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看了看課室外麵,已經有學生走動的聲音,他看著一臉愁苦,臉蛋皺成苦瓜狀的三位同窗勸道:“天大地大,吃飯最大,我們還是先吃飯吧,要不然涼了就不好吃了,下午還要上課呢,餓著肚子可不行”。
一說到吃飯,誌哥兒第一個站起來,拉著陳遠文就往廚房走,陳遠文回頭招呼譚興盛和李清泉趕緊跟上。
四人快步走出教室,來到廚房,廚房不大而且因為下雨天,光線明顯不足,廚房沒有擺桌子,隻在靠牆邊放著一溜的矮凳子,已經有大班和中班的師兄們坐在矮凳上手捧飯盒乾起飯來。
陳氏私塾沒有專門的食堂,所以沒有飯桌,平時天氣好的時候,學生們都是拿著飯盒在院子的石頭階梯上三三兩兩地坐著吃飯,天氣冷或者下雨天,隻能在昏暗的廚房裡拿一張小矮凳坐著吃,或者蹲著吃,站著吃都行,反正不能在課室吃,估計是擔心油水弄臟桌子,又或者是弄得課室有異味,影響下午的學習,畢竟在古代人的意識裡,讀書是一件很神聖而莊重的事情,不能褻瀆。
“哇,文弟,大伯母居然給你做了紅燒肉。”陳遠文一打開飯盒,就被早已經虎視眈眈等在一邊的誌哥兒捕捉到油汪汪的紅燒肉。
“那,隻能給你三塊,不能再多了。”陳遠文看了看飯盒的紅燒肉,估計有10塊8塊的樣子,就夾了3塊到誌哥兒的飯盒裡。
“文弟,你對我太好了,來,我的香腸也給你一截。”說完,他把切成3大塊的臘腸夾了一塊給陳遠文,兩兄弟相視一笑,愉快地乾起飯來。
陳遠文偷瞄了一眼坐在他右手邊的譚興盛和李清泉的飯盒,果然哭喊著寧願回家殺豬的譚興盛的飯盒裡不缺豬肉,碩大的飯盒裡鑲嵌著一隻油汪汪紅潤潤的紅燒蹄髈,而旁邊的李清泉的飯盒裡則放著冬菇紅棗蒸雞,都是富戶呀。
陳遠文抬頭仔細看一下廚房裡的學子,總共就19個學生,根據誌哥兒的耳邊嘀咕,他比較認識村裡的人,這裡麵陳家村就占據6人,其中有村長家的兩個孫子,還有一位是家裡在鎮上賣豆腐的,再有一位就是村中武術教頭的陳六叔家的獨苗苗,其餘的13人都是附近村落的地主或富戶家的孩子。
也是,不管哪朝哪代,普通農戶能全家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哪裡還有餘錢供孩子去上學識字,不要說萬惡的封建社會,就是我們華夏天朝上國沒有改革開放之前,一些貧困山區還有一家人共穿一條褲子,誰有事外出就穿褲子出去,其他人隻能躲在被窩裡出不去的事情呢。
陳遠文好玩地發現,吃飯的時候,通常大班的跟大班聚在一起吃,中班的跟中班,小班的也就是他們四個也聚在一起吃飯,涇渭分明,也許這就是同窗情吧。
吃過午飯,陳遠文和誌哥兒三人收拾好飯盒,放回架子上,洗過手就回到課室休息了。二月的小山村,又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天氣還是很冷的。
陳遠文對著凍得通紅的手哈著氣,試圖讓手掌暖和起來,四人聊了一陣過年的好玩的事情,很快,是“邦邦”的上課聲響起,下午的課開始了。
陳遠文四人趕緊挺胸疊肚,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等待陳夫子的到來。
很快,陳夫子就再次走入教室,看到陳遠文4人挺直腰板,端端正正地坐著,滿意地點了點頭說:“好,現在開始上課。首先,再來練習一下上午教的12字的官話。”
這次陳夫子直接用官話讀,他讀一句,停頓一下,讓陳遠文他們跟讀一句,發現讀得不對的地方,連忙再讀一遍,就這樣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糾正,直到學生自己能用官話讀一遍為止。
陳夫子滿意地說:“嗯,大家都很不錯,都讀對了,現在我來教你們這12個字如何書寫。”
說完,陳夫子就叫學生全部走上來,圍觀他如何把筆墨紙硯擺放,如何磨墨,如何握筆等等,最後,陳夫子鋪開紙張,寫了一個蒼勁有力的“人”字。
然後他對著四個學生說:“你們要仔細觀察我是如何下筆的,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筆畫和筆順一定不能錯,錯了的話就會寫錯字,也寫不出好字了。”
陳夫子邊說邊寫,很快,今天學的12個字就躍然紙上。
陳遠文認真地看,鄭夫子寫的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台閣體,明朝官方主要使用的是由楷書發展而來的“台閣體”,這種字體端莊規範,廣泛應用於科舉考試、官方文書及典籍編纂中。
台閣體是明代官方推崇的標準書體,源於楷書但更強調規範性與統一性,其特點包括:
一結構方正?:字形橫平豎直,間距均勻,追求印刷般的整齊效果。
二筆劃嚴謹?:撇捺直挺,棱角分明,風格端莊雍容,符合皇家審美。??
三?實用性強?:適用於科舉答卷、公文書寫及官方典籍抄錄,如《永樂大典》即采用此字體不上美感,但寫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不像草書那種龍飛鳳舞,讓你左猜猜右猜猜,有可能猜不到他寫的是什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夫子認真嚴肅地說:“這是台閣體,也就是所有官府公告,官文要求的字體。同樣,也是開科選士時必須用的字體。以後你們出去找工,或者有機會科舉,這種字體是通用的,所以你們必須要學會。”
說完,陳夫子又抽出另一張紙,重複寫了一遍,問道:“看清楚沒,就這樣寫。”
隨後,陳夫子握起陳遠文的小手,一筆一劃地教他如何寫,之後又走到誌哥兒、譚興盛和李清泉身邊,一一抓著他們的手教他們如何握筆下筆。
陳夫子看著四個學生雞蛋般大的字體,並沒有責備,發現學生書寫錯誤,便及時更正,溫和地說:“你們今天下午學會如何寫。回家後,叫阿爹弄塊平整的小石板或青磚,明天帶來課室,沾墨水在上麵寫。咱們都是窮人家的孩子,紙要省著用,等你們在石板上練熟了,再在紙上寫。
四人回答:“明白了,夫子”。
陳夫子讓他們繼續練習,而他則到隔壁去授課。
陳夫子一走,譚興盛首先就把毛筆放下,垂頭喪氣地說:“各位同窗,好難啊,我連握筆都不會,握殺豬刀比握筆容易多了。”
陳遠文遠遠瞄了瞄譚興盛寫的字,果然慘不忍睹,像鬼畫符般,彎彎曲曲的,像蚯蚓一樣。
再看誌哥兒的,也沒好到哪裡去,字雖然沒有譚興盛寫得那麼蜿蜒曲折,但是那字像拳頭那麼大,再看看自己的,嗯,不錯,雖然字大了點,但是好歹一筆一劃,比較明了。
他再看看李清泉的,不由得暗讚,不愧是斯文人,字就是比他們三個好得多,橫豎直溜溜的,筆畫清晰。
陳遠文安慰譚興盛道:“興盛,沒事,剛才夫子不是說了嘛,第一次寫字是這樣的,寫多了,自然就會寫得好看了。”
陳遠文其實也是說給自己聽的,無論是書法還是官話,都是科舉入門的必備技能,他隻能咬牙堅持。
陳遠文在一頁紙的正麵寫完,又把紙的背麵翻過來再寫,主打一個寫得密密麻麻,不放過任何一個空位,因為這古代的紙實在太貴了,最便宜的都要一刀250文。
“文弟,我忘了這個善字的筆順了,你能教一下我嗎?”誌哥兒求助。
正確的筆畫順序可以讓漢字看起來更加美觀、流暢,並且有助於提高書寫速度和美觀度。陳遠文畢竟是大學生,筆畫筆順,陳夫子教一次,他就全部記住了。
兄弟求助,肯定義不容辭。陳遠文趕緊過去指導,很快譚興盛也來求助,最後滿臉通紅的李青泉也期期艾艾地求助,陳遠文被迫當起了助教。
這一幕被悄悄站在窗台外的陳夫子看了個正著,他靜靜地聽了一陣牆角,見陳遠文教的筆順全部正確,就放心地轉身去大班繼續授課了。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