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黃河水滔滔,黃河水患在古代一直都是沿岸人民最大的敵人,而崇禎十五的黃河恰於開封城北20裡處蜿蜒東流。
但其實,從前的黃河並沒有距開封這麼近,否則北宋也不會選擇在此建都。宋以前的黃河離開封是比較遠的,直到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改道,黃河才逼近開封,開封也才始有黃河之危。
為什麼說是黃河之危呢!因為僅明一代,黃河在開封轄境就決溢86次,其中在開封城近郊就有58次,並多次水淹開封城,洶湧的黃河水成了開封最大的威脅。
當黃河水患成為開封頭頂的達摩之劍時,黃河河務也儼然成了河南地方官的主要職責。
於謙任河南巡撫時,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完成了開封城西、北、東三麵20公裡長的護城堤。然而正統十三年(1448年)的黃河決口並再次改道,卻把開封置於了黃河北岸。於是景泰二年(1451年),河南巡撫王暹又加修了城南護堤,使護城堤全長達40公裡。
但黃河卻又於弘治六年(1493年)再次改道,並跑到了開封城北10公裡處,人們不得不重新再修堤。
吃飽了飯的張清、瘦猴兒和原野三個人躺在一張大通鋪上睡不著,今晚的熱食讓幾個人都難得的舒坦,也更多憂愁。
不知何時還能再飽飽的吃頓熱乎的!
“大哥,我以後要是能娶上像你嫂嫂這樣的女人,這輩子我就算值了。”瘦猴兒摸著肚皮發著感慨。
“她是個好女人,就是命苦。”原野也跟著說。
“是啊!我哥的福分,我們家的福分。”張清有些苦澀的應和。
她的嫂子,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賢惠的女子,一個溫柔的女子,一個能乾的女子。這些年,都是她一個人在家裡家外忙活,既孝敬又聰慧。
他大哥走的早,也沒留下子嗣,但嫂子卻並沒有改嫁,而是一直精心伺候著公婆,照顧著先夫的妹子,操持著家中的營生,可以說這些年,這個家裡裡外外靠的都是她,左鄰右舍沒有不誇讚的。
這樣女人,這樣的嫂嫂,又有誰能不羨慕。他們張家虧欠她太多了,他張清是打心眼裡的尊敬和感慨命運的不公。
“大哥,今日有人跟著順哥,我都料理乾淨了。”原野突然在大家美好的想像與感傷中突兀的說了句旁的。
“幾個?”張清在黑暗中扭頭問,他並沒有意外。沒餓脫了相,又不是軍漢,還不是貴人,本就惹人注目。
“3個,麵生,應不是這左近的,都餓乾巴了。”原野沒有任何情緒波動的說。
“嗯……瘦猴兒,你這幾日多打探打探官府和外麵聯絡的道兒,得了機會去城外探探路!”張清沒再繼續原野的話題卻轉向了旁的,他明顯對這種事並不太放在心上,也對原野極其的信任。
“咋?決定走了?不再等等?”原野卻插了嘴問。他很清楚要是能走早走了,可因為必須得帶著3個女人,沒人敢保一定穩當。
“糧不多了。這幾日,我眼睛跳得厲害,總覺得哪兒不對勁。”張清憂心的說。
“行,大哥,我明日就好好打聽。再待下去,我也快瘋了。不過,咱們從哪頭走?”瘦猴兒還沒緩過美好拍著肚皮說。
“多問問南邊,北邊是大河,又有援軍,賊軍定然看得嚴。但也彆死性,哪邊順當走哪邊。”張清思索著說。
平常人也許不知道,但張清卻很清楚,這麼大規模的圍城戰是不可能把四周圍得死死的,總有很多口子。圍困主要是擋大股人馬和補給,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水泄不通。
道理很簡單開封這麼大,圍困者就是站在土城上,把開封圍住也得周長40公裡,就算是一米隻站兩個人,也得要8萬人。李自成的部隊就算真有百萬,也就站成十排。要是真這麼圍,城裡邊隻要一集兵就打破了,最後反什麼也防不住。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城裡邊一直和黃河北岸山東總兵劉澤清的援軍以及巡按禦史嚴雲京有聯係,而且也非常順利。七月中旬的時候,總兵劉澤清甚至率5000兵渡過黃河在距開封僅八裡地的朱家寨紮營,後堅持了三天才被李自成的部隊趕回北岸,而且其主力還未有大損。
而且,為了解釋饑餓問題,開封城的城門還經常開啟,放軍民出城挖野菜、拾柴火。農民軍也多不會前出攻擊,他們大多沿土城駐紮,而土城距磚城約五裡地。甚至,農民軍也要挖野菜、拾柴火,雙方相遇,哪邊人少哪邊逃。
開封與外界的聯係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暢通。也因此,小股人穿越防線也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當然不保準兒也是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