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十月十八公元188年),定襄郡,成樂城。
塞外的初冬,寒意已如附骨之疽。前些日子的落雪尚未完全消融,殘存於屋脊簷角、城牆垛堞之間,在灰白的天光下泛著刺目的冷冽。呼嘯的北風卷過空曠的街道,揚起細碎的雪沫,拍打在郡守府斑駁厚重的木門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府衙正堂內,數盆燒得正旺的炭火驅散了從門窗縫隙中頑強滲透進來的凜冽寒氣,橘紅色的火光跳躍著,映照著堂中肅立的人影。空氣中彌漫著鬆炭燃燒的微香與墨汁的獨特氣息。吏曹掾陳宮,這位素以乾練著稱的謀士,此刻正躬身立於主案之前。他身著深青色吏曹官袍,雖麵容略顯疲憊,眼神卻銳利如鷹隼。他雙手恭敬地托舉著一卷墨跡尚新、猶帶濕潤的牒文,遞向端坐主位的朔方將軍王康。
“將軍,定襄十二縣縣令、縣丞、縣尉及佐吏,吏曹已遴選完畢,計一百三十七員。”陳宮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穿透了炭火的劈啪聲。他微微側身,羽扇輕點牒文上密密麻麻的人名籍貫,“皆自朔方舊地縣丞、主簿、法曹吏中擢升其能者,或由崇文館之良才充任。彼等皆明律令,通庶務,非紙上談兵之輩。任命文書已於昨日儘數簽發,令其即刻分赴成樂、桐過、都武、武進、襄陰、武皋、駱、定陶、武城、武要、定襄、複陸十二城履新!”
王康,這位以鐵腕和遠見著稱的邊將,端坐於鋪著虎皮的寬大座椅上。他身著玄色鐵甲,外罩一件厚重的深青色大氅,剛毅的麵龐被炭火映得輪廓分明。他接過牒文,緩緩展開。沉重的竹簡發出輕微的摩擦聲,一個個陌生的名字、籍貫映入眼簾:…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承載著一座城池複蘇的希望。他的目光最終越過這些名字,落在牓尾那十二座亟待重生的城池名錄上,如同審視著十二塊亟待雕琢的璞玉,又似十二處亟待愈合的傷口。
“彼等首要之責?”王康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目光抬起,直視陳宮。
“宮已嚴令,並書於其赴任敕令之中,違者,嚴懲不貸!”陳宮挺直脊背,羽扇在手中一頓,條理分明,擲地有聲:
“其一,三日內必須開衙理事!首要之急,收攏流散四野之漢民,逐一登記造冊,詳錄其姓名、籍貫、丁口、特長,務求無有遺漏!此乃生民之本,重建之基。”
“其二,督率縣民,即刻清掃街道積穢殘雪,修葺斷壁殘垣之屋舍。越冬在即,口糧柴炭需按戶按丁,公平分發,不得有誤!凍餒一人,即縣令之失職!”
“其三,協防駐軍,清剿境內潰散匪盜,安定地方!招募當地青壯,組建縣兵,修繕武庫烽燧,加固城防。無安則無民,無兵則無城!”
“其四,即令各屬吏,冒雪踏勘郡內田畝!何處沃野可墾,何處沙堿難耕,何處水源可引,何處需築堤防?詳加記錄,繪圖造冊。並即刻著手預備來年春耕所需之種子、耕牛貸放事宜,刻不容緩!誤了農時,便是誤了定襄百年根基!”
四道命令,層層遞進,從安民立身到整軍備武,再到恢複生產的根本大計,條理清晰,顯見吏曹在陳宮主持下,已然如精密的機括般高效運轉起來。
“郡守之職,關乎全局。”王康微微頷首,目光如炬,緩緩掃過侍立文官隊列。他的視線最終落在一個年輕的身影上——裴潛。此子年僅二十二歲,身形略顯單薄,但氣質沉靜如水。
“裴文行!”
“下官在!”裴潛聞聲,立刻自隊列中疾步而出,深揖及地,動作乾淨利落,毫無年輕人的輕浮。
王康凝視著他,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擢汝為定襄郡太守!總攬十二縣民政!此地新附,百業凋敝,胡漢雜處,民心未穩。汝當體恤民艱,如撫嬰孩!務求胡漢相安,不生齟齬。恢複生產,勸課農桑,乃汝首務。更要督勵諸縣官吏,各安其職,勤勉任事。三載!吾隻要三載!便要見此郡倉廩豐實,道路通達,城垣堅固如磐石!”王康深知,這位曾在朔方窮山惡水間奔波、為軍器監源源不斷提供優質鐵料的年輕人,其務實、堅韌、不畏艱難的品性,正是這片飽經戰火、百廢待興的定襄大地最迫切需要的。
裴潛深吸一口氣,那氣息仿佛汲取了塞外風雪的冷冽與大地深處的厚重。他再次深深一揖,額頭幾乎觸及冰冷的地磚:“潛,才疏學淺,蒙將軍不棄,委以重任!敢不竭儘駑鈍,以報知遇之恩!必夙夜匪懈,鞠躬儘瘁!使定襄此瘡痍滿目之地,複為北疆堅實屏藩!”誓言簡短,字字千鈞,回蕩在寂靜的廳堂,如同金石相擊。
“屯田乃安邊之本,養兵之源。”王康的目光轉向另一側,落在賈逵身上。賈逵雖年輕但行事老成持重。
“賈梁道!”
“下官在!”賈逵應聲出列,抱拳躬身。
“轉任汝為定襄屯田軍校尉!”王康下令,“自解救之漢民、歸化之胡眾及輔兵營中,募精壯一萬二千人!分駐十二縣!戍衛城防,墾荒積穀,興修水利!此三者,一體同功!定襄地接鮮卑,如懸刃於頸,汝之屯田軍,便是郡縣之屏障,軍民之根本!萬不可有絲毫懈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逵眼中瞬間爆發出拓土安邊的灼熱光芒,那是看到鹽池結晶般清晰目標的興奮:“逵領命!必效法棗祗、國淵故事,引水開渠,灌溉良田,勤勸農桑!使軍糧得以自給,府庫漸次充盈,終成邊陲永固之基!”他的話語帶著鹽鐵般的硬朗與決心。
裴潛、賈逵皆得擢升重用,其原掌之礦監、鹽監頓成關鍵要缺。一直侍立王康身側,目光深邃如古井的程昱,此時適時上前一步,拱手道:“將軍,礦監掌並北五郡礦脈勘探開采,關乎軍工根本,鐵石乃甲兵之源,不可一日無人。昱舉薦崇文館格物院學子孫墨,字子硯接任。此子年十九,並州太原人,其家數代皆為良匠,精於探礦、冶煉之術。入崇文館兩年,於格物院屢有巧思建言,曾改良鼓風爐法,可增鐵水三成,實為難得之專才,足堪此任。”
王康目光微閃,當即首肯:“善!擢孫墨為礦監監正!即日赴任,總掌五郡礦脈勘探開采!務使軍工所需,源源不絕!”一個深諳礦冶、兼具家學淵源與創新精神的年輕專才,正是維係朔方軍的命脈所在。
“鹽監掌鹽利之產運專賣,係府庫豐盈之命脈。”程昱續道,聲音平緩卻字字清晰,“昱再舉崇文館算學科優異者鄭淳,字伯厚接任。此子年二十二,河東安邑人,本出鹽商世家,自幼耳濡目染,通曉煮海、池鹽諸法,尤善籌算經營之道。入館兩年,其《鹽政損益十策》條分縷析,切中時弊,於鹽利增收頗有建樹,實為理財乾才。”
“善!”王康從諫如流,毫不猶豫,“擢鄭淳為鹽監監正!掌官鹽產運專賣諸事!當開源節流,廣辟財源,充實府庫,以資大業!”
重要人事落定,廳堂內肅殺而充滿生機的氣氛稍稍緩和。王康起身,大步走出郡守府正堂。寒氣撲麵而來,卻帶著一種新雪後的清冽。成樂城的街道上,積雪已被新招募的民夫清掃出主乾道,堆在路旁。朔方軍士卒在街口要道設卡巡邏,目光警惕。輔兵營的軍官們正指揮著剛剛歸化的胡漢民眾,用泥坯和木材修補著殘破不堪的屋舍牆壁。幾處新設立的粥棚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新任縣令們帶來的小吏們裹著厚厚的棉衣,在寒風中嗬著白氣,緊張而有序地為麵黃肌瘦的流民登記造冊,分發著熱氣騰騰的稀粥和硬邦邦但足以活命的口糧。雖然滿目瘡痍,殘垣斷壁隨處可見,空氣中依舊彌漫著戰火留下的焦糊氣息和苦難的沉重,但一種頑強重建的生氣,已如石縫中的草芽,在這片凍土上悄然萌發。
王康翻身上馬,黑風馬打了個響鼻,噴出團團白霧。他策馬來到城外巨大的校場。寒風凜冽如刀,卷動著玄赤色的旌旗,發出獵獵的聲響。校場上,數萬朔方精銳已列成森嚴的方陣,鐵甲與戈矛在冬日稀薄的陽光下泛著冰冷的寒芒,沉默如山嶽。
“傳令三軍!”王康的聲音如同滾雷,瞬間壓過了呼嘯的風聲,清晰地傳入每一個士卒的耳中,“定襄已定!吏治初開!大軍即刻班師,回朔方大營休整!”
嗚——嗚——嗚——!
三聲蒼涼雄渾的號角聲,如同遠古巨龍的咆哮,驟然撕裂了塞外的寂靜,穿透鉛灰色的厚重雲層,直上九霄。巨大的聲浪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宣告著一個階段征伐的結束。
深青色的軍陣,如同退潮的汪洋,開始緩慢而堅定地向西轉動。首先啟動的是高順統領的四營重裝戰兵,他們步伐沉重而整齊,踏在積雪覆蓋的大地上,發出沉悶而震撼的隆隆聲響,宛如一道移動的鋼鐵長城。緊接著,趙雲率領的六營精銳騎兵如同展開的雙翼,控扼著大軍的兩翼與後衛。剽悍的騎士們控著戰馬,警惕如鷹的目光不斷掃視著廣袤而危機四伏的雪原,手中的長槊斜指蒼穹。呂岱的輔兵營則押解著繳獲的龐大輜重車隊,長長的車隊在雪地上碾出深深的車轍,吱呀作響。最後,是典韋統領的虎衛鐵騎,如同最堅實的磐石,簇擁著王康那麵象征著朔方軍魂的玄色帥旗。騎士們人馬皆披厚重鐵劄甲,在冬日慘淡的陽光下泛著冷冽幽深的金屬光澤,如同移動的鋼鐵堡壘,拱衛著他們的統帥。
大軍迤邐西行,旌旗蔽空,矛戟如林,綿延十數裡,在蒼茫的雪原上劃出一道深青色的軌跡。途經雲中郡時,新任太守劉馥早已率郡中大小屬吏於寒風凜冽的道旁恭候。他們奉上滾燙的黍米酒和炙烤得香氣四溢的牛羊肉,犒勞遠征歸來的將士。酒香肉香混合著士卒身上的汗味與鐵鏽味,在冰冷的空氣中彌漫。越過五原郡的黃河渡口時,冰封的河麵早已被鑿開,新任屯田校尉國淵已指揮人手在寬闊的河麵上架設起堅固的浮橋,並備好了足夠的渡船。冰冷的河水拍打著船幫,士卒們呼喝著號子,井然有序地渡過大河。
當那麵獵獵飄揚的玄色帥旗終於出現在朔方郡首府興慶城巍峨雄壯的城樓之下時,已是十一月的朔日。朔方的冬更深,風更烈,但城郭的輪廓卻給人以無與倫比的堅實感。留守的程昱、田豫率領著朔方文武僚屬,早已出郭十裡相迎。風雪中,他們的身影顯得格外挺拔。
王康勒住戰馬,黑風馬人立而起,發出一聲長嘶。他回望東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千裡風雪和重重關山。定襄十二城的輪廓早已隱沒在蒼茫的地平線之後,但那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一切,卻清晰地烙印在他心中:裴潛伏案疾書的身影,賈逵在凍土上丈量田畝的足跡,新任縣令們於殘破衙署中升起的堂鼓聲,趙鐵那支由戰俘組成的苦役營在寒風中夯築城基的沉重號子……這些聲音,這些畫麵,如同不息的心跳,在他耳畔眼前縈繞。
並北五郡——朔方、五原、雲中、定襄、上郡——的完整疆域圖,此刻在他腦海中無比清晰地鋪展開來。深青色的根基,如同巨樹的虯根,已經深深地、牢牢地紮進了河套的沃土與塞外的風雪凍原之中。他知道,短暫的休整是為了更遠的征程。下一次,當號角再次吹響,朔方軍的兵鋒所向,將是更遼闊、更蒼涼的北疆腹地。風雪呼嘯,仿佛在預示著那更為壯闊也更為艱險的未來。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