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殲李唐李績主力,拉開大唐境內各勢力揭竿而起的浪潮。
大夏以此戰推動黃巢、安祿山等人起兵反唐的序幕。
這一刻範蠡也受到白起的感染,回到自己在樓蘭的住處。
對著一旁的丫鬟說道。
“蘭兒,可曾記得我曾經對你說過一旦九州統一該如何做?
那件東西如今在何處,快快拿出來。”
蘭兒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家老爺今天怎麼提起這事,不過還是將老爺讓她保管的字畫拿了出來,拉開鋪在桌麵上。
隻見字畫上畫著,大夏帝君趙鎮君臨天下四海歸一,海外萬千帝國君王俯首稱臣的畫麵。
而字畫的右下角有一行醒目的字。
“功成身退!”
他本來準備等到輔佐趙鎮統一九州的時候,讓自己的侍女蘭兒拿出這幅畫,提醒自己不要留戀於權力,功成身退。
因為九州統一以後就是大清算的開始,像白起這樣的人聲望太高,可能在九州沒有統一之前就嗝屁了。
大清算開始的時候,君王也會順水推舟由著朝堂群臣相互攻訐。太多能臣不利於江山的穩定,畢竟這些功臣後世之君又如何能夠震懾住。
於功臣而言或許帝君不厚道,但是於天下百姓江山穩定而言,帝君這樣的做法還有比之更好的麼。
然而急流勇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範蠡也怕自己最後退不下去,因此讓自己的侍女到時候拿出這幅字畫來提醒自己。
範蠡隨後在侍女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將這幅畫右下角的“功成身退”幾個字撕了下來,並且在字畫的右下角重新補上一塊,同樣寫上四個字,隻不過這一次不再是“功成身退”。
“千古君臣”
一旁的蘭兒一臉不解的問道,
“老爺,你怎麼把功成身退幾個字撕了,你當初不是千叮萬囑的告訴我。一旦大夏統一九州,便讓我拿出這幅字畫,提醒你功成身退麼?
如今怎麼又換上了千古君臣?”
範蠡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因為白起那看似平常的話卻突然點醒了他。
在他看來他和諸葛亮屬於一類人,諸葛亮做事是政事無巨細鹹於亮,苟且穩是每一件事情。
其實他範蠡也是那種求穩的人,隻不過求穩多少和諸葛亮有些差異。考慮的是事成之後的穩,因此早就給他自己想好了退路。
笑著說道。
“聽君一席話勝過十年書,是我的格局小了。如陛下如此年輕的陸地神仙之境,我又何須擔憂以後的事情。
不說陛下的雄才偉略,單說陛下的壽元彭祖也無法企及,又何須擔憂我等君臣將來給大夏造成的困擾。
從今往後不需再提功成身退之事,我要和陛下做那千古君臣的典範,甚至是萬古君臣的典範。
將來能夠長久配享太廟。”
……
(ps寫到這裡突然想到宋祖,彆人黑老趙,咱也會跟著一起黑,這本書裡老趙如今生不如死呢。
其實平心而論個人感覺宋祖真的挺厲害的。
也不能光說老趙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畢竟事情不可能一代君王做完,總要繼承點遺澤。
最起碼五代十國皇帝輪流坐,確是在老趙手中終結的。杯酒釋兵權差不多獨一份了,以及一些舉措也奠定了大宋三百二十年的江山。
五代十國武將造反當皇帝確實太多了,這種思想根生蒂固想來也隻能刀兵入庫馬放南山重文抑武了。畢竟五代十國物極必反的結果。)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