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玄烽煙錄!
唐武成十八年,五月初五,日落之時。
夕陽的餘暉漸漸隱入西北群峰,太玄江卻如同玉帶一般明亮地流淌著,數層高的官船桅杆上挑著巨大的燈籠在河道裡無視一切地居中前進,那些掛著商號名頭的貨船個個吃水頗深,隻能緩慢而小心地擠在兩側的航道上,成百上千引航與擺渡的舢板像無數流星,在江麵的彩帆中交錯穿行。
那些船隻最終停靠的碼頭可真夠大,足頂得上偏遠地方一座小城。數個大小不一的水門分彆接引不同船隻的停泊出入,船工嘹亮的號子此起彼伏的響著,足見船流之密。泊了船出了碼頭,眼前十幾條街道儘是酒肆客棧,花綠彩旗招牌參差林立,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個時辰,這裡永遠人來人往。一條大路穿過這些街道,從碼頭直直向北,寬足有十丈,能同時容下十幾輛馬車並行。夯實的黃土混雜著細碎的花崗岩與石灰粉末,用鹽水調和了做路麵,這樣的路麵越軋越實,足以承受住碼頭那年年歲歲的如龍車馬。踏上這路一直北行二十裡,就能遠遠看見一道東西方向延伸得極遠的城牆,即使是目力最好的人也難以望到儘頭。
從看見城牆開始,至少還要步行個把時辰才能走到近前,路在最後幾百米漸漸接入了一處由青石鋪就的巨大廣場中,廣場對麵的那座城樓足有十幾丈高,鬥大的“赤鸞”二字高懸門額之上。所有進關的行人往往都會因這高大建築帶來的威壓而感到自身的微不足道,而從內心升起對王都的崇敬之情。
通常來說,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天下間大多數依山傍水的城池也都如此命名,一是使人聞名知處,同時也是統治者想借自然造化之勢,保佑一方百姓安泰。但世上獨有這九百裡長的太玄江,是因流經的這座城市而改了名字。據實錄記載,九十年前唐王遷都於此,發百萬軍民築城十載,命名為太玄城。而後三十多年間,曆代繼位者都不斷擴建增修這座都城,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此刻沒有人知道,這座盤踞在山水間已近百年的巨城,正處於狂歡與混亂的臨界點上。城內暗流湧動,遠不隻是表麵上那般如夢繁華,即將襲來的這場滔天風波,將從這裡擴散開去,席卷天下。
除了城外軍營,赤鸞門日夜都有上百軍士駐守,專門盤查來往行人,此刻率隊值守的兩名小隊長正在換班交接,隻聽那二人一邊看著隊伍換崗,一邊挨近了聊著些閒話。
“孫兄,這半個月咱們可是太累了,整日腰酸背痛的,上麵還查得緊抓得嚴,真是一點懶都偷不得。”那個年輕的夜班隊長說道。
“章三,你就彆發牢騷了,我這胡子都白了的人,還不是每日要站足六個時辰。”這人明顯要年長一些,說話間揮手拒絕了年輕隊長遞過來的一塊乾糧。
那章三又說“今日已是端午,想來也再忙不了幾天,咱們苦日子也算熬完了。等這陣子過去,小弟一定請老兄去碼頭好好消遣消遣。聽說那裡近日新來了幾個胡人舞姬……”
姓孫的老兵心領神會地一笑,拍了拍章三的肩膀,罵道“你個小崽子,他娘的花花腸子還不少。也不看看你兜裡那幾個散碎錢,夠不夠喝上一壺花酒。”而後收了笑容,正色又道“今夜這太玄盟會是如今天下最大的事情,你我二人雖身份低微,但這守門之責卻是一等一的重要,切莫放鬆警惕。這幾日若無事,你我二人便是有功,喝酒的錢更不在話下,若是出了半分差池,不消說喝酒,便是喘氣的機會也沒了。”說罷就揉著後腰,招呼手下士兵向著營房的方向緩緩離去。
酉時已過,此刻出入城關的人們,腳步已經漸漸加快,再遲一些的話,不持衙門令牌可就禁止通行了。經過剛才老兵的一番提醒,章三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畢竟以他這樣年輕就做了小隊長,也不是個蠢人,凡是自是知道利害的。“我可不想胡子白了還做個小隊長……”他握著腰間的刀柄,心中暗暗想著。
“莫關……莫關門,我們要出去。”
正在查看最後幾個入城人憑證的章三,忽地聽見城內方向傳來兩聲呼喊,隨即領著幾個士兵迎了過去。見是兩個商人模樣的家夥,各自背著一個錢褡子,快步向這裡行來。待二人到近前,他打量了幾眼,伸出一隻手攔住這二人,道“今日時辰已到,有事明早提前趕來候門吧。”
兩個商人麵露難色,其中一個認得了章三是個當官的,就拱手對他說道“這位軍官老爺,請您行個方便,咱們是秦國來的商人,現在要到碼頭去,錯過了今晚的船,下一趟就是兩天以後了。”一邊說話,一邊從包袱裡拿出了二人的憑證。
章三伸手接過,卻摸到了疊在一起的兩張憑證中夾了一小塊硬扁之物,正打算開口詢問,隻見那商人衝他暗暗點了一下頭,臉上滿是討好的笑容。這時他還哪裡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不動聲色地把那物品輕輕漏到掌內,握拳掩住。對著二人大聲說道“諒你二人不識路徑,誤了出關時辰,唐秦世代友邦,我也與你行方便,速去返鄉吧。”而後吩咐士兵把城門開一道縫,讓這二人出去。兩個商人不住地道謝,給那幾個推門的士兵都再三作揖,就急急向門外趕去。
待到城門徹底關閉,章三見沒人注意自己,便從袖口裡翻了剛才那商人給他的東西,借著火把一看,居然是一塊手指大小的金餅兒,上麵有一個小小的戳記,是一個“李”字。他不知道這李字代表何意,隻知道這一小塊金子足以頂得上他四個月的餉銀,這下可是發了一筆橫財。
“那胡人舞姬的花酒,也不知夠喝幾頓……”章三心裡美滋滋地想著。
入夜了,城外已然漸漸陷入蕭瑟,但此刻城內卻是另一番人間煙火的景色,幾條主乾大街上兩側的商鋪把燈籠都掛了個滿滿登登,什麼飯堂酒樓,茶館書場之類的皆是人聲鼎沸。大街上那些散戶的借著兩側高懸燈火,也沒收攤回家,而是衝著來往的行人興奮地介紹著自己的貨物。這幾日借著天玄盟會的光,各國商人旅客全都湧入城內,有些是來談生意、做買賣,有些是來探親訪友,還有不少人乾脆就是來見見世麵、開開眼界。
赤鸞門附近有一家書場,可說是南城生意最好的鋪子了,那掌櫃在碼頭開了個小門麵做宣傳,凡是拿著當日船票入城的外地商旅,可以到城內店鋪免費喝茶聽書。這樣一來,許多人自然就會進了赤鸞門就尋他家店而去。老板在書場後院又開了個客棧,那些聽了書喝了茶的人,自然就會優先選擇這裡落腳。前院書場熱鬨,後院客房客滿,老板自然是賺的盆滿缽滿了。
且說今日這書場裡的人都要擠到門外去了,一些路過的人好奇,站在門廊下聽了一聽,便也不願挪動腿腳了。無他,隻因今日這說書老漢,講的正是這“天玄盟會”的應景故事。
“話說那是九十年前,老夫的爺爺當時還隻是個娃娃。那一年唐王收複了四夷之地,武功蓋世。舊王都恰逢地動,毀壞了無數房屋。大國師上表說舊都福薄,已無法承載住大王的帝王之氣,需另尋一地重建新都。唐王允諾,遣千名術士占星圈地,最終選在了咱們現在的天玄城處。”四下裡雖有人知曉這些曆史,但更多的人確是不知道這麼詳細的原因,紛紛投去賞錢,催促他快講下去。見得許多賞錢,說書老漢眼睛一眯,更起勁地繼續講下去,“十年啊,這座大城整整建了十年,不隻是民夫,大部分的士兵也參與了工程,否則哪能建成這樣的城市!遷都那日,據說隨著王駕入城,北側群山中似有龍吟陣陣,經久不散,南側江水裡也浪濤翻騰,不知是何物盤旋。後來大國師那裡傳出了聲明,說那是山水神明見人間真龍來此,表達祝賀之意,凡人不懂,隻覺驚懼而已。”這一番陳年故事被老漢說的活靈活現,尤其是模仿大國師語氣那段更是惟妙惟肖,聽得周圍眾人紛紛點頭,無不相信。“那是大唐盛世的開端,西陲的秦國,東海的楚郡王,紛紛遣使來賀,秦國稍強,與我國有蒼山之隔,便以弟自稱,甘願歲貢我大唐良馬精鐵,以求世代修好。那楚郡王偏安一隅,直接在書信中稱了臣。以彼時我王之氣度,哪會為難他們,秦王自然繼續做他的秦王,每年收到的賞賜從沒低於他送來的馬匹鐵器價值。而楚郡王的軟懦咱們也是家喻戶曉,我王直接賜了他一塊金印,叫他安心做他的楚王,替大唐守好海防即可。從那時起,蠻夷儘去,二王俱服,咱們這天玄城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天下第一城,海內之中心。”
講到這裡,老漢再次停頓了一下,對下麵的聽眾高聲說道“諸位,咱們天玄城雖說是大唐國都,但這裡的居民可是來自天下各處,老夫祖籍便是秦地,當年遊學至此,聽得同鄉商賈傳信說家鄉遭了大瘟疫,家裡也沒剩下什麼人。我是無家可歸,無路可走,羈留於此,所幸得老掌櫃收留還賞了碗飯吃。後來這婆娘也娶了,兒孫也算孝順,如今早已他鄉變故鄉了。咱們生在了盛世,過上了這好日子,今日又在此處有緣相聚,老夫在此祝各國佳友,四海高朋,生意興隆,福壽綿長!”說完走出書桌,向著外麵的聽眾躬身一禮。這套說辭明顯是很熟練了,但還是引起場下不少人的共鳴,紛紛叫好,一時間銅板碎銀扔得滿台子都是。
說書老漢見了銀錢,同時聽眾的興致也調動得差不多了,便一拍驚堂木,繼續講了起來“咱們再說說今日這天玄盟會,不是小老兒我吹噓,在座的各位,有一個算一個,可沒人比我對這天玄盟會更了解。大夥要知道,到今年為止,天玄盟會已有七十五年的曆史,而這十五年一次的天下盛會,算上這次,我已經整整趕上四屆了!”老漢說完,麵帶驕傲地看了看台下眾人,見麵相沒有幾個比自己年長的,更是一捋白胡子,裝起了世外高人般模樣。
台下的觀眾見他這副舉止,也都哈哈笑著拍了幾下巴掌,豎了拇指讚他。有幾個年輕人猴急地想聽下文,便在人群中起哄說“快講吧,快講吧,彆說些題外話了,該不是年頭太久了,想不起來啦?”
老漢嗬嗬一笑,也不生氣,對著那幾個年輕人道“娃娃們莫急,老夫收了大家的賞錢,是一句都不會忘了講的!”說完正了正色,換了鄭重的語氣慢慢說道“那時天玄城已建成五年,大王也步入暮年,擔心年輕的兒子不能如自己一般威震四海,擔心再起動蕩,危及國本。便在新年後與大國師問策,三日之後,十五張天玄帖遍發大陸,五月初五於天玄城邀諸侯會盟,請帖為首兩張便是秦楚二國,其餘受邀之人,也都是各大族群的領袖與可汗。那時大唐天威正盛,無人敢掠鋒芒,各地王侯們都以收到天玄帖為榮,哪裡有人會拒絕。隻到了五月初二,身份最高的秦楚二王也提前三日到達,以示尊敬。唐王於城中心的上玄宮內大宴諸侯,並築高台以三牲祭天,與十五王侯歃血為盟。諸侯共尊唐王為盟主,宣誓為盟主固守天下,永不互犯。而唐王也宣布,天玄城永遠為盟友的商旅敞開,邊境也設立互市,無論哪位盟友遭遇天災大疫,大唐都會援助直至安定。”說至這裡,老漢的眼中流露出了對那場盛會的崇敬與向往,台下眾人也都是一樣的神色,那些真正偉大的曆史,永遠會超越時空,無時無刻不在震撼人心。
老者整理了一下情緒,繼續又講道“因參加的共有十五路諸侯,唐王就提議,這盛會每十五年就在天玄城舉辦一次,讓後人們繼承前輩之心,永為兄弟盟友,眾首領無不讚同。直至今日,七十五年過去了,大家看這天玄城,看今日這盛會,繁榮如當年否?”說罷看著台下各國打扮的客人也紛紛點頭稱是,胸中湧起一股快活之感,大笑著又捋起了自己的白胡子。
台上老漢繼續講著曆屆天玄盟會時發生的奇聞異事,比如三十年前楚國使團給唐王進貢了一條三丈長的活鼉龍,被放在十六匹馬拖動的水晶棺車中,從不遠處的赤鸞門運進來時他看得是清清楚楚。還有十五年前那次,秦王帶了自己的王妃與年幼的公主一同前來,而且耍賴一般地把這掌上明珠托付給了唐王,隻留下王妃的弟弟和十幾個男女仆人作為照應,說是希望讓孩子在大唐多長長見識,免得在自己那個窮僻地方學的一身刁蠻。聽眾們有些知道此事的,也紛紛在下麵議論那時可說是自唐秦相交以來,關係最為親密的一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