苗苗,又因為出生的時候早產,身體比較瘦弱,所以家裡商量之後,決定集全家包括姐姐姐夫)的力量供他讀書,想著識字後,再想個辦法把他送去鎮上的酒樓做賬房之類的輕鬆活兒。

誰曾想到,這位獨苗苗在讀書上是甚有天份,十六歲已經考上童生,前途一片光明,而且長得一表人才,於是被鎮上的富戶看中,倒貼嫁妝嫁了一位女兒給他,憑著富家娘子的嫁妝支撐,陳童生入場考了幾次秀才試,結果每次都是铩羽而歸。

終於在陳童生二十六歲的時候,看著家中日漸長大的但三兒一女,看著操持家務日漸消瘦憔悴的妻子,還有兩鬢斑白如霜、步履蹣跚的爹娘,他決定到此為止了。

決定終止科舉之路的陳童生,在家中騰出三間房子,改造成村間私塾,做起了教書先生。因為陳童生是整個水西堡唯一的童生,開始的時候,隻有陳家村和附近幾條村的學童過來學識字。

但是這位陳童生不愧是童生,頭腦非常靈活,除了教識字,還教算術和做賬,非常具有實用意義,從陳家私塾學了三幾年出來的學子到外麵找工作,非常受歡迎。

所以沒過幾年,十裡八鄉的地主和殷實農家都不辭勞苦,把家中孩子送來陳童生家的私塾,很快,沒用幾年,陳童生家就鳥槍換炮,黃泥屋變成二進的青磚大瓦房的四合院子,一躍成為村中最富裕的家庭。

陳郎中爺孫五人沿著村中的巷道緩緩穿過村口的情報cbd大榕樹下,看到一群吃飽朝食坐在樹頭聊天的老頭老太太,連忙一通“伯公、叔公、叔婆……”地喊完,又解釋是帶著兩個孫子去找陳童生的私塾谘詢入學報名的事情,然後陳遠文和陳遠誌又被一群公公婆婆拉著手叮囑了一番“入學後要好好讀書,不能偷懶”,折騰了一刻鐘才能順利脫身而去。

陳遠文不禁用手擦了擦額頭不存在的汗水,心中暗暗想著,以後一定要繞著榕樹頭走。

陳童生家的房子建在村口,一來是為了方便其他村的人來入讀,一看就能看見,二來是因為朗朗讀書聲不要打擾村民,三來嘛,是因為村中土地有限,陳童生家屬於前院是私塾,後院是住家的設計,占地麵積比較大,隻能在村口重新建造。

陳遠文站在陳家私塾前,不禁暗讚一句,果然是鄉間難得一見的大房子,整個建築估計有200平米。

守在前院的門房,是陳童生的堂侄,五十多歲,識得幾個字,平時幫忙打理學堂和迎來送往,不用風吹日曬雨淋,在鄉間是難得的好差事,當然肥水不流外人田,用人唯親。

陳郎中讓陳遠誌和陳遠文稱呼門房陳伯,然後陳伯在得知他們的來意後,趕緊帶著他們穿過前院私塾,來到垂花山前,進入後院,在鄉間,都是族親,並沒有外男不能進垂花門的規矩。

陳遠文邊走邊觀察一下陳童生家的房子,房子?共分為前後兩進,後院正房三間,供陳童生父母和其夫婦居住;東西耳房?各兩間,分彆位於正房兩側;?東、西廂房?各兩一間,形成“三正四耳”的格局。

而前院有七間房子,除了一間陳童生的辦公室和用作廚房的房間外,其餘五間房子被用作教室和書房。

他們剛進入後院,就見一位穿著樸素卻乾淨利落的中年婦人迎了出來。她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正是陳童生的妻子。“哎喲,這不是三哥一家嘛,快進來坐。”

婦人熱情地招呼著眾人入屋,又吩咐小女兒趕緊去沏茶。陳郎中忙笑著介紹兩個孫子,說想讓他們開春後來私塾讀書。

婦人一邊應著,一邊把他們引進正房客廳,對著自己的小兒子說:“三兒,快去書房找你爹,說陳三爺爺帶著孫子來了,說是來谘詢入學的事兒。”

不一會兒,陳童生就笑著從裡屋走了出來,他穿著一件藍色細棉長衫,身姿挺拔,氣質儒雅。看到陳郎中後,他笑著拱手:“三哥,新年好。”

陳郎中趕忙起身回禮,道了一句新年好後就說明了來意。陳童生看了看陳遠文和陳遠誌,笑著問了他們幾個簡單的識字問題,兩人一點不怯場,對答如流。

陳童生滿意地點點頭:“不錯,這倆孩子很有靈性,二月二龍抬頭就可以來辦理入學手續了。”

“十六,我家孫兒說想考科舉,不知可否?”陳郎中看著陳童生,期期艾艾地開口說道。

“哦,想考科舉?是哪一位?是你們的想法還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陳童生想不到陳郎中家居然有此想法,忍不住一疊連聲地問道。畢竟,他從教多年,所有的學子都是來識幾個字,學些計算和做賬的法子方便謀生的,就連他家大郎也是跟著讀了幾年書就去縣城酒樓找了個賬房的工作,而二郎則是到鎮上的書店做掌櫃,想當年大郎和二郎也不甘心,非要參加一次科考,結果第一關的縣試都沒能通過,科舉可是很講究天賦和毅力以及家庭財力的托舉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郎中家是他教書生涯裡第一個提出想考科舉的學子家長,他忍不住又喜又憂,喜的是終於有個想科考的學子讓他教了,憂的是不知道他們是否了解科舉的殘酷性。

“叔公,是我自己想考科舉的。”陳遠文站起來朗聲回答。

“哦,為什麼呢?”陳童生追問道。

“因為考上秀才就不用交田賦和服徭役了,就不用被衙役欺壓了”。陳遠文眨巴著明亮的眼睛真誠地望著陳童生。

其實,陳遠文也想拋出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他一個山旮旯的虛歲才6歲的小子,他怕說出來傳揚出去被人當做怪物拉去砍了。

陳童生明顯被這個樸素的理由整懵了,他以為小家夥的理由是光耀門楣、光宗耀祖之類的,想不到如此樸素和現實,很好,不愧是陳家村的娃,就是這麼現實。

接下來陳童生就詳細介紹了一名學子從蒙童到成為一名秀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

首先,至少要讀個810年,才能入場科考,第一場是縣試,以從化縣的下縣規模約莫錄取1520人;第二場是府試,要和整個廣州府通過縣試的學子比試,廣州府是大府,大約錄取3545人,府試通過後就可以獲得童生的身份,這兩場考試每年開考一次;第三場是院試,三年兩次,每次要和本屆和曆屆的童生一起考試,每屆錄取1525人,錄取率隻有2左右。

其次是金錢方麵,陳童生給陳家算了一筆賬,讀書810年,一年束修、書籍和筆墨紙硯就要68兩,縣試在縣城,報名費、考試費、擔保費、住宿和夥食預計10兩,府試要落廣州府,省城吃住比縣城貴一大截,費用要翻一翻,起碼要1520兩;而院試也要落廣州府考,費用和府試一樣,計算下來,要支撐到秀才,就算一路順利,再怎麼節省都要預備一百兩,如果不順利,每一關都要折騰一次兩次,那就花費更多。

陳童生盯著陳郎中幾人問道:“聽完以後,你們還要繼續考科舉嗎?”。

陳遠文看了看陳郎中又看了看陳傳富,堅定地點了點頭。陳傳富也慌忙表示家中已經備好銀子給兒子科舉。

陳童生聽後,高興地拍案而起說:“好”。然後列了一個清單,讓他們回去準備,二月二那天來私塾報到。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