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_朕真的不務正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七百六十八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

第七百六十八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1 / 2)

朱翊鈞將整件事的脈絡梳理清楚後,發現在三江營入城剿匪的過程中,全都是狠人。

太守李弘道在截街斷路鎮壓揭榜佃戶的時候,是捂蓋子;在佃戶進入東湖書院的時候,就一點都沒打算捂蓋子了,他的目的很簡單,激化矛盾,徹底把台州弄成自己的一言堂!

東湖書院隻知道吊書袋的士大夫,是不穩定因素,年輕人多數都還相信聖賢書,希望世道變好一點,李弘道既然選擇了還鄉匪團,一旦事發,大明皇帝、朝廷必然平叛,趁著民亂,攻破東湖書院,借著民亂,掃清反對者。

“朕看這個李弘道啊,是個十足的狠人,沈仕卿帶著窮民苦力和書生進入三江營後,三江營的反撲有點過於凶猛了。”朱翊鈞對著馮保說起整件事裡的一個疑點。

不算緹騎,李弘道才是掌控暴力的那個,他才是優勢方,但是崇和門失守了,奉仙坊、廣文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被攻破了,縉紳們全都被抓走了。

“陛下的意思是,李弘道故意為之,放亂兵亂民入城?”馮保頗為驚訝的說道。

朱翊鈞點頭說道:“李弘道啊,他要借著民亂,出清舊賬,縉紳被抓被殺,李弘道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可以把一切罪孽都扣在這些縉紳身上。”

“你看,三江營把總方榮興把這些縉紳帶走的時候,太過於順利了,那些個還鄉匪團呢?被李弘道派去了駐守東湖書院的崇和堂,說是要等待破營,嘖嘖。”

“這讀書人的心腸如此歹毒!”馮保連連搖頭,按理說這些縉紳和李弘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但李弘道卻根本不在乎這些縉紳的死活。

馮保認同陛下的猜測,出清舊賬,過去的事一筆勾銷,他李弘道還是大明忠骨,縉紳就成了罪魁禍首,在方榮興收兵之後,李弘道將三江營給圍了,壓著三江營露不了頭。

李弘道是個狠人,沈仕卿也是個狠人,三江營把總方榮興還想拿著縉紳和李弘道談判,沈仕卿直接下令殺人,這是個很凶殘的決定,但朱翊鈞不打算處置沈仕卿,打算把他無罪釋放,然後還給申時行。

哪裡還田阻力大,沈仕卿就放到哪裡去。

這個凶殘的決定是情勢所逼,三江營內不乏投降派、觀望派、騎牆派,想要堅決抵抗的不多,殺人,就是把所有人綁在了一起。

而且三江營的糧草不夠,即便是衝進城裡搶了一些糧草,但是五千餘人的口糧,就是個大問題,殺了這四十家縉紳及其家眷,減少糧草消耗。

在那個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稽稅緹騎會加入戰場,甚至多數人對緹騎的戰力,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沈仕卿這個舉動,就是死可以,死之前也要拉個墊背的,把這些組建還鄉匪團的元凶,縉紳給做掉報仇。

李弘道要將稽稅緹騎一窩端了,就是怕稽稅緹騎查稅,翻出縉紳、台州商幫、對敲生意和他李弘道的關係,稽稅緹騎就跟腦門上的劍一樣,隨時都有可能要了李弘道的命。

而從台州稽稅千戶蘇承平的奏聞中,的確注意到了異常,有些人家,一年到頭都做不了多少生意,但是家裡兼田土、起大厝、養伶人、辦詩會,風光無限,沒有生意往來,怎麼撐起的如此奢靡的生活?

蘇承平已經開始著手調查了,如果沒有這次的民亂、兵亂,書生出謀劃策,過不了多久,這李弘道也要被逼到鋌而走險,和稽稅緹騎正麵衝突的地步。

“李弘道斬首示眾,其家人就流放到泰西去吧。”朱翊鈞沒有把李弘道扔進解刳院裡,因為解刳院不缺標本,那麼多的倭國戰俘,挑都挑不過來。

申時行的奏疏,除了浙江還田的問題之外,還詳細論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大明反對大明。

現實的大明,在反對理念構建的大明,這是大明現實和敘事之間的割裂,這種割裂體現在方方麵麵,而申時行將其認定為矛盾。

但即便是矛盾重重,大明在當下世界裡依舊是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

你問大明每一個人,大明為何偉大,都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回答。

佃戶、窮民苦力會說:大明並不偉大,因為他連一睜眼就要想到一家老小的生計,活的十分辛苦;

自耕農會說:大明並不偉大,官匪都是一家,稍有天災人禍,都是破門滅戶;

鄉賢縉紳會說:大明以前很偉大,現在不偉大,不允許兼並的田製,就是倒行逆施;

勢要豪右會說:大明以前很偉大,現在並不偉大,因為皇帝的好大喜功,大工鼎建、開疆拓土、窮兵黷武,全都由他們來買單!稽稅製比抄家還要歹毒!而教出這樣皇帝的張居正,該死;

官選官們會說:大明現在還不夠偉大,皇帝總是管的太多,但因為英明抵消了這種高壓,考成法至少塑造出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升官發財不靠裙帶,如果皇帝允許他們發財,那就再好不過了;

統治階級的大臣、勳貴、宗親,則會交口稱讚:大明如此偉大,是因為陛下英明聰穎決斷堅毅;是因為幅員遼闊天華物寶;是因為大明吏治清明公平競爭讓能者上庸者下;是因為漫長的曆史帶來了足夠的模型,這不足以給大明帶來最優解,但一定可以避免最差的結果等等。

申時行在奏疏裡,將這種現象描繪的非常清晰,大明是當之無愧的天朝上國,即便是如此客觀的事實,依舊會有如此多不同的答案,這就是割裂。

在四川耕種的佃戶們,想起大明實現了環球貿易,很難真心實意的挺起胸膛,為這件事自豪。

如何彌合這些割裂,這是大明皇帝、朝廷在施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至少不讓這些割裂形成巨大的離心力,將大明撕扯的四分五裂。

這是第三卷得到大明必亡的推論後,申時行對大明未來的思考。

“陛下,抓到的還鄉匪團有超過一千五百人,怎麼處置?”馮保麵色凝重的問道。

“殺無赦,集體處斬,在崇和門外修一個鎮邪碑,將所有屍骨埋在碑下,供人世世代代唾棄!”朱翊鈞選擇了全都斬首的命令,一個不留,物理消滅。

大明皇帝之所以如此的暴力,是因為必須如此,朝廷在這件事上,不能含糊不清,必須有一個明確到再明確的選擇,才能平息眾怒。

申時行的奏疏很長很長,他已經儘力用不太刺眼的文字,去描述還鄉匪團的惡行,不至於‘有礙聖聽’,但依舊讓皇帝怒火中燒。

還鄉匪團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就用各種手段,刀砍、吊縊、活埋、放血等等手段,殺害了超過一千名鄉民。

[還鄉的匪團埋人埋累了,就讓被抓的糧長、驛卒、退役九營軍兵,自己給自己挖坑,然後互相埋掉,甚至埋人成為了投名狀,願意埋人的懶漢、流民,就可以加入還鄉匪團對他人施暴。]

[臣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因為憤怒的佃戶們,在民亂兵亂的時候,把幾個匪團給埋進了土裡。]

[一名退役的九營軍兵,臨死前,還在高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臨死前還堅信,陛下會為他報仇,這些殘忍和邪惡一定會被陛下蕩滌一空,他的名字叫叫郭雲。]

……

[他們用這種血腥的手段來展示自己的殘忍,宣揚自己的可怕,就是為了逼迫窮民苦力們,有冤不敢訴,有苦,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或許他們可以成功,但有人反抗,希望朝廷的衙門能夠做主。]

[佃戶們揭榜跑到了府衙去請李弘道做主,李弘道做出了人神共棄的選擇。]

申時行借著整件事,告訴陛下他的主張,該動手的時候,不要吝嗇暴力,像還鄉匪團這種匪幫行為,要動用武力,以暴製暴。

借用數學的話,就是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就取最大公約數,讓大多數人滿意。

通常情況下,暴力是非理性的,還鄉匪團作惡多端,必須要用最殘酷的手段鎮壓,這才是最理性的選擇。

之前申時行在還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點淩雲翼化,自台州府之事後,他已經完全淩雲翼化。

在去鬆江府之前,申時行是大明朝廷有名的老好人,端水大師,哪怕是張居正千叮嚀萬囑咐,教了好多遍,但都沒什麼效果,但現在,申時行變了,變得比張居正期待的還要極端。

申時行這種改變,朱翊鈞非常滿意。

“朕又不缺這點東西,這過年了,幾個總督府都送特產,朕還要回賜,幾多麻煩。”朱翊鈞手裡拿著一大堆的禮單,每年一次,海外四大總督府,都會送禮,包括了寧遠侯李成梁。

李成梁又跑到黑龍江,親自鑿冰取魚,抓魚不是關鍵,關鍵是宣稱,這次李成梁帶了塊碑,上麵寫著寧遠侯捕魚處,以前這些魚運到大明京師還是活的,朱翊鈞下旨讓李成梁就地打死,在東北那天氣,這麼抓回來,太費勁了。

長崎總督府今年送的是白銀和黃銅,徐渭注意到倭國有一種銅錢,正麵是鳳凰背麵是八卦,這種銅錢,不是來自大明,是倭銅,也就是倭國自己的銅料鑄造的銅錢。

很快徐渭就弄明白了這些銅錢來自於出羽國,最上氏。

出羽國位於津輕海峽,當初也是為了對付北方蝦夷地(北海道)的蝦夷而設立,最上氏,是室町幕府足利一族的分支,算是和足利義昭是遠房親戚,而現在的家主最上義光的義字,也是足利義昭的哥哥足利義輝所賜。

大明水師武裝繞倭巡遊已經到了第七年,主要是為了探明倭國的水文,長崎總督府派了一支使團進入了出羽國,搞清楚了銅錢的來源,確定了向山、小澤、大澤、真木、三張、一之又、二之又、萱草等八處金銀銅礦。

經過了極為友好的協商之後,大明水師憑借著強悍的火力,在最上川、米代川、雄物川三條入海河流,成功說服了最上家聯合開發銀山、銅山的規劃,所有的礦產會堆積在秋田縣,就地簡單提煉,粗料到長崎後,再進行精煉,送回大明。

秋田礦山是第一年開發,預計明年起可以產黃金千兩、白銀二十四萬兩,銅料三百六十萬斤。

而且大明水師還聽說,關東地區,也有銅礦的傳聞,對關東大名北條氏、佐助氏、伊達氏的滲透已經開始。

倭國多銀山,大明要看見富饒銀山,也要看見倭國這麼多銀山,把他們白銀掏空,也是滅倭。

前大宗伯萬士和,曾經《印加古國》中斷言:控製礦山,就可以徹底打斷地方文明的演化,青銅器打鐵器都打不贏,更遑論火器了。

按照萬士和的理論,大明要滅倭,隻需要把礦山徹底控製,倭國就會和印加古國那樣,慢慢凋零。


最新小说: 鑒寶:開局覺醒黃金瞳 躺平修仙:道侶修煉我變強 重生九零霸王花 願照九天 瘋批暴君讀我心,寵上鳳位他超愛 東宮奪嬌 快穿惡女:撩得瘋批男主們全淪陷 半島頭號玩咖! 滅藩王,誅皇子,穿越紈絝殺瘋了 諜戰,我潛伏成了鬼子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