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孝寺回到小院的陳遠文一行,卻意外看到廣州府陸家嫡支陸三爺的管事已經等候多時,原來是陸姑丈想著府試已經結束,出於禮貌,今天一大早到陸府送的拜帖,想看陸三爺哪天有空,他們過府拜訪。
本來陸家門房管事也沒當一回事,畢竟每年這些落魄旁支來嫡支打秋風的事多的是,身為家主的陸三爺一般都會讓給點銀錢或禮物就打發回去,但是讓他想不到的是,事務繁忙的陸三爺知道陳遠文和陸笙來廣州府府試,立刻讓管事通知他們明天一早過府一敘。
第二天一早,陸家就派管事駕著馬車來接他們,於是陳遠文和陸笙就換了一套八成新的衣服跟著陸姑丈和他爹陳傳富上了馬車往陸府而去。
在馬車上,陳傳富看著身穿月白寬袍的陳遠文,想著兒子剛才拒絕換上全新的錦衣,而是挑了一件八成新的衣服穿時,兒子看出他的不解,對他解釋道,如果穿全新的衣服,反而會露了怯。
他再看了一眼,車上自家妹夫和外甥的穿著,確實都是8、9成新的,他心裡不由得既喜又憂,喜的是兒子比他這個爹懂得多,憂的是他以後會不會拖兒子後腿,給他丟臉。
陳遠文沒有發覺他爹的小心思,他在認真傾聽陸管事的說話,他說陸三爺在三十六行那邊的店鋪等他們,那邊是廣州港經營海外貿易的一條街,毗鄰市舶司,定期舉辦“交易會”春、夏兩季),吸引葡萄牙、東南亞及印度商人前來交易,葡萄牙商人通過澳門獲取中國商品後,再經廣州轉售至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那邊集中了各種各樣的舶來品,他想著年輕人應該會感興趣,今天準備帶他們去開一下眼界。
陳遠文一聽,欣喜若狂。這次來廣州府,除了參加府試外,他還有一件特彆想做的事情就是去看看廣州港的外國人和外來商品,看看有沒有他想找的土豆、番茄和玉米等農作物,弄回去陳家村種植。
陸管事介紹,廣州港靠近海邊,要穿越大半個廣州府才可以到達。
一路上,陸管事邊指路邊給他們介紹廣東三十六行的曆史由來,陸笙聽得津津有味。
陳遠文前世有參觀過廣州的清朝發展形成的十三行,也因此了解過它的前身明代形成的三十六行。
廣東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自古以來就是海上貿易的重要樞紐。特彆是到了明代,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廣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商業組織形式——"三十六行"。
這種商業組織不僅在明代廣東的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還與官府的關係十分密切。其實在明代之前,宋元時期就已經有類似的商業組織存在。但真正發展成熟並形成固定體係的是在明代中後期。當時隨著海外貿易的興盛,廣東尤其是廣州地區的商業活動日益繁榮,各類專業商人也隨之增多,逐漸形成了行業劃分明確的商業體係。
有人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就是三十六個行業,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廣東的"三十六行"並不一定就是確切的三十六個行業,它更像是一種習慣性稱呼,用來泛指當時廣東地區眾多的專業商業團體。有些文獻中也稱它為"七十二行"、"一百二十行",甚至"三百六十行",都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在明代廣州,各行各業有著明確的分工。比如有專門經營海外貿易的商人,也有負責國內貿易的商戶;專營某類商品的,也有提供特定服務的。如肉肆行、宮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球寶行、絲綢行、米行、首飾行、紙行、海味行、鮮魚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鐵器行、顧繡行、針線行、湯店行、藥肆行、紮作行、仵作行、巫行、驛傳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故舊行、醬料行、柴行、網罟行、花紗行、雜耍行、彩興行、鼓樂行和花果行等,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章製度和行業守則,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商業單位。
明代廣東三十六行與前代或同時期其他地區的行業組織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們大多是在官府控製下運作的半官方機構。這些行業組織不僅負責行業內部的管理和協調,還承擔著為官府服務的職責,尤其是在征稅、維持貿易秩序等方麵。
這是因為在明初,海外貿易基本上是被官方壟斷的。當時有所謂的"廣船"和"市船"之分。"廣船"是政府官辦的船隻,而"市船"則是由市舶司管理的商船。市舶司是明朝專門負責海外貿易的官方機構,相當於現代的海關和外貿部門合二為一。
《明史·食貨誌》中記載:"海外諸國入貢,許附帶方物與中國貿易,因設市舶司控掌官商以領之..."這表明當時外國商人來華貿易需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必須持有堪合,也就是許可,私人貿易受到嚴格限製。
然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僅靠官方力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到了明中期以後,特彆是隆慶年間15671572年)放開海禁後,,也就是著名的“隆慶開海”,官方對海外貿易的管控逐漸放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活動日益活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如當時一句流行的說法:"於是五方之賈,照耀水國,剃除韃,分市東西路。其捐稅者,故異物不足述,而財金錢,歲無忘數十萬,公私並豁。"這表明當時的海外貿易已經相當繁盛,給國家和民間都帶來了可觀的財富。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廣東三十六行作為一種官民結合的商業組織形式應運而生。它們一方麵保留了傳統行會的自治特點,另一方麵又接受官府的管理,成為官商合作的典型。
“各位爺,這裡轉一個彎就進入廣州港碼頭了,這裡不但有各國商品,還有很多紅發碧眼的番鬼佬,小心不要嚇著了。”
陸管事的聲音響起,打斷了陳遠文的思緒萬千。他趕緊從窗戶裡望出去,隻見街道兩邊都是各式各樣的商鋪,路上都是穿著華衣美服,穿金戴銀的富人及其家眷。
陸管事介紹道:“那家是專門賣珊瑚和珍珠首飾的,旁邊那間是賣象牙、犀牛角和瑪瑙的,還有那家是賣胡椒和蘇木的香料店。但這些店鋪一般不散賣,都是大宗交易。”
陳遠文秒懂,這就相當於進出口大宗商品批發市場嘛。
“各位爺,到了,請進,三爺已經在裡麵等著了”。
果然,陳遠文一行剛進入店鋪,還來不及見禮,陸三爺的爽朗的笑聲已經傳來,“十三弟,不必多禮。陳大哥,文仔,很久沒見。哦,這位肯定是笙兒吧,果然長得一表人才。”
陳遠文心想,不愧是獨當一麵的商人,見麵就讓人如沐秋風,可能是感受到陳傳富和陸姑丈的拘謹和不自在,在喝過茶後,陸三爺很自然地站起來說,他正好想到外麵的店鋪走走,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的好貨,讓他們一起去看看。
然後就讓陸管事前頭帶路,陸三爺特意招呼陳遠文和陸笙走在一起,問了兩人府試的情況,得知感覺還不錯後,陸三爺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早日考上秀才,他還把當初自己考秀才的經曆分享給他們,然後就給他們介紹起周邊值得一逛的店鋪。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