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六月十四。
拂曉的薄霧尚未完全散去,西彆部大營的轅門在低沉的號角聲中緩緩洞開。玄赤色的“陳留郡西彆部司馬王”大旗迎風招展,引領著一支沉默而肅殺的隊伍踏上了東征之路。
王康端坐於神駿的“黑風”之上,身披特製皮劄甲,腰懸橫刀,那杆沉重的馬槊掛在得勝鉤上。他目光沉凝,掃視著行進中的隊伍。緊隨其後的是典韋親率的十一騎親衛什,人人披甲持銳,眼神銳利如鷹,拱衛著中軍核心。高順統領的新編戰兵一曲居中,四百餘人排成四列縱隊,步伐沉穩有力。深青色的號衣在晨光中連成一片肅穆的青色浪潮,雖然隻有部分人穿著新趕製完成的軍褲和厚底軍靴,但統一的武器長矛、橫刀)和經過嚴酷訓練養成的紀律性,讓這支隊伍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悸的壓迫感。王固率領的虎賁屯殿後,作為全軍鋒鏑和壓陣的力量,他們裝備最為精良,皮甲油亮,兵刃寒光閃爍,行進間自有一股百戰老卒的剽悍之氣。
輜重營的二十輛大車在隊伍後方,由馱馬牽引,裝載著糧秣、備用箭矢、匠作營的工具箱以及少量備用甲胄。王禰親自押後,精打細算的他,連一根草繩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王栓的斥候隊早已撒開,如同無形的觸角,遊弋在大軍前方和兩翼數裡之外,警惕地掃視著官道、田野和遠處的山林,為大軍提供預警。
這是一次真正的遠征。離開經營日久的西彆部大營,踏入陌生的濟陰郡地界。沿途的景象,印證了斥候之前零星傳回的情報。官道年久失修,坑窪不平。路旁的村莊大多殘破凋敝,田地荒蕪者甚多,偶爾能看到麵黃肌瘦的村民,遠遠望見這支裝備精良、殺氣騰騰的“官軍”,無不麵露驚惶,慌忙躲回破敗的土屋之中。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衰敗、壓抑的氣息,與王家村周邊因王康剿匪而逐漸恢複的生機形成鮮明對比。
“太平道…看來在此地滲透更深。”王康心中暗忖。他注意到一些村口土牆上殘留的模糊黃色符咒痕跡,以及幾個行色匆匆、身著粗布黃衣的漢子在遠處田埂上消失的背影。亂世的征兆,已如瘟疫般蔓延。
行軍嚴格按照高順製定的計劃進行。每日卯時初刻出發,午時休整一個時辰埋鍋造飯,申時末刻便尋找合適地點紮營。營寨的選址極為考究,或背靠矮丘,或臨近水源,務必視野開闊,易守難攻。紮營程序更是被高順操練成了本能:深挖壕溝、立木柵、設拒馬、布崗哨…一切都按戰時標準,一絲不苟。新兵們在老兵帶領下,動作日漸熟練,雖仍有緊張,但已無慌亂。王康和典韋每日巡營,檢查崗哨,督促戒備。王禰則帶著輜重營,一絲不苟地清點分發糧秣,管理牲口,確保後勤無虞。
六月十九,傍晚。
經過五日的跋涉,隊伍終於抵達了濟陰郡東阿縣城西約三十裡處。夕陽的餘暉將一片地勢相對平緩、背靠一片低矮丘陵、前臨一條無名小溪的開闊地染成金色。此地視野開闊,水源充足,距離縣城既不算太近避免驚擾地方或引起不必要的猜忌),也不算太遠方便後續行動和與縣城聯絡),正是理想的臨時駐地。
“止步!就地紮營!”王康勒住黑風,果斷下令。
“得令!”
命令層層傳遞。早已形成默契的隊伍迅速停下。高順立刻策馬前出,親自勘察地形,選定營盤核心位置,隨後一道道指令清晰下達:
“刀牌手警戒外圍!”
“長矛手、輜重營,挖壕!”
“匠作營,準備立柵、設拒馬!”
“斥候隊,擴大偵查範圍,尤其注意縣城方向及東麵巨野澤方向動靜!”
“虎賁屯,輪值第一崗!”
整個營區瞬間如同精密的機器般運轉起來。刀牌手在外圍豎起長牌,警惕地注視著暮色漸深的原野。長矛手和輜重營士兵揮動鐵鍬鐵鎬,泥土翻飛,一道寬深的壕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形。匠作營的木匠、鐵匠們則指揮人手,將隨車攜帶的圓木、拒馬樁迅速組裝起來,在壕溝內側開始搭建營柵。王栓帶著斥候隊,如同離弦之箭,再次沒入蒼茫暮色之中,向東阿縣城和更東麵的匪患區域潛行而去。王固則親自帶著一隊虎賁老卒,占據了附近一處視野最佳的小高地,設立了第一班明暗崗哨。
王康看著有條不紊紮營的隊伍,心中稍定。他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親衛,走到正在指揮立柵的高順身邊。
“高軍侯,此地距東阿三十裡,匪情未明,需格外謹慎。”
“司馬放心。”高順目光掃視著忙碌的士兵和逐漸成形的營盤輪廓,“營盤按最嚴標準構築,斥候已撒出。今夜崗哨加倍,明暗哨結合,弓手上望樓。若有不長眼的蟊賊敢來窺探,定叫他有來無回。”
王康點點頭,對高順的縝密深感滿意。他踱步到正在溪邊安排取水、飲馬的王禰身旁。
“禰弟,糧秣消耗如何?可支撐幾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禰立刻從懷中掏出一個小本子王康教他做的簡易賬冊):“回司馬,按目前消耗,所攜糧秣尚可支撐全軍十日有餘。溪水清澈,已安排專人檢測,可作飲用。草料也還充足。”
“好,務必精打細算。後續戰事,糧道是關鍵。”
“屬下明白!”
夜色漸濃,一座簡易卻森嚴的營盤已矗立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篝火在營區內次第燃起,驅散黑暗和寒意。夥夫們利用溪水和新獵獲的幾隻野兔、水鳥,熬煮著濃稠的肉粥,香氣四溢。士卒們圍坐在篝火旁,一邊吃著熱食,一邊低聲交談,緩解著長途行軍的疲憊,眼神中既有對未知戰場的警惕,也有一絲初臨前線的興奮。
中軍大帳內,油燈搖曳。王康、典韋、高順、王固、王禰等人圍著一張臨時拚湊的簡易木桌。
“斥候回報尚需時日。”王康的手指在地圖王栓出發前繪製的東阿縣周邊草圖)上東阿縣城的位置點了點,“我軍既已至此,當先禮後兵。一則向本地官府通報,表明我部奉郡守之命,跨境剿匪,靖安地方之意,避免誤會。二則…”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此地有一大才,若能得之,勝得千軍萬馬!”
“哦?何人?”典韋牛眼一瞪,滿是好奇。
“程昱,程仲德!”王康沉聲道,“東阿本地豪族,其人身材高大約八尺三寸),麵有威容,性情剛戾,然深通謀略,膽識過人!其才不下於古之良、平!此時應賦閒在家,未為朝廷所用。”王康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他深知這位在原本曆史上以狠辣果決、算無遺策著稱的曹魏重臣,其價值何其巨大!若能在此刻招攬,無異於為西彆部添一擎天之柱!
“司馬欲招攬此人?”高順問道,他更關心實際。
“正是!”王康點頭,“然此等大才,心高氣傲,非尋常手段可動。明日,王禰!”
“在!”
“你親自挑選四名伶俐親衛,備上厚禮從衛家所贈及繳獲中挑選上好布帛兩匹、精鐵劍一柄、上等粟米一石),持我名刺,前往東阿縣城內,尋訪程府!切記,態度務必恭敬!言明陳留郡西彆部司馬王康,慕程公高義大才,特遣人拜會。若程公願意見麵,我當親往求教!若其閉門謝客…也無需強求,留下禮物即可。”王康深知程昱的性格,強求反而不美,留下善緣,表明態度即可。他相信,隻要自己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和潛力,這位眼光毒辣的未來謀主,終會做出選擇。
“屬下遵命!定當謹慎行事!”王禰鄭重應下。
“其餘各部,養精蓄銳,整備軍械,等待斥候確切情報!”王康目光掃過眾人,“匪患詳情不明,我軍不可妄動,亦不可懈怠!隨時準備迎戰!”
“末將遵命!”眾人齊聲應諾。
夜色深沉,新立的營盤中,除了巡邏士卒的腳步聲和篝火燃燒的劈啪聲,一片寂靜。王康步出大帳,仰望東阿方向的星空。程昱…東阿匪患…這兩條線已然鋪開。他在等待,等待王禰帶回程昱的消息,更等待王栓帶回那決定大軍劍鋒所指的致命情報。礪就的鋒刃,已懸於東阿上空,隻待一聲令下,便將雷霆斬落!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