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5月28日,上海吳淞口,江風自東海而來,裹挾著長江入海口的磅礴水汽,掠過忙碌的工地,卷起陣陣煙塵,卻絲毫無法掩蓋那撲麵而來的熱火朝天之氣。
工人們吆喝著號子,將巨大的鋼結構構件用滑輪組緩緩吊起;工程師們拿著藍圖,在未完工的場館地基間指指點點;運輸材料的馬車與新興的蒸汽動力卡車在臨時開辟的道路上穿梭往來,留下深深的車轍。在這片喧囂與雜亂之中,一個沉穩的身影,在一群官員的簇擁下,沿著尚未鋪設平整、碎石嶙峋的臨時道路,穩步前行。
來人正是龍國海軍元帥李和。他的步伐不快,卻帶著一種曆經風浪的堅定,目光如炬,掃視著園區的每一個角落。遠處,吳淞軍港的泊位上,長空級防空巡洋艦的首艦“淩雲號”巍然屹立,流線型的艦體和高聳的桅杆,如同一個現代化的鋼鐵巨獸,成為了這片建設工地最宏大、最令人安心的背景板。艦體上新刷的灰藍色油漆,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
“元帥,請這邊走,小心腳下。”緊隨李和身側的海軍後勤部裝備司司長趙啟明微微欠身,引導著方向。趙司長年約四旬,麵容精乾,鼻梁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眼神透著精明與謹慎。他手中捧著一卷厚厚的方案文書,顯然是此次博覽會海軍方麵籌備工作的具體負責人。
“無妨。”李和擺了擺手,目光卻投向遠處正在搭建的一個巨大穹頂場館,“主體進度如何?九月開幕,時間並不寬裕。”
趙啟明連忙快走半步,與李和並肩,展開手中的圖紙:“回元帥,請您放心。按照總府指示,軍事博覽會定於九月三十日正式開幕,會期整整二十天,全麵涵蓋海、陸、空三大主題展區。目前,所有場館的基礎工程均已完畢,主體結構平均完工度已達七成以上。尤其海軍主展館,鋼結構主體已合攏,正在進行內部隔斷與外部裝飾。”
他稍作停頓,指著圖紙上的布局繼續解釋道:“考慮到我國的國慶盛典在五月底,我們將博覽會定在九月末,正是取其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此舉一可不誤東南地區的春耕與秋收,二則給予內地各省民眾充足的時間安排行程,乘火車、坐輪船前來上海觀展,以期達到最大的宣傳與教育效果。”
李和接過方案,仔細審視著展區布局圖。圖紙上線條密布,標識清晰,顯示出籌備工作的細致。他微微頷首:“整體規劃是好的。海陸分設展區,思路清晰。我們海軍展區,核心就是要突出近年來艦隊建設的成果,尤其是新式艦艇的戰鬥力。”
他的手指點在代表海軍主展館的區域:“長空級防空巡洋艦,作為世界領先的專用防空艦隻,其火力配置,特彆是新型防空炮塔的火控係統,必須做成精細的剖麵模型,要讓老百姓能看得懂,看得明白,知道我們的戰艦為什麼能守衛海疆。還有龍鳳級戰列巡洋艦的現代化改裝部分,裝甲帶加強、主炮射速提升的機械原理,也要用模型動態演示出來,但要注意保密。”
接著,他的手指移到陸軍展區:“陸軍方麵,重點展示機械化部隊的威力。那些新式的坦克、自行火炮,不能光是靜態陳列,要安排實車動態演示區,讓民眾聽聽引擎的轟鳴,看看鋼鐵洪流的氣勢。另外,沙盤推演必不可少,尤其是新西伯利亞戰役的關鍵節點——比如赤塔阻擊線和後來反攻階段的哈爾科夫突破,要用大型機械沙盤複原,配備專人解說,讓觀眾身臨其境,理解戰役之艱巨與將士之英勇。”
趙啟明一邊聆聽,一邊迅速在本子上記錄要點,口中應道:“是,元帥指示得非常透徹。模型製作已委托江南製造局的高等工匠負責,保證精度。陸軍裝備的動態演示和沙盤推演,我們也與陸軍參謀部協調了,他們會派來最好的操作手和戰史教官。”
眾人邊說邊走,來到一處相對空曠的場地。這裡正在搭建一個半開放式的棚式結構,幾名穿著工裝的技術人員正圍著一台看起來頗為精密、蒙著防塵布的機器忙碌著。棚外堆放著木板、帆布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金屬構件。
“元帥,這裡規劃的是影像放映區。”趙啟明介紹道,“我們通過洋行引進了德國最新的高亮度放映機,準備在博覽會期間循環播放紀錄影片,讓觀展民眾能更直觀地感受我三軍風采。”
李和駐足,頗有興趣地觀察著。他的目光掃過那些忙碌的身影,最終停留在一位與眾不同的年輕人身上。那是一位身著標準海軍夏常服少尉軍裝的年輕軍官,約莫二十出頭年紀,身姿挺拔如鬆,在一群工人和技術員中顯得格外醒目。他並未參與具體勞作,而是微微仰著頭,全神貫注地盯著那台剛剛揭開防塵布、露出複雜齒輪和透鏡結構的放映機,眼神中充滿了純粹的好奇與專注,那是一種對未知技術和新事物的強烈探索欲。年輕軍官麵容清瘦,鼻梁高挺,嘴唇緊抿,眉宇間雖略帶青澀,卻已然透出一股超越年齡的沉穩與內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和心中微微一動。這個年輕人的側影,讓他感到一絲莫名的熟悉與關注。他抬手,指向那個方向,聲音平和:“啟明,那位年輕軍官是?我看他對著機器很是入神。”
趙啟明順著李和所指望去,立刻答道:“回元帥,他叫陳紹寬,福建閩侯人,去年剛從福州船政學堂第十六期駕駛班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此次博覽會籌備,海軍內部征調人員,他是主動申請的,說是課堂所學終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借此機會,多接觸些實際事務,增廣見聞。目前暫時分配在宣傳組,協助影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陳紹寬……”李和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這個名字。刹那間,一段塵封於另一時空軌跡的記憶碎片,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麵,泛起漣漪。在那個時空裡,同樣名為陳紹寬的海軍將領,其一生可謂坎坷壯烈,懷抱建設強大海軍的宏願,卻屢屢受困於時代的局限、經費的拮據以及錯綜複雜的派係爭鬥,空有淩雲之誌,終難全力施展,隻能在老舊艦艇上勉力維持,眼睜睜看著國家海防屢受侵淩。那份壯誌未酬的遺憾與悲愴,即便隔著時空的壁壘,依然能讓李和感受到一絲沉重。
而眼前這個剛剛踏上軍旅生涯起點的年輕人,眼神清澈,充滿朝氣與求知欲。李和暗忖:絕不能讓這樣的海軍苗子,再重複那條充滿荊棘與遺憾的老路。如今龍國國勢漸隆,海軍建設日新月異,正需要大量年輕有為的人才來支撐未來的遠航。
心念電轉間,李和已邁步向放映區走去。趙啟明等人見狀,連忙跟上。
李和的腳步聲驚動了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陳紹寬。他猛地回過神,看見竟是海軍最高統帥向自己走來,臉上瞬間掠過一絲慌亂,但隨即迅速鎮定下來,身體本能地挺得筆直,“啪”地一個標準的立正,舉手敬禮,聲音因緊張而略顯緊繃,卻依舊清晰:“元帥好!海軍少尉陳紹寬,向您報到!”
李和抬手還了一個軍禮,臉上露出溫和的笑意,試圖緩解年輕人的緊張:“稍息。陳少尉,看你看得如此專注,對這西洋鏡很有興趣?”他指了指那台放映機。
陳紹寬臉頰微紅,放下手臂,恭敬地回答:“報告元帥!屬下隻是覺得此物甚是奇妙。聽聞它能將活動的影像投射於幕布之上,栩栩如生。屬下在想,若能利用此物,將我海軍將士操演、艦艇破浪,乃至海上征戰之情景記錄下來,播放給萬千國民觀看,其感召之力,定遠超文字圖畫。”
“哦?”李和眼中讚賞之意更濃,“想不到你一個剛出學堂的航海官,竟有這般見識。不錯,影像之力,直觀而生動,直指人心。此次博覽會,我們正計劃用電影這種新式媒介,讓全國人民親眼目睹我龍國三軍之軍威、將士之忠勇。”
他順勢向陳紹寬,也是向周圍的趙啟明等人闡述規劃:“我們已經拍攝了三部影片。一部,聚焦新西伯利亞戰役中,那場堪稱戰爭轉折點的孤城血戰;一部,再現我海軍在海參崴全殲沙俄太平洋艦隊主力的輝煌大捷;還有一部,則追溯我國國防工業,特彆是海軍造船業,從篳路藍縷到今日能自主建造萬噸巨艦的奮鬥曆程。”
陳紹寬聽到此處,眼睛驟然亮了起來,仿佛有火焰在瞳孔中點燃:“新西伯利亞!元帥,屬下在學堂時便反複研讀戰例,尤為敬佩秦峰和龍宇將軍麾下那支偏師!一萬餘名傷病將士,受命堅守絕地,援軍難期,麵對數倍於己的強敵圍攻,血戰一晝夜,以全體犧牲的代價為突擊集團奔襲聖彼得堡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窗口!此等忠勇,實可謂驚天地而泣鬼神!”
年輕人的激動情緒感染了李和,他的神色也變得肅穆起來:“正是!那一戰,打出了我龍國陸軍的軍魂!所以,這部片子,我意命名為《勇士之城》。不僅要真實還原戰場的殘酷與慘烈,更要深刻刻畫每一位守城將士的信念與犧牲。要讓觀看影片的民眾明白,今日我龍國能屹立於世,國境線得以安寧,是無數忠勇將士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
他頓了頓,語氣轉為鏗鏘:“至於海參崴之戰,我海軍艦隊出擊迅猛,戰術果決,一舉定乾坤,揚威東北亞。這部海戰片,名字不妨就叫《虎虎虎》,要突出我軍的嚴整陣容、精湛戰術以及決勝千裡的氣魄。而講述軍工發展的片子,名為《鑄劍為犁》,或許更貼切?呃,不,還是《大國工匠》更能體現其中蘊含的智慧與汗水。要從最早的船政學堂學子負笈海外、艱難求索拍起,展現我們如何從修理舊船,到仿製,再到獨立設計建造‘威海’、‘震洋’這樣的功勳艦,直至今日的長空級、天權級。這是一代代軍工人員嘔心瀝血、自強不息的見證。”
陳紹寬聽得心潮澎湃,不自覺地握緊了雙拳,仿佛已經看到了那光影交織的壯闊畫麵:“元帥,這三部影片若成,必將極大振奮國人士氣,激發青年從軍報國之熱忱!屬下……屬下雖才疏學淺,但願竭儘所能,為影片的籌備拍攝效力,哪怕是整理素材、搬運器材,也心甘情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年輕人眼中燃燒的赤誠與熱情,李和露出了更為欣慰的笑容。他心中那個培養人才的念頭愈發清晰。這是一個可造之材,不僅專業基礎紮實,更有難得的眼界和熱忱,需要給他一個合適的平台去曆練成長。
“有這份心氣和擔當,很好。”李和讚許地點點頭,話鋒隨即一轉,“不過,整理素材這些瑣事,自有專人負責。你剛從學堂畢業,理論知識固然紮實,但遠洋航行、艦艇管理的實際經驗尚缺。博覽會籌備工作結束後,我意,調你至海警部隊,擔任‘威海’號的艦長。”
“威……威海號?”陳紹寬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猛地抬起頭,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喜,甚至有一絲惶恐。
他太清楚“威海”號在龍國海軍中的象征意義了。那是龍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防護巡洋艦,雖然在如今長空級、龍鳳級等新銳艦艇麵前已顯老邁,但它在甲午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是名副其實的功勳艦。即便後來因為艦齡較長、性能不再適應一線艦隊要求而轉隸海警部隊,但其在海軍官兵心中的地位依然崇高。更重要的是,眼前的李和元帥,當年就曾擔任過“威海”號的管帶艦長)!這艘艦,承載著龍國海軍的傳統與榮耀。
“元帥!這……屬下資曆淺薄,恐難當此重任!”陳紹寬下意識地想要推辭,這任命來得太突然,太重了。
李和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資曆是積累出來的,不是等來的。‘威海’號是功勳艦,曆史厚重,你去了之後,首先要尊重艦上的傳統,善待每一位官兵,他們多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海警的巡邏、護漁、緝私等日常任務,看似平淡,不及前線艦隊那般叱吒風雲,但正是這些日常,最能磨練一個指揮官的耐心、細致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熟悉艦船的各項性能,掌握航海技能,學會管理部下,這些都是一名合格艦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