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的漁火在暮色中點點閃爍,李和站在“平遠”號的甲板上,望著遠處台灣海峽的方向,陷入了沉思。
按丁汝昌的密令,他此次南下,名義上是護送南洋水師的速射炮,實則要在台灣埋下三顆“暗棋”——建立情報站、聯絡當地士紳、儲備諾華火藥。
“管帶,台北知府的人來了。”周福成低聲提醒。岸邊的碼頭上,一個穿著長衫的中年人正舉著燈籠,燈籠上“林”字隱約可見——那是丁汝昌早年的舊部林朝棟,如今在台灣辦團練,是北洋在台最可靠的眼線。
船艙密談至深夜,林朝棟鋪開台灣地圖,指尖劃過基隆、淡水、安平三港:“日軍這兩年常派商船來台,說是做生意,實則測繪港口。基隆的煤礦工人裡,混進了不少會說閩南話的日本人。”
李和在地圖上圈出三處:“基隆港旁的觀音山,要建一個了望哨,用望遠鏡和信號旗,發現日軍艦船就往廈門發報;淡水的英國洋行有咱們的人,讓他借經商名義,摸清日軍在台的商號底細;最重要的是安平港,你安排人在倉庫裡隔出密室,我帶來的五十箱諾華火藥就藏在那,鑰匙由你親自保管。”
林朝棟聽後,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同意,並突然放低聲音說道:“雖然巡撫劉銘傳大人已經卸任,但他所訓練的‘棟軍’依然存在,而且這些士兵都是敢於打硬仗的子弟兵。如果北洋方麵有需要,我可以召集三千名‘棟軍’士兵,堅守打狗港高雄)的炮台。”
李和聽到這裡,眼睛猛地一亮,他激動地說道:“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你告訴弟兄們,北洋絕對不會忘記台灣。一旦戰事爆發,‘威海’號和‘震洋’號將會在第一時間趕來支援,諾華火藥也絕對充足供應。”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本密電碼本,接著說道:“這是新的聯絡密碼,我們采用台灣歌謠的曲調作為掩護,隻有你、我和丁軍門三個人能夠破譯。”
三天之後,“平遠”號緩緩駛離港口。李和站在甲板上,遙望著岸上林朝棟的身影,心中明白,第一顆暗棋已經成功落下。與此同時,在基隆的觀音山上,一名喬裝成樵夫的哨兵已經開始悄然值守;在淡水的洋行裡,賬本的夾層中多了一份日軍商號的名單;而在安平港的倉庫深處,一箱箱諾華火藥正靜靜地等待著被啟用的那一天。
返航途中,李和給丁汝昌發了封密電:“台海布防畢,林部可用,火藥妥存,三月初情報站可運轉。”電報發出時,他忽然想起林朝棟的話:“台灣的山是硬的,人是勇的,隻要北洋肯伸手,沒人能把寶島從中國海裡搶走。”
光緒二十年二月的台灣海峽,浪濤比威海衛溫和,卻藏著洶湧的暗流。李和知道,此時埋下的這顆暗棋,將來或許會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所在。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