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港的海風帶著櫻花的殘香,卻吹不散碼頭上的凝重。日本海軍省特意將“淺間”號的下水儀式選在午後,碼頭上鋪著猩紅的地毯,桅杆上掛滿了各國國旗,唯獨北洋水師的龍旗在一眾旗幟裡格外醒目——“海天”號戰列艦的主炮微微昂起,炮口的寒光讓前來觀禮的日本官員臉色發僵。
丁汝昌站在“海天”號艦橋,煙杆斜夾在指間,目光掃過碼頭上的日本高官。伊藤博文穿著筆挺的燕尾服,手指上的金戒指在陽光下晃眼;東鄉平八郎站在他身後,軍裝袖口的金線繡得繁複,卻掩不住眼底的局促——甲午戰爭的慘敗,讓這些日本將領麵對北洋水師時,再也沒了當年的囂張。
“李準從廣東發來的電報,”李和遞過電報紙,指尖在“南洋姐”三個字上輕輕一點,“十三行的貨棧說,日本去年派往南洋的妓女又多了兩千,賺的錢全彙回國內造艦,連給士兵發軍餉的錢都湊不齊。”
丁汝昌接過電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想起李鴻章臨行前的叮囑,聲音壓得極低:“等會兒跟他們‘聊天’時,把這事點透——讓他們知道,靠賣百姓的尊嚴造出來的船,撐不了多久。至於‘淺間’號……晚上讓‘震洋’號動手,用魚雷炸,彆留痕跡。”
鄧世昌這時登上艦橋,手裡攥著“淺間”號的參數表——這是福建水師的間諜從橫須賀船塢偷偷抄來的。“七千噸級,主炮203毫米,航速十六節,”他冷笑,“比咱們的‘威海’艦還慢兩節,裝甲薄得跟紙似的,也就隻能騙騙不懂行的商人。”
“等會兒讓‘威海’號靠過去,”李和指著碼頭上的“淺間”號,“故意讓他們看咱們的裝甲——把艙門打開,讓他們瞧瞧什麼叫鎳鋼,什麼叫真家夥。”
下水儀式開始時,鬆方正義特意邀請丁汝昌和李和登岸觀禮。踏上碼頭的瞬間,李和注意到日本水兵的製服袖口磨得發亮,皮鞋上沾著補丁——顯然,日本海軍的經費早已捉襟見肘,連像樣的製服都買不起。
“丁提督,李副提督,”鬆方正義臉上堆著假笑,伸手想握丁汝昌的手,卻被老提督不動聲色地避開,“‘淺間’號是我國最新的巡洋艦,航速、火力都屬東亞一流,以後還請貴我兩國海軍多多交流。”
丁汝昌磕了磕煙鍋,煙灰落在日本官員的皮鞋上,對方卻不敢發作。“交流就不必了,”老提督的聲音像淬了冰,“三年前黃海海戰,貴國的‘吉野’號也是‘東亞一流’,最後還不是沉在海底?倒是貴國派往南洋的‘姑娘們’,聽說生意不錯,給貴國賺了不少造艦經費?”
鬆方正義的臉瞬間漲成豬肝色,身後的東鄉平八郎慌忙打圓場:“丁提督說笑了,我國百姓踴躍捐錢造艦,是為了守護海疆,與‘南洋姐’無關。”
“守護海疆?”李和接過話頭,目光掃過碼頭上的日本民眾——他們穿著打補丁的和服,孩子的臉上滿是菜色,卻被士兵逼著來觀禮,眼裡滿是恐懼,用日語怒懟:“貴國百姓連米都吃不起,卻要捐錢造艦;貴國的姑娘被迫去南洋賣笑,賺的錢卻要用來造這種七千噸的巡洋艦——伊藤大人,這就是你說的‘守護海疆’?”
周圍的日本民眾聽到“姑娘去南洋賣笑”時,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淚。一個老婦人抱著餓得哭不出聲的孩子,對著日本官員的方向微微鞠躬,卻被士兵推搡著後退。這一幕落在丁汝昌眼裡,他突然提高聲音:“我國修鐵路,是為了讓百姓的糧能運出去賣;我國造‘海天’號,是為了讓百姓不受外敵欺負。不像貴國,靠榨乾百姓的血汗造艦,靠賣本國姑娘的尊嚴籌錢——這樣的國家,造再多船也贏不了!”
日本官員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卻沒人敢反駁。東鄉平八郎攥緊了拳頭,卻被伊藤博文死死按住——他知道,北洋水師這次帶了“海天”號這樣的萬噸艦,還有“威海”“震洋”兩艘巡洋艦護航,真要翻臉,日本海軍根本不是對手。
下水儀式在尷尬的氣氛中結束。回到“海天”號後,丁汝昌立刻召集各艦管帶開會。鄧世昌拿著“淺間”號的停泊圖,手指點著港內的暗礁區:“晚上十點,我帶‘震洋’號從暗礁區繞過去,用魚雷炸它的水線處——那裡是‘淺間’號的裝甲薄弱點,一炸一個準。”
李和補充道:“‘威海’號負責吸引港內的日本巡邏艇,‘海天’號在港外警戒,防止日本軍艦反撲。炸完後立刻撤離,彆給他們抓把柄的機會。”他頓了頓,“李鴻章大人說了,就算日本知道是咱們乾的,他們也隻能認了——他們現在連七千噸的巡洋艦都造得磕磕絆絆,根本不敢跟咱們開戰。”
入夜後的長崎港格外安靜。“震洋”號熄滅了燈火,像一條黑色的魚,悄悄從暗礁區滑向“淺間”號。鄧世昌站在艦橋,借著月光觀察著“淺間”號的輪廓——艦上的日本水兵大多已經睡熟,隻有幾個崗哨在甲板上打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魚雷準備!”鄧世昌低聲下令。水兵們迅速打開魚雷發射管,瞄準“淺間”號的水線處。“放!”隨著一聲輕喝,兩枚魚雷悄無聲息地滑入水中,拖著細小的航跡,朝著目標衝去。
片刻後,兩聲巨響打破了夜的寧靜。“淺間”號的水線處炸開兩道巨大的水花,鋼板被撕裂的聲音在港內回蕩。艦上的日本水兵驚慌失措地跑出來,有的跳海逃生,有的試圖搶修,卻隻能眼睜睜看著“淺間”號的艦體慢慢傾斜。
“撤!”鄧世昌下令。“震洋”號迅速掉頭,沿著暗礁區撤離,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港內的日本巡邏艇慌忙出動,卻被“威海”號攔住——“威海”號的主炮對著巡邏艇,明晃晃的炮口讓日本水兵不敢上前。
回到“海天”號後,鄧世昌帶著一身海水登上艦橋,臉上滿是興奮:“炸得準!水線處炸了個大窟窿,‘淺間’號最少得修半年,說不定直接報廢!”
丁汝昌笑著磕了磕煙鍋:“乾得好!讓日本人知道,咱們的魚雷不是擺設,咱們的軍艦也不是好惹的。”他看向李和,“明天一早,咱們就返航,留著日本人自己收拾爛攤子。”
第二天清晨,日本海軍省派人登上“海天”號,語氣帶著幾分委屈,卻不敢有絲毫指責:“丁提督,‘淺間’號昨晚遇襲,懷疑是魚雷襲擊,還請貴國協助調查。”
丁汝昌靠在椅背上,慢悠悠地說:“協助調查可以,但貴國得先解釋清楚,為什麼‘淺間’號的停泊區會有魚雷?是不是貴國自己的魚雷走火了?還是貴國得罪了其他國家,人家來報複?”
李和接過話頭,語氣帶著幾分嘲諷:“聽說貴國造‘淺間’號的錢,有不少是南洋姐賺的——會不會是她們的家人來報仇了?畢竟,誰願意自己的姐妹在南洋受苦,賺的錢卻用來造這種破船?”
日本官員被說得啞口無言,隻能灰溜溜地離開。當天上午,北洋水師的艦隊駛離長崎港。站在“海天”號的艦橋,李和看著漸漸遠去的長崎港,“淺間”號傾斜的身影還清晰可見。
“日本肯定知道是咱們乾的,”鄧世昌笑著說,“但他們不敢怎麼樣——他們現在連一艘像樣的戰列艦都造不起,隻能忍氣吞聲。”
丁汝昌點頭,目光望向朝鮮的方向——鐵路工地的燈火隱約可見,像一條蜿蜒的巨龍。“等咱們的‘海圻’‘海容’‘海籌’號都下水了,等鐵路修到廣西,到時候彆說日本的七千噸巡洋艦,就算他們造萬噸艦,也不是咱們的對手。”
李和想起李瑞士發來的電報,鐵路已經修到了平壤,朝鮮的煤正源源不斷地運往旅順。他忽然覺得,昨天在長崎港的“賀禮”,不僅僅是炸沉了一艘巡洋艦,更是給了日本一個警告——中國已經不是甲午戰爭前的中國,水師也不是當年的水師,再敢覬覦中國的海疆,隻會落得和“淺間”號一樣的下場。
艦隊返航途中,李和給李鴻章發了封電報,彙報了“淺間”號的情況。很快,李鴻章回電:“乾得好!朝廷那邊我來應付,你們繼續盯著日本的動向,加快‘海天級’後續艦的建造,早日讓北洋水師擁有四艘萬噸艦。”
夕陽西下時,“海天”號的汽笛在黃海海麵響起,與遠處鐵路工地傳來的汽笛聲遙相呼應。李和站在艦尾,看著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忽然想起穿越前的那個世界,中國的海軍早已躋身世界前列。而在這個時代,他正親手推著中國海軍一步步走向強大,推著這個國家一點點擺脫屈辱——這種感覺,比任何“爽文”都更讓人熱血沸騰。
接下來的路還很長,日本不會善罷甘休,朝廷的混亂也還會持續,但隻要水師還在,隻要鐵路還在修,隻要像丁汝昌、鄧世昌、李瑞士這樣的人還在,中國就一定能守住海疆,一定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站穩腳跟,挺直脊梁。
當天晚上,北洋水師的艦隊在威海衛靠岸。碼頭上,左寶貴帶著海防陸師的士兵來迎接,朝鮮的官員也來了,還帶來了朝鮮國王贈送的錦旗,上麵繡著“同仇敵愾,共護海疆”八個大字。李和看著這熱鬨的場景,看著身邊並肩作戰的弟兄,看著遠處鐵路工地傳來的燈火,心裡充滿了希望——屬於中國的時代,正在一點點到來…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