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8月25日,中南海政務院會議廳內,秋雨敲打著窗欞,案上的《軍事整編進度報告》與《外交出使預案》堆疊交錯。李鴻章端坐主位,眉頭微蹙,左寶貴、丁汝昌正遞上陸軍、海軍整編延期的報告,李和、張之洞及外交部官員圍坐兩側,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重的氣息。
“內政是本,外交是勢,二者需踩準節奏。”李鴻章放下手中的報告,目光掃過眾人,“整軍遇困,預備役放緩,是現實所迫;對日作戰延期,先破外交僵局,是審時度勢——今日議事,要定‘緩什麼、急什麼’的細則。”
左寶貴率先起身,展開《陸軍整編調整方案》,語氣帶著幾分無奈卻堅定:
“稟總統,原計劃一年內擴編220萬陸軍,然實操中遇兩大難題:一是兵員選拔困難,各省青壯年多為農民,需兼顧農事,強行征召恐誤秋收;二是裝備缺口較大,江南製造局雖擴產,步槍、火炮仍需半年方能補足——擬調整如下:
1.擴編降速:220萬兵力目標不變,但分兩期完成:第一期1901年12月底前)完成150萬,其中北方邊防軍50萬優先保障)、野戰軍60萬、地方警備軍40萬;第二期1902年6月底前)完成剩餘70萬,主要補充野戰軍與警備軍。
2.訓練側重:已征召的150萬兵力,優先開展基礎戰術訓練隊列、射擊、防守),暫緩大規模野戰演習,待裝備到位後再強化進攻戰術。
3.糧草統籌:實行‘軍農兼顧’,警備軍士兵可半農半訓,秋收後再集中訓練,避免擾民誤產。”
張之洞點頭附和:“此舉務實!政務院可協調各省糧庫,先行撥付150萬兵力的糧草,確保邊防與核心野戰軍無斷供之虞。”
李鴻章沉吟道:“準!邊防軍50萬務必按時到位,北疆安危不容有失——其餘兵力放緩無妨,但需保證訓練質量,不可養‘散兵’。”
孫中山起身遞上《預備役推進調整方案》,語氣誠懇:
“稟總統,原計劃8月啟動全國預備役登記,然實操中發現‘人口基數大、基層組織弱’兩大難題:全國4億人口,1845歲男性超1億,短期內登記、訓練難以覆蓋;且各省基層政權初建,鄉紳與新官磨合尚需時日——擬分步推進:
1.試點先行:812月,先在華北直隸、山東)、華東江蘇、浙江)四省試點,每省選取10個縣,開展預備役登記與訓練,摸索流程經驗。
2.逐步推廣:1902年16月,向華中、華南各省推廣;1902年712月,覆蓋西北、西南及邊疆地區,兩年內完成全國預備役體係搭建。
3.簡化流程:登記僅需‘姓名、年齡、籍貫、身體狀況’四項,訓練內容以‘基礎射擊、防空預警’為主,每月訓練縮減至5天,兼顧民生。”
李和補充道:“可借助軍校學員協助試點!陸軍軍官學校、士官學校可派學員下鄉,既指導預備役訓練,也熟悉基層民情,為日後擴軍儲備人才。”
李鴻章點頭:“就依此策!預備役是‘藏兵於民’的根基,寧緩勿亂,務必做實試點,再謀推廣。”
“對日作戰延期至1902年,外交窗口期需抓緊。”李鴻章看向孫中山,語氣鄭重,“你即刻啟程赴美,核心任務有三:
1.技術合作落地:攜帶海天級戰列艦次級技術資料150毫米速射炮製造圖紙、艦體防護裝甲工藝),與美國政府談判,換取三項承諾:一是美國承認中華大使級外交地位;二是美國在中日爭端中保持‘中立偏華’,不向日本出售軍火;三是美國支持中華收回俄國占領區的部分權益。
2.經貿綁定深化:提議中美合建‘粵漢鐵路’中華出土地、美國出資金技術),開放武漢、長沙為通商口岸無租界,關稅自主),以利益拉攏美國商界,進而影響其政府決策。
3.輿論造勢:在美國各大報紙發表文章,揭露日本千年侵華史白江口之戰、萬曆朝鮮之役、甲午戰爭),宣傳中華‘落日計劃’的正義性,爭取美國民眾同情。”
孫中山起身:“晚輩定不負所托!已備好技術資料與談判預案,三日內啟程,爭取三個月內達成合作框架。”
外交部總長陸徵祥展開《對歐外交細則》,語氣沉穩:
“稟總統,對英、俄、法等國,擬采取‘區彆對待’策略:
1.對英:以‘利益換中立’——照會英國,若其承認中華大使級外交,且在中日戰爭中保持中立,中華可允許英國繼續保有香港租借地租期縮短至20年),並開放上海、廣州為‘自由貿易區’關稅協商);若英國偏袒日本,將收回其在長江流域的鐵路築路權。
2.對俄:以‘施壓防乾涉’——照會俄國,若其停止扶持日本、歸還新疆部分邊境土地非核心區),中華可暫緩收回海參崴、庫頁島;若俄國執意援日,將聯合美國在西伯利亞鐵路建設上與其競爭,並增兵北方邊防軍至60萬,強化黑龍江防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3.對法、德:以‘通商拉中立’——開放雲南、廣西通商口岸,允許其參與煤礦開采股權中華占51),換取其不插手中日爭端。”
張之洞補充道:“政務院將配合外交部,備好通商協議與關稅細則,確保‘讓步不丟主權,合作有利民生’。”
“對日外交,隻剩‘強硬’二字。”丁汝昌語氣冰冷,“已按計劃啟動三項措施:
1.正式斷交:昨日已照會日本駐華公使館,驅逐所有日本使節,限72小時內離境;同時凍結日本在華所有資產銀行存款、商行貨物),禁止日本商船進入中華港口。
2.輿論打擊:通過上海、廣州的報紙,發布《日本千年侵華史》,附帶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屠殺中國平民的照片,同時向朝鮮、琉球民眾散發傳單,揭露日本覬覦朝鮮半島、琉球群島的野心,爭取周邊國家支持。
3.軍事威懾:黃海艦隊吳安康部已派出2艘安海級巡洋艦,在朝鮮海峽開展‘例行巡邏’,展示艦炮火力;東海艦隊裴蔭森部也加強對琉球周邊海域的管控,禁止日本漁船靠近。”
李和補充道:“可增派‘新致遠號’巡洋艦赴日本海外圍巡航!4300噸級的艦體、10門150毫米速射炮,既能展示我軍實力,也能收集日本沿海布防情報,為來年作戰做準備。”
丁汝昌點頭:“即刻傳令,‘新致遠號’三日後啟航,配合黃海艦隊行動。”
李鴻章拿起案上的《近期工作優先級清單》,逐一敲定:
1.9月重點:孫中山赴美談判,北方邊防軍50萬完成布防,華北、華東四省預備役試點啟動。
2.10月重點:海軍四海艦隊聯合軍演側重封鎖與護航戰術),外交部跟進英、俄、法等國對大使級外交的回應。
3.1112月重點:完成陸軍150萬兵力整編與基礎訓練,孫中山爭取與美國簽訂初步合作協議,對日斷交後的後續製裁措施落地。
4.1902年13月:根據外交進展,確定“落日計劃”具體啟動時間,陸軍完成220萬兵力整編,預備役向華中、華南推廣。
“諸位,”李鴻章放下清單,目光灼灼,“整軍放緩是‘務實’,外交先行是‘破局’——來日滅日,需靠今日紮實鋪墊。邊防要穩,外交要硬,民生要顧,三者兼顧,方能讓中華在列國博弈中站穩腳跟。”
左寶貴起身應道:“陸軍定保北疆無虞,為外交博弈撐腰!”
丁汝昌也跟著起身:“海軍定展威日本海,為來年滅日探路!”
散會時,秋雨漸停,夕陽透過雲層,給紫光閣鍍上一層金邊。李和走到地圖前,指尖撫過日本列島與美國本土的連線——孫中山赴美,是“落日計劃”的關鍵一步;而整軍與預備役的放緩,看似延遲,實則是為了更穩妥地邁出滅日的步伐。
“急則生亂,緩則圖全。”李和輕聲自語,心中清楚,1901年的秋天,不是結束,而是中華破局列國、邁向強盛的“蓄力期”——待外交破局、軍力整備完畢,便是“落日計劃”啟動、千年仇恨清算之時。
窗外,外交部的官員正加急翻譯照會;軍營裡,士兵們正進行基礎射擊訓練;港口中,“新致遠號”巡洋艦正在加裝彈藥——一個在“緩”與“急”中平衡的中華,正穩步朝著“滅日收疆”的目標,紮實前行。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