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大唐走過最艱難的歲月,終於走進了令世人向往的貞觀治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唐天子成熟自信,朝野內外四海升平……
貞觀五年(631年)正月,皇太子李承乾已滿十二歲,按照傳統,應當加冠冕了。有司上書言道皇太子當行冠禮,采用二月吉日,並請求追賜兵備儀仗。
李世民卻覺得這個時候不太好,他對朝臣們說“二月耕作剛剛開始,如果這個時候舉行太子的加冠儀式,勢必興師動眾,恐怕會妨礙農時。朕看就改在十月吧,那個時候秋收完畢,正是農桑歇息的時候。”
太子少傅蕭上奏道“根據陰陽曆書,不如用二月。”
李世民則說“吉凶禍福在於人。如果動輒依靠陰陽,不顧禮義,能夠得到吉祥嗎?依循正理而行,自然會有吉祥。農耕時最忙,不可失去時機。”
於是,太子加冠儀式改到了十月舉行。
又到了三月桃花盛開的季節,李世民繼位以來,內憂外患,無暇顧及後宮嬪妃,現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李世民心情大好,看到這滿園盛開的桃花,他便想組織一次春遊。春遊地點是皇後安排的,選在了上苑,這裡的桃花開的最美、最豔。李世民命太子李承乾請他的老師一同參加,但是,由於李綱身體不好,不便出遊,李承乾就邀請了太子右庶子李百藥一起參加。
眾妃穿紅著綠,爭奇鬥豔,無垢隻著了一件素白色的襦裙,雲髻高綰,發間插了朵水綠色山茶花做裝飾,抹胸處繡了幾朵粉色的桃花飛舞,點綴的恰到好處。
李世民手挽著無垢,一行人移步穿林,泛舟積翠,采花弄蝶,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後半晌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在臨風軒歇息。李世民突然想起來問李百藥一個問題,“李愛卿為什麼以百藥為名?”
李百藥回複說“是祖親改的,臣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吃藥,祖母便給改為百藥,意思是吃遍了百種藥,從此就該健康了。”
“有趣,彆人是靠吃墨汁增長學問,卿是靠吃藥增強體質。”
李世民的話引來眾妃的歡笑。無垢接下去問道“人人傳說輔公拓給李愛卿灌了毒酒,非但沒有毒死李愛卿,卻治好了你渾身的病,可有此事?”
“回皇後娘娘,卻有這事。當時,臣喝了酒之後感覺全身都在燃燒,嘔吐不止,臣肯定活不了啦,不吃不喝地等死。三天昏睡之後,沒想到竟然奇跡般地活過來了。原先體內的那些病,都隨著一身的皮褪了去。”
李世民哈哈一笑“天生愛卿必有用啊!”
“這也是托了陛下和皇後娘娘的洪福。”
內侍端來了一些點心,吃過之後,李世民提議賦詩,他說道“這麼好的光景可彆白白浪費了,大家都來賦首詩吧。特彆是今天來了李愛卿,他可是大才子啊,讓你們都開開眼界。怎麼樣李愛卿,能否請你先開個頭?”
李百藥忙著推辭,“陛下過獎了,還是請陛下開個頭吧。”
李世民說“李愛卿,你就不要推辭了,你來開頭。不過,朕有個提議,晉朝時文人們喜歡玩一種‘曲水流觴’的遊戲,把一個酒觴放在曲水之上,流到誰的麵前打住了,誰就要作詩一首。我們今日來個直接,除了李愛卿,在場的你們,朕點到誰,誰就要賦詩一首,怎麼樣?”
這話一說,一些嬪妃們立刻緊張了,紛紛嚷嚷“陛下,使不得,使不得,我們不會作詩。”
李世民捋了捋八字胡,“你們除了會養蠶,會繡花,還要會作詩。李愛卿,你先來。”
“老臣不才,試著和一首無言,請陛下、皇後指正。”李百藥說完,幾乎不經思索地在紙上飛草起來
鳴笳出望苑,飛蓋下芝田。
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輕煙。
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
日斜歸騎動,餘興滿山川。
“好詩、好詩呀!”李世民說道“你們看看,才高八鬥的李愛卿,出手果然不凡,我們今日一場春遊,被他聊聊數語,囊括無餘。朕哪裡還有指正呀,學習尚恐不及呢。不過,朕倒想送李愛卿兩句話。”一邊說著,李世民一邊拿起了毛筆,在紙上寫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壯,何齒之宿而意之新。”
李百藥向李世民行了個禮,然後說“謝陛下不棄之恩。老臣雖然曆經改朝換代的滄桑,但最終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故而身老而體壯;牙齒雖已老朽,卻能每日品嘗新鮮,故而能夠耳聰目明,思想日新。”
李百藥的話引得大家一陣哄笑。
李百藥又說“這兩句話是陛下為老臣寫的,老臣可不可以拿走?”
“拿去吧!”李世民爽快地答應道。
就在李世民望著眾人,思索讓誰作詩時,無垢微笑起身,望李世民一眼,輕聲說道“陛下,臣妾不才,願意和詩一首。”
“噢?難得皇後如此雅興。”李世民望著無垢,目光溫柔至極,“不知皇後以何為題呀?”
無垢轉眸,望望這春景如畫,也確是詩意正濃,微笑道“這春這景正好,又是與陛下同遊賞春,便以《春遊曲》為題如何?”
李世民笑著點頭,走到她身旁,鷹銳眸子,流露出款款深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麵色,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無垢寫罷,大家又是一陣叫絕聲。“嘖嘖嘖……好詩呀!”李世民睜大了眼睛,“我說嘛,經常見到皇後在寫些什麼東西,一看到我來了,就馬上收起來了,不給我看。”
李百藥說“想不到皇後娘娘的文學修養如此深厚,臣開了眼界了。”
“哈哈哈……”李世民朗聲大笑,“朕也來和一首。”說著,揮筆寫下
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妝。
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風共一香。
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
寫完之後,李百藥誦讀了一遍,大家齊聲喝彩。李世民唇邊含笑,凝望無垢側顏,“勞煩皇後給朕的詩題名如何?”
無垢與李世民相視而望,脈脈說道“《詠桃》!”
略通詩詞的嬪妃細細品來,陛下與皇後詩詞相和、心心相通,真是羨煞旁人!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