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儼話音,四名身披嶄新鐵劄重甲、外罩深青戰袍的年輕校尉,齊步上前,於階下單膝跪地,抱拳行禮,動作整齊劃一,甲葉鏗鏘!四人麵容皆帶著王家村特有的剛毅輪廓,眼神熾熱如火,牢牢鎖定丹墀之上的王康。
“末將王顯龍驤營校尉),參見大將軍!”
“末將王術騰驤營校尉),參見大將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末將王稟武驤營校尉),參見大將軍!”
“末將王勳雲驤營校尉),參見大將軍!”
四人聲音洪亮,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與崇敬。他們皆是陳留王家村子弟,生於王康搏殺巨豬、名震陳留之後,是聽著這位族兄兼大將軍的傳奇故事長大的。自幼得享太平,習文練武,在講武堂中嶄露頭角,又於邊軍中錘煉兩年,如今終得執掌拱衛帝都的精銳!
“好!”王康目光如炬,掃過這四位英氣勃勃的族弟,“爾等皆我陳留王氏俊傑!長安宮禁、帝都安危,即托付爾等!四驤營乃孤之佩劍,帝都之堅盾!務必嚴加操訓,明軍紀,礪鋒刃!使其無愧‘驤’字威名!”
“末將等誓死效忠大將軍!肝腦塗地,護衛長安!”四人齊聲應諾,聲震殿宇。
“五軍都督府高順字伯平)奏報!”高順出列,聲音沉穩如山,“四驤營新卒已分駐長安四門甕城及宮城外圍營壘。自臘月十六成軍以來,即按禁軍最高操典施訓!隊列、格鬥、弓弩、軍陣協同,一日不輟!其裝備已齊:鐵劄重甲、嵌鏡胸鎧、丈六三棱破甲長矛、筋角複合強弓、神臂弩每營配五百張)皆已配發!其各級軍官,皆由講武堂本屆最優異之畢業生及傷退歸營之忠勇老卒擔任!依令,半年之內,必成可恃之軍!現操訓半月,軍容整肅,號令嚴明,已顯精兵氣象!”
王康微微頷首,目光轉向工曹掾馬鈞字德衡)與崇文館祭酒郭縕。
“工曹掾馬鈞奏報!”馬鈞雖口齒稍拙,但眼中光芒熾盛,“奉大將軍令,重修長安,以複前漢百萬人口時之巨城氣象!自建安元年八月興工,至今歲元朔,已曆一載有餘!其要者:
宮闕區:未央宮前殿、椒房殿、武庫、太倉主體已竣,廊廡彩繪正施!宮牆合攏,四門司馬門、東闕門等)巍峨!
城牆:外郭城牆已合龍!高三丈五尺,基厚五丈,頂寬三丈,敵台、馬麵、甕城齊備!包磚已畢其七!
道路:貫通全城之八街如安門大街、直城門大街)九陌,皆以夯土為基,碎石墊層,青石板覆麵,寬闊可容駟馬並馳!下水溝渠係統同步敷設!
市坊民居:東西兩市東市名‘長安’,西市名‘利人’)坊牆已立,官署、邸店、作坊地基鋪設完畢。閭裡民居區域,首批五萬戶宅基已劃,正依‘裡坊製’加緊營造,已完成七成!依此進度,至建安三年秋,百萬人口之巨城骨架,必可重現於世!”
馬鈞彙報時,殿中諸臣仿佛已看到那座在廢墟上崛起、規模恢弘更勝往昔的帝都輪廓!
“崇文館祭酒郭縕字佚)奏報!”郭縕須發皆白,精神矍鑠,“崇文館去歲於雍、並二州新設蒙學二百所,收錄童子兩萬四千人,授《急就篇》《倉頡篇》及術算基礎。高階班原一百五十所)增錄學子八百人,授經史、律令、策論、格物含農器、軍械改良初探)。招賢館引薦投效之才俊,經吏曹考選,已有三百七十五人授實職,充實各郡縣及府衙。講武堂第四期一百二十名畢業生,已於臘月全部分配至四驤營及邊軍擔任隊率、屯長,儘展其才!”
“理番院祭酒王柔字叔優)奏報!”王柔沉穩道,“去歲新設歸化屯四十一處,安置歸化胡民一萬三千戶,推行《歸化律》《胡漢通婚令》成效顯著,胡漢通婚者逾千對。雁門、雲中、長安三邊市,年易良駒一萬八千匹,牛羊無算,商稅豐厚。胡漢糾紛較往年銳減四成。”
“軍器監監正鄭渾字文公)奏報!”鄭渾聲音洪亮,“神臂弩月產已破八百張,破甲重箭月產十八萬支!三弓床弩、霹靂車已按令打造各三十具,交付輔兵營操演。各郡縣城池配裝進度:郡治大城首批配裝三弓床弩二十具、霹靂車三十具)已送達晉陽、安邑、天水、安定、太原、河東六城,正加緊安裝;其餘郡治及屬縣配裝,物料匠作已齊備,開春即全麵鋪開,必如期完成!”
“法曹掾杜襲字子緒)奏報!”杜襲年輕而乾練,“《朔五律》已推行至雍、並二州全境十九郡。去歲複核各郡縣刑獄訟案三千七百餘件,糾錯平冤九十七起。設‘申明亭’於各郡縣城及大鄉,宣講律令,年受眾逾百萬口。新附之地,治安漸趨平穩。”
“吏曹掾陳宮字公台)奏報!”陳宮最後出列,語氣凝重,“去歲考課雍、並二州十九郡守、令、長及府衙屬吏凡三千七百二十人。上上者四十六人,擢升重用;上中者三百一十五人,嘉勉留任;中平者兩千九百人;下下者六十一人,已依律黜落或降職。吏治清明,貪墨瀆職發案率較上年降三成。今歲當繼續嚴考,尤重新附隴右諸郡官吏之德行才乾!”
當最後一位主官奏報完畢,殿中陷入短暫的寂靜。爐火跳躍,映照著每一位臣僚或振奮、或凝重、或激昂的麵容。數字、進度、規劃,彙成了一幅清晰而磅礴的畫卷——根基已深植,枝乾正茁壯,鋒芒在砥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康緩緩起身,深青的冕服在爐火與天光下流轉著威嚴的光澤。他目光如炬,掃過階下濟濟一堂的文武棟梁,聲音如同洪鐘,在這元朔的清晨,在這象征著權力與希望的新生殿堂中轟然回蕩:
“諸卿所報,孤已儘知!五百八十八萬口黎庶,九百二十萬石儲糧,八億錢帛府庫,是為民本之固!未央宮闕重光,長安巨城將成,是為帝都之威!四驤營甲胄映日,神臂弩破空裂石,是為爪牙之利!吏治漸清,律令通行,文教廣布,胡漢漸融,是為教化之功!此皆賴諸卿夙夜匪懈,將士浴血,萬民劬勞!”
他停頓片刻,無形的威壓籠罩全場,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眾人心頭:
“然!根基既固,當思進取!涼州之名已複,金城未平,河西未通,絲路梗阻,韓遂殘喘!此非僅邊患,乃孤承天命、經略西陲之責!今元朔朝會,非為宴安!乃為礪我戈矛,固我城垣,豐我倉廩,明我律令!待春雪消融,萬象更新之日——”
王康的手,猛然指向西方輿圖,聲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劍:
“便是王師西向,犁庭掃穴,儘複涼州山河之時!望諸卿,戮力同心,共襄此業!”
“謹遵大將軍令!戮力同心,共襄大業!”山呼海嘯般的應諾聲,震得殿宇梁塵簌簌而下!深青色的旌旗在殿外風雪中狂舞,仿佛呼應著這席卷西北的磅礴意誌。元朔的基石,已在長安城下,在這肅殺而充滿希望的清晨,牢牢鑄就。
喜歡漢末三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三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