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員工,需要一定的忠誠度,還需要能乾。
要找到這種人,是比較困難的。小樊與小蔣,這種關係的人,很難得找。但是對於人性來說,燕子也隻對小樊有把握,對小蔣,卻說不一定。
所以,她隻能暫時答應,先看看再說。
而這種疲勞與繁忙的場麵,讓冬子有些害怕。尤其是想到燕子打翻鹵桶的鏡頭,冬子就覺得此時比較緊迫。
在一天送鹵菜到爹爹家時,冬子那心思重重的樣子,被爹爹看出來了。今天是家家的生日,本來是很高興的。
爹爹把冬子叫到自己的臥室,讓冬子坐下,輕聲地問到“冬子啊,最近生意還好吧?”
“好,沒問題,供不應求呢,錢也掙得多。”
“不一定吧?你恐怕遇到問題了,我看得出來,願不願意跟我說一下呢?”
明人麵前不說暗話,冬子把自己麵前的焦慮說了出來。
爹爹聽了,笑到“你這是成長的煩惱,莫急。冬子,你麵臨著選擇,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對不對?”
“對,如果想把每件事做好,我精力不夠。但是,哪件事,又能夠放棄呢?”
“那你得轉思路了。像你說的,天下的錢是賺不完的。賺錢不是目的,隻是一種手段。賺錢本身的意義,是服務於生活的。這個態度,我很讚成。但是,燕子這種對賺錢的渴望,你也要理解,因為,錢本身是個好東西,隻在於你用它做什麼。”
爹爹說到,有人認為錢是罪惡的,有人認為錢是高尚的。其實,都錯了。在於掙錢與用錢的人,隻有人,才有倫理屬性。錢多了,可以用來做更大的事,聚攏更多的人,這是事業的基礎。
“我要問你,如果有一件你最想乾的事業,你有了條件,可以乾了,你想乾什麼呢?”
冬子也有了一些哲學基礎了,所以他問到“你說的事業,指的是什麼?”
先確定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再進行分析,這是邏輯的嚴密性。爹爹明顯感覺到冬子的進步,再一次鼓勵到“咱們冬子有思想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隻說說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對。”
爹爹總是以謙虛開頭,但說出來很有用的道理。
“你認為,最讓自己驕傲的事,做成了,就是事業。你認為,對社會最有意義的事,做成了,也是事業。總之,給彆人留下點什麼,能夠讓自己覺得,此生沒有虛度,這就是事業。”
當爹爹把定義下了後,冬子瞬間就明白爹爹的一生了。他作為一個武大的高材生,甘願在容城這個地方,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教書育人,其實,隻是想給這個地方,留下一些讀書的種子,一些道德的風範,他做到了。
冬子承認“其實做建材,這方麵,意義也僅僅是賺錢。因為我熟悉它,它又來了市場機會,所以,能夠賺錢。但是,如果光考慮賺錢的話,我做鹵菜和燒烤,也同樣是賺,所以,如果要舍棄一個的話,我寧願選擇做食品。”
爹爹笑到“你的選擇,我不作評價。但是,當你有餘力時,做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事,不浪費光陰,我就為你驕傲了。”
對於冬子來說,能讓爹爹驕傲,這本身就是他的一項事業。因為,爹爹是一個謙虛的人。
給家家祝壽,本來燕子也想同去的,但是,家裡離不了。那麼多的食材要加工照看,他們隻能走一個人。冬子吃過飯,就趕快回家,他想替一下勞累了半天的燕子。
燕子在冬子的勸說下睡覺了。冬子一個人坐在火邊,聽著桶內咕咚咕咚的聲音,仿佛回到了某個過去的時光,母親一人串著羊肉的情境。
往事,一切的往事襲來。冬子想到,父親創立的招牌,自己如果保持下去,那就是對往事的紀念。那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價值,那也是作為兒子,對父母心血的報答。
他想起了在西安的日子,在武漢的日子,在重慶的日子。自己這幾年外出闖蕩,受到讚美最多的,其實是自己的燒烤。自己作為建材推銷員,作為店鋪設計師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唯有這燒烤,無法被人替代,那是父親一生的心血。這鹵菜也無法被替代,那是老大師一生鑽石的結晶。
當年,在西安,那個退休老師所說,飲食文化,超越所有文化,具備有最基礎最直接的意義,是一個文明最生動的代表。而孫總他們,那一堆所謂高端的文化人,也一再聲明,食物,影響著人類生存,影響著曆史進程,影響著人類文明。
當看到老大師及其徒弟們,他們雖然已經功成名就,雖然已經財務自由,雖然他們完全不用乾活,但對美食的探索,卻如此癡迷,為了什麼?
民以食為天。
這是中國人最相互的宗教。冬子想起了工商所那們幫忙辦執照的所長,他曾經說過,父親創立的品牌,幾乎算是個老字號時,冬子也曾經感動過。當時他聽到時,隻是覺得這所長因為回憶,動了感情。今天想來,還真有點意義。
想起過去的老字號,掌櫃與老板換了無數茬,卻把字號保留了下來。讓最多人受益,讓流傳的時間更長,這就是事業。
所以,冬子此時有一個初步的想法了。專心做食品,賣燒烤與鹵菜,把它們做出品牌效應來,這才是他不可替代的帶來,至少,在小小的容城,是這樣的。
容城,本身沒有什麼特產。它產生的東西,周邊縣市也不缺少。以至於,到了武漢,小簡的婚禮,自己都拿不準要送什麼,隻好送了自己的鹵菜來。
對啊,讓容城人出去後,有特產可送,這不正是一個大事業嗎?這個事業,讓每個人享受到口腹之欲,那不是最大眾化的影響嗎?如果它能夠成為一個老字號,那不正是時間長河裡的價值嗎?
但是,任何老字號,光靠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是完全行不通的。一是無法擴大規模,二是無法產生可複製的標準化程序與體係。在工業社會,光靠藝術創作那樣的個體模式的東西,根本占領不了市場。
工業化體係生產,卻難倒了冬子,他對這不太熟悉。
於是,他給彭總打了個電話。
“冬哥,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如果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品牌公司,那得有專業的管理體係。這個體係複雜而難以管理,按你今天的市場規模,恐怕支撐不了。”
“什麼意思呢?”
“要建立規模,得有成本。你的利潤總額根本不夠這個成本開銷的。比如成立一個正規的公司,從生產部門來說,你得有采購的,有工序監督的,有質量控製的,有加工流程的,有包裝及檢驗的。從銷售部門來講,你得有核算製度、激勵製度、紀律製度等。在後台,你得有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等。”
“我開始搞小點不行嗎?不需要專人搞吧?”
“好,就算你一人身兼幾職,但那也得一人懂得幾行才行啊?比如你冬哥,一人可以身兼設計、推銷、司機等三項工作,那是因為,這三項你都懂,況且工作量不大,時間中可以調配。但我所說的那些專業,一人身兼幾職,要懂得幾個行當,是很難找到的。況且,一旦你獨立運行起來,麻煩很多,你作為老板,協調各類麻煩,會占據你大量的精力。你到時,就隻是一個管理協調者,你根本沒機會進入廚師這個專業。意思是,你把配方拿出來,自己來操作調料,變得不可能。”
這句話說到死穴了。如果配方泄密,那一切商業都變得沒什麼意義了。
“那彆人也辦公司,為什麼我就不行呢?”
“行是行,但你必須要做到讓利分流。什麼意思呢?比如,你不可能掌握全部產業鏈,要分工出去。比如養殖的,你就不需要親自掌握了。彆人公司養好了,直接供貨過來,你隻管他的數量質量與價格,不要跟一個農戶一個農戶地打交道,所以,你要讓農戶們成立自己的養殖公司,你隻跟公司打交道。還有銷售。當你的產品出來了,你隻負責交給銷售部門貨,他們賣得好壞,是他們的事,你隻負責結算就行。按有保密配方公司的行業規律,你隻抓往生產的關鍵環節,就行。我好像聽做豆腐的人說過,最關鍵的一步,是老師傅親自把關的,那一步叫什麼,我忘了。”
“點鹵”冬子答到。
“對,你隻負責點鹵。”
“彭總,我對你這,還沒什麼信心。畢竟,我一直是個打工的,沒什麼管理大企業的經驗。更何況,我目前的經濟實力也不夠,人才也不夠。假如,我隻是把今天的規模稍微擴大一點,讓自己的生活,稍微輕鬆一點,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道理一樣,養殖端的外包與銷售端的外包,如果全包不行,半包總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