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時,陽光燦爛,威海衛的港灣裡彩旗飄揚。大閱的最後一個環節——分列式返航,在萬眾矚目下開始。這不僅是大閱的收尾,更是中國水師向世界展示團結與力量的時刻。
丁汝昌站在“定遠”艦的飛橋上,下令升起“返航”信號旗。刹那間,三十餘艘艦船依次啟航,組成巨大的“人”字形陣列,向著威海衛港灣駛去。“定遠”“鎮遠”作為旗艦居中,“威海”“震洋”等北洋新銳艦在左,南洋、廣東、福建的艦隻在右,隊列嚴整,氣勢恢宏。
觀禮台上,李鴻章和翁同龢站起身,對著艦隊揮手致意。岸邊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百姓,他們揮舞著小旗,歡呼著,呐喊著,聲音震耳欲聾。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拄著拐杖,對著艦隊的方向深深鞠躬——他的兒子,就在“平遠”艦上當水兵。
李和指揮“威海”艦,與“震洋”艦保持著完美的間距,航速穩定在12節。艦上的水兵們站在甲板上,肩並肩敬禮,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他們知道,自己不僅是在接受朝廷的檢閱,更是在向父老鄉親證明——中國水師有能力守護海疆。
鄧世昌在“震洋”艦上,指揮水兵們鳴放禮炮。二十一響禮炮聲震徹黃海,與岸邊百姓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首動人的交響曲。“南琛”“廣甲”等外海水師的艦船也依次鳴放禮炮,炮聲此起彼伏,像是在訴說著四海水師的團結。
外國領事們站在觀禮台的一側,神情複雜。英國領事在日記裡寫道:“中國水師的大閱堪稱完美,其組織性、裝備水平和士氣,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國家想要在黃海挑戰中國,都必須三思而後行。”日本領事則默默收起了望遠鏡,臉色陰沉得可怕。
巳時三刻,艦隊駛入威海衛港灣。“定遠”艦率先靠岸,丁汝昌走下艦船,迎接翁同龢的檢閱。李鴻章握著他的手:“丁軍門,恭喜大閱圓滿成功!北洋水師,乃至整個中國水師,都因你而自豪!”
丁汝昌躬身道:“此乃四海水師弟兄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非屬下一人之功。”他轉身指向身後的艦隊,“您看,這些艦,這些人,才是國家的根本。”
接下來,各艦管帶依次向李鴻章和翁同龢告彆。吳安康握著李鴻章的手:“請大人放心,南洋水師定會按約定,大閱後留在威海衛,與北洋合練。”李準則說:“廣東水師的無線電和速射炮,還請北洋多指點。”福建船政的老管帶也表示,會儘快派工匠來威海衛學習諾華火藥的製造技術。
巳時過半,大閱正式結束。李鴻章翁同龢登上“康濟”號,準備返回京城。臨行前,李鴻章對丁汝昌道:“汝昌,老夫回去後,定會上奏朝廷,請求設立‘中國水師總司令部’,由你統一指揮四海水師。經費、裝備,朝廷都會優先保障。”
丁汝昌隻是躬身謝恩:“謝中堂大人栽培!屬下定當竭儘所能,不負朝廷所托,不負百姓所望!”
“康濟”號緩緩駛離港灣,翁同龢站在甲板上,望著越來越遠的威海衛艦隊,心中充滿了忌憚和無奈。他知道,這次大閱不僅展示了水師的實力,更凝聚了四海水師的人心。有這樣一支水師在,中國的海疆,雖能平安;但對於朝廷,對於他們而言,這強盛,也充滿了風險。
李和站在“威海”艦上,望著“康濟”號遠去的背影,對身邊的鄧世昌道:“大閱結束了,但咱們的事,才剛剛開始。”鄧世昌點頭:“是啊,接下來該好好合練,等著小鬼子來送死了。”
巳時的陽光將威海衛的港灣照得金光閃閃,艦船的桅杆上,黃龍旗依舊飄揚。水兵們在甲板上忙碌著,收拾裝備,擦拭炮管,臉上帶著疲憊,卻沒人抱怨。他們知道,這場大閱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為了守護這片海,他們將隨時準備著,迎接任何挑戰。
海風吹過港灣,帶著勝利的氣息,吹遍了黃海的每一個角落。威海衛的大閱,注定要被載入史冊,因為它不僅展示了一支艦隊的崛起,更見證了一個民族守護海疆的決心。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