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手術室裡。
“給病人擺側臥位。”王辰囑咐道。
準備開始手術。
刀拍在王辰的手心,標準的執筆式,起刀收刀都很到位。
病人的皮膚被一次切開,不深不淺。
換上電刀,輕輕一點,出血點被徹底消滅。
繼續用刀切開深筋膜。
鷹嘴截骨入路,這個入路暴露最方便。
微型電鋸,一個漂亮的v字,將鷹嘴開,朝上翻開,整個肱骨下端關節麵露出來。
吸引器將積血清除,裡麵的碎骨露出。
然而,有帶軟骨的,不帶軟骨的,冠狀麵的,矢狀麵的,橫截麵的,各種形狀,亂七八糟。
“這怎麼做?”
助手趙磊有點懵逼,這比x片上顯示的還要糟糕啊,這樣子手術根本沒法做了。
碎骨塊像石頭,外麵的皮膚軟組織像一個袋子。
這些碎骨塊的拚合極為困難,可以說不可能。
如果是關節外骨折的,還比較好處理,不需要去拚合。
可是關節內骨折就不一樣了,任何的不平整,都會將把關節磨壞,一旦磨壞,就長期疼痛,活動障礙。
關節內骨折是需要解剖複位的,就是原來是什麼樣,你要拚回什麼樣。
如果拚不回去,差一點點,就會遺留關節炎。
差得多點,就直接成殘廢了。
然而,對於這種骨塊拚合,王辰是有有一定方法的,複位的順序和克氏針的分布最重要。
而且,一定要有科學的順序,不是隨便可以亂來的。
看似簡單的東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骨折一塌糊塗,已經找不出可以體現原貌的大塊了,即使最大的骨塊,也看不出來是哪裡的了。
王辰小心翼翼的夾持骨塊,一塊一塊的辨認,要是骨塊有軟組織附著,不論多少,都被絕對保護起來。
血管鉗就像夾雞蛋殼一樣,力度掌握極好,既穩當,又不至於夾破。
所有骨塊辨認完畢,每一塊原本應該在哪裡,已經心中有數,按照怎麼的順序構建複原,在腦海中逐漸成形。
如果找不到科學的順序,這一塊複上去,另一塊就會掉,還有,這一塊對不好,那另一塊就也沒有辦法對號。
“把克氏針另一頭也剪尖,多準備幾根這樣的。”
趙磊立即照做。
正常的克氏針隻有一頭是尖的,另一頭是平的,現在要把另一頭剪成斜麵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