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將北大西洋的海麵染成一片金色。龍國艦隊旗艦“龍鳳號”的甲板上,燈火已經陸續亮起,映照在鋥亮的艦體上,顯得格外壯觀。經過數日的航行,艦隊距離樸茨茅斯港已經不遠。
夜幕降臨,“龍鳳號”的軍官餐廳燈火通明,氣氛莊重而不失熱烈。這是龍國方麵特意為漢斯皇帝威廉二世和海軍元帥提爾皮茨舉辦的晚宴,旨在進一步推動裁軍計劃,並就各國海軍噸位的核心問題進行私下磋商。
丁汝昌、李和、段祥瑞三人早已在餐廳門口等候。看到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正在登艦,丁汝昌率先走上前,伸出手:“陛下,元帥閣下,歡迎登艦。一路航行辛苦,略備薄宴,不成敬意。”
威廉二世與丁汝昌握了握手,目光掃過餐廳內的布置,語氣帶著幾分讚賞:“丁總統客氣了。‘龍鳳號’的設施果然先進,比我們的‘威廉大帝號’還要精致幾分。”他的語氣中,少了幾分白天的生硬,多了些許對龍國海軍實力的認可。
提爾皮茨則顯得更為沉穩,他與李和交換了一個眼神,說道:“李元帥,貴國海軍的發展速度令人驚歎。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成這樣一支現代化艦隊,實在難得。”
“元帥過獎了,”李和微笑著回應,“漢斯海軍的經驗和技術,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請,裡麵請。”
眾人依次入座,侍者隨即送上了精心準備的菜肴和美酒。晚宴的前半段,氣氛較為輕鬆,雙方主要談論著航行途中的見聞和兩國的文化交流。丁汝昌和李和有意引導話題,時而誇讚漢斯的工業成就,時而提及龍國在遠東的發展,巧妙地拉近著彼此的距離。
威廉二世的興致漸漸高漲,演習失利的陰霾似乎消散了不少。他滔滔不絕地談論著德國的未來規劃,以及他對建立一個全球性德意誌帝國的構想。段祥瑞則很少說話,隻是在一旁靜靜聆聽,偶爾點頭附和,同時仔細觀察著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的表情變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丁汝昌放下酒杯,目光看向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語氣誠懇地說道:“陛下,元帥閣下。今日設宴,除了儘地主之誼,更重要的是想就即將提議的海軍裁軍會議,與貴國進行一次坦誠的交流。畢竟,代英和漢斯兩國是當今世界海軍的前兩位,我們龍國也希望能在一個公平合理的框架下發展海軍。”
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對視一眼,顯然早已料到丁汝昌會提及此事。提爾皮茨放下刀叉,身體微微前傾,說道:“丁總統,李元帥。關於裁軍,我們漢斯並非沒有誠意。但正如陛下之前所說,裁軍不能削弱漢斯海軍的相對實力。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對漢斯公平的方案。”
“這正是我們今天想要探討的,”李和接過話頭,語氣平和卻不失堅定,“我們認為,裁軍應以各國現有海軍噸位為基礎,進行成比例的削減。這樣既能保證各國的相對地位不變,又能達到減輕財政負擔的目的。不知貴國對現有噸位的評估是怎樣的?”
提爾皮茨沉吟片刻,說道:“根據我們的統計,皇家海軍目前的總噸位接近兩百萬噸,這是他們維持兩強標準的基礎。我們公海艦隊,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總噸位約為一百二十萬噸。我們的目標是達到英國的三分之二,也就是一百三十萬噸左右。如果要裁軍,我們希望能保留至少一百一十萬噸的噸位,否則無法保證在北海對英國的製衡能力。”
這個數字在意料之中。李和點了點頭,說道:“元帥閣下,漢斯的訴求我們理解。但一百一十萬噸的保留噸位,恐怕英國很難接受。他們一直堅持兩強標準,不會允許德國海軍噸位過於接近他們。”
他頓了頓,說出了龍國的底牌:“我們龍國海軍,目前總噸位約為五十五萬噸。我們願意做出表率,將裁軍後的保留噸位定在五十萬噸。這既能體現我們的和平誠意,也能保證我們在遠東地區的國防需求。”
丁汝昌補充道:“陛下,元帥。我們龍國的退讓,是希望能為裁軍會議開一個好頭。如果代英和漢斯兩國都能做出相應的讓步,其他國家自然會跟進。”
威廉二世皺了皺眉,顯然對龍國的提議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龍國會借機爭取更高的噸位,沒想到反而主動提出削減。這讓他對龍國的“和平誠意”多了幾分信任,但同時也更加警惕龍國的深不可測。
“龍國的誠意我們看到了,”威廉二世說道,“但英國方麵……”
“英國方麵,我們會去溝通,”丁汝昌打斷了他的話,“我們認為,英國最可能接受的保留噸位是一百六十萬噸左右。這樣既能讓他們維持兩強標準的優勢,又能大幅減輕他們的財政壓力。畢竟,兩百萬噸的規模,對他們的國庫來說,負擔實在太重了。”
提爾皮茨眼中精光一閃:“如果英國能接受一百六十萬噸,那我們漢斯保留一百萬噸,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平衡點。這樣,我們與英國的噸位比例約為五比八,既不會讓英國感到威脅,也能保證我們的海軍實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個提議比之前的一百一十萬噸有所退讓,顯示出提爾皮茨的務實。李和與丁汝昌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滿意的神色。
“一百萬噸,這個數字我們可以接受,”李和說道,“我們會將這個方案作為基礎,與英國方麵進行磋商。接下來,我們還要考慮其他國家的噸位問題,比如沙皇國。”
提到沙皇國,威廉二世的臉色微微一變:“沙皇國……他們在龍俄戰爭中慘敗,海軍元氣大傷,目前總噸位最多也就五十萬噸。他們應該沒有資格要求太高的噸位。”
“陛下說得沒錯,”段祥瑞終於開口,語氣帶著一絲強硬,“沙皇俄國在遠東已經失去了與我們龍國抗衡的能力。他們的海軍主要用於波羅的海和黑海,五十萬噸的噸位已經足夠。如果他們敢在裁軍會議上提出過分要求,我們龍國不介意動用一些手段,讓他們認清現實。”
丁汝昌緩和了一下語氣:“當然,我們也不會把事情做絕。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向沙皇國提供一些經濟援助,幫助他們恢複國力。但在海軍噸位上,他們必須接受五十萬噸這個上限。”
提爾皮茨點了點頭:“我們同意龍國對沙皇俄國的態度。一個虛弱但穩定的沙皇國,符合我們兩國的利益。”
接下來,雙方又就高盧、意大利等國的噸位問題進行了探討。一致認為,高盧國作為漢斯國的宿敵,可能會對裁軍提出異議,但考慮到其財政狀況和海軍實力當時約為八十萬噸),最終可能會接受七十萬噸左右的保留噸位。意大利海軍噸位較小約四十萬噸),為了平衡地中海局勢,保留三十五萬噸左右應該是合理的。
晚宴在深夜時分結束。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離開“龍鳳號”時,心情明顯比來時好了許多。通過這次非正式的磋商,雙方在裁軍的核心問題——噸位分配上,達成了初步的共識。這為接下來在代英閱艦式期間的正式談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到“威廉大帝號”上,提爾皮茨向威廉二世彙報:“陛下,龍國方麵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和實力。他們提出的噸位方案,雖然對我們有所限製,但總體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們對沙皇俄國的強硬態度,對我們非常有利。”
威廉二世點了點頭:“嗯,丁汝昌和李和都是難纏的對手,但也是值得合作的盟友。隻要能借助裁軍會議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同時拉攏龍國加入同盟國,這次航行就值得了。”
而在“龍鳳號”的艦橋之上,丁汝昌、李和、段祥瑞三人正望著遠方漢斯艦隊的燈火。
“看來,我們的計劃進展得很順利,”丁汝昌說道,“漢斯已經基本同意了我們的噸位方案。接下來,就看代英的態度了。”
“代英那邊,壓力比漢斯更大,”李和自信地說道,“兩百萬噸的海軍,每年的維護費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隻要我們把利弊跟他們說清楚,再加上漢斯的壓力,他們沒有理由不接受我們的方案。”
“最關鍵的還是高盧國,”段祥瑞提醒道,“如果高盧堅決反對,裁軍會議還是很難召開。”
“法國的問題,我們已經有了預案,”丁汝昌微微一笑,“我們會聯合意大利和英國,向高盧施壓。同時,我們也會向他們拋出一些經濟合作的誘餌。我相信,在國家利益麵前,他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夜色漸深,北大西洋的海風帶著一絲涼意。但“龍鳳號”上的氣氛卻十分熱烈。一場關乎世界和平與龍國未來的博弈,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艦隊即將抵達英國,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而代英、漢斯、龍國、沙皇等國的海軍噸位,也將在這場博弈中,被重新定義。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