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_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1 / 2)

李景隆麵對妻子的堅持,最後也隻能是無奈的同意下來。

這麼多年以來,丁氏從來沒有乾涉過李景隆什麼事情,唯獨是這件事。

其實李景隆也並非不願意帶小舅子去下西洋,隻是現在才剛剛被任命,正是處於風口浪尖的時候,想要先行做個表率。

盯著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各個勳貴家幾乎都有明裡暗裡的意思傳遞過來,誰都能想到這般大的規模,其中會產生多大的效益。

換了彆人那也就算了,現在可是太孫當道,何曾見過太孫乾虧本的買賣。

大明各大有名氣的商會,都是在京師有駐點的。

下西洋的大事件出來,有資格的立即就湊到了一塊。

南京大酒樓。

與其說是酒樓,但可不僅僅隻是吃飯睡覺的地方。

這是一年前新建,洪武二十九年年初開業,在整個京師裡最大規模,位置處於內外城交界處。

當時建這酒樓的時候,涉及到不少官員勳貴的府邸範圍,硬是給直接拆遷了,這後邊的背景即便沒人去說,誰還不能猜出來。

高昂的消費,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夠進入的。

一頓飯的耗費,可能就是百姓數月甚至上年的收入。

前院也就消費,後院有各類廂房一百零八間,最便宜的一晚都要二十貫寶鈔,還隻能是會員才能定下。

想要成為會員,首先就是要充值萬貫寶鈔。

這個門檻足以把大多數人給攔住了。

花了這個錢,排場自然不小。

在這後院裡,有單獨設立的治安司維護秩序,安全,巡邏往來的都是衙役。

十二個時辰有人服務,即便是半夜起床想要吃點糕點,那都有人候著馬上現做。

開業的時候並沒有敲鑼打鼓什麼的,但開業的當天,一百零八間後院廂房就已經是被爭搶包下。

要知道這裡頭最貴的十間廂房,可都是八百八十八貫寶鈔一晚。

就這,起步都是包月,根本沒有按天算的。

也就是說,單單這十間廂房,每年可以帶來三百多萬貫寶鈔的收入。

最初朱元璋聽到大孫說起這個數目的時候,真的是久久沒能說出話來。

“咱就是說,大孫整這麼個大酒樓,一年下來歲入能有兩三千萬貫寶鈔?”朱元璋多少是有些不敢相信。

哪怕之前都已經麻木了,現在還是感覺到非常震撼。

這哪怕是住房啊,這簡直跟搶錢有什麼區彆。

大孫完全可以直接搶的,還給人家住在一晚。

咱大明真的有這麼多的冤大頭嗎。

朱元璋感覺自己現在已經有些懷疑人生了。

當年他為了賦稅歲入,國庫內帑,可謂是絞儘腦汁四處開源節流,乾了二十多年,結果往前的歲入才一座酒樓這麼高。

這讓朱元璋頓時感覺非常不好了,感情自己先前都是白乾了?

朱英解釋道:“也不能是這麼去看,現在的經濟不同了,海貿展開之後,這些參與到海貿的商人們在短時間內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咱們大明的各類產品對於海外來說,是絕對的暢銷,隻要能夠運送上船,根本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且因為現在許多貨物都以工廠的方式進行大規模的製作,成本逐漸的降低,促使利潤變得更大。”

“且這些商人們在咱們大明貨物出手海外後,轉手就是高額利潤,畢竟他們想賣多少就是多少,這也不好進行管控,全看是自己本事。”

“咱們大明水師庇護航道安全,現在倭寇也都全部消失了,安全的航道給海貿帶來了更大的繁榮,隻要是參與到海上貿易的,幾乎都有著非常穩定的收入。”

“據下麵彙報的情況,普通的商會每月就能有數千乃至上萬兩白銀的收入,那些有自己商船的大商會更加離譜,最大的商船聽說一趟下來進賬有十萬兩白銀。”

“不僅是南洋,倭國的白銀則更多,在倭國的幾個叔叔,手裡頭至少都有著三四座中型銀礦,每天加工出來的白銀,都已經是比得咱們印寶鈔了。”

銀礦金礦這種礦藏,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全世界硬通貨,熔煉加工之後,就可以直接使用。

現在的倭國就藩的四大藩王,儼然已經成為神豪的象征。

而這些大量白銀,最終自然是大幅度的流入到大明的市場經濟之中。

按照大明的律法,寶鈔才是現行的官方貨幣,白銀的私下交易是屬於違法的範疇,所以大量的白銀都是存入到皇家錢莊裡,兌換成寶鈔。

寶鈔提舉司,現在正是大量的招募人手,由於白銀兌換數目非常之大,導致現在寶鈔提舉司已經有些趕不上躺了,隻能是不斷的擴大規模。

經濟發展得太快,朱元璋感覺自己都有些跟不上時代了,總體來說自然是非常驚喜。

“這樣的酒樓,咱覺得可以多開一些。”

“不僅是在京師,於沿海的各個府城裡,都可以開設類似於此的酒樓,這可都是不少錢財。”

朱元璋認真的說道,他感覺現在於大明,真就如同是撿錢一樣,隨後乾點什麼事情,都能得到大量的錢財。

說完後,朱元璋又補充道:“現在咱們大明錢財是越來越多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可農戶的數目,正在是不斷的減少。”

“高產作物是能夠帶來大量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對於承載的人口,也是有個上限,若是遇到什麼天災,怕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前些年咱下過一道諭旨,令許多地區改農為桑,現今絲綢棉田暢銷,越來越多的人都不願意種糧食了,這可不是個好現象,在這點上,大孫要想好辦法應對才是。”

“否則眼前的這些繁榮景象,猶如是鏡花水月一觸即破。”

朱元璋囑咐著說道,他很清楚現在大明人口的增長是多麼的誇張,前段時間在京師周邊走上一圈,就發現家家戶戶都是在帶孩子,且多數還不止一兩個。

這些大明新生兒的出現,意味著不需要多久人口就迎來大爆發。

現在的天氣,又是一年比一年寒冷。

在高產作物的掩蓋下,水稻和小麥實則已經是在不斷的減產了,隻是因為高產作物大量種植和收成,所以這樣的現象並不明顯。

朱元璋一直很是關注這塊,他很清楚糧食是大明的根基,是國本。

現在迎合商業的發展,絲綢和綿鍛的價格不斷上漲,種十畝地不如一畝桑,百姓們自然更想種植桑田而非是稻田。


最新小说: 七零嬌軟小醫女,養崽撩夫樣樣行 九零活寡守六年,渣父子我不要了 兒子幫小三搶老公?我轉身帶出天才兒童 權力巔峰從紀委開始 重啟1991:從出獄開始崛起 天帝圖 夫人假死後,賀少他瘋了 八零嬌媳再高嫁,高冷醫少淪陷了 為你頂罪五年,出獄你和我提分手 鬥羅之滅龍魔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