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的萬曆時代!
萬曆十年八月九日,吃過早餐,朱翊鈞拿起一份《大明日報》,翻到警鐘專欄的《德雷克日記》繼續往下看
……看到近在咫尺的太平洋,德雷克立即閉上眼睛禱告“祈求全能的上帝保佑我此次航行(搶劫)成功。下一次,我一定要帶著我的船隊進入太平洋”。
嗬嗬,非常搞笑。歐洲人的犯罪也需要上帝保佑!1575年3月30日,負責偵察的土著向德雷克報告西班牙護金隊來了!大約有二百頭騾子和四十五名士兵。
德雷克決定在離迪奧斯港最近的地方動手。西班牙護金隊以為自己馬上就要進家門(迪奧斯港)了,此時戒備心最弱。
第二天,搶劫開始了。德雷克率領大小海盜嘶啞地呐喊,猛烈地射擊。搶錢的要錢不要命,守錢的要命不要錢。護金隊跑了。
海盜們像惡狗一樣撲向行李,砸開箱子,然後傻了、呆了、哭了、尿了。從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黃金和白銀!發財啦!僅僅是超過二十萬兩的白銀,在英格蘭可以買五萬頭豬。
黃金和白銀多到什麼程度?他們的船隻竟然不能全部帶走。而搶劫地點距迪奧斯港隻有數公裡的路程。全副武裝的西班牙援軍很快就會殺回來。
沒有時間了!德雷克命人將拿不走的白銀藏進附近的洞穴,或埋在樹下。
1575年8月9日(萬曆三年),德雷克回到普利茅斯。市民們扶老攜幼到港口歡迎他們的英雄。畢竟,很多人的兒子、侄子都在這條船上,都發了大財。
《大明日報》的編輯李贄在這裡評論看清楚沒有?這就是歐洲人的道德水平,沒有人譴責德雷克,所有人都羨慕他。他們就是海上的遊牧民族,搶掠犯成了英雄,這和草原上的蠻人沒有區彆。
當然,受害者西班牙人的屁股也不乾淨,他們被搶走的白銀和黃金也是搶來的,搶掠的是那些落後的美洲土著人。
李贄在評論中還指出德雷克搶劫西班牙人的金銀,主要目的是自己發財。其行為在客觀上卻起到了削弱西班牙國力,增加英國財富的作用。
利國利民!因此,伊麗莎白女王支持德雷克,這次成功的打劫後,她不僅封德雷克為男爵,還投資入股了“海上搶劫”公司。
李贄在文中歎道這就是歐洲王室!國王跟那些遊牧民族的酋長沒有任何區彆,同樣是掠奪成性,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事實證明,如果不是大明艦隊的強大,他們早就搶上門來了。
李贄在文章中舉出了在嘉靖、隆慶年間發生在廣東和福建的事情,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早已經打上門來了,隻不過是打輸了,在這邊又勢單力孤,這些蠻夷才老老實實和我們大明做起了生意。
李贄指出歐洲需要我們的瓷器和絲綢,他們運回去就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潤。財帛動人心,如此豐厚的利潤,強盜能忍多久?總有一天,他們還會搶上門來的。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該醒了!大明的精英們依舊抱殘守缺,守著舊儒學的陳規陋習,不思改變,不學習科學,不格物致知。長此以往下去,我們會再次落後於蠻夷,五胡亂華的悲劇就在眼前。
李贄在文章中大聲疾呼儒家思想文明了我們的精神,哪用什麼武裝我們的肉體,靠三寸不爛之舌嗎?那隻會自取其辱。隻有格物致知,隻有學習和鑽研科學,有了強大的國力,造出威力更大的火槍火炮和戰艦,才能武裝我們的雙手,保衛我們的文明。這是曆史賦予讀書人的責任。
萬曆十年八月初九,大思想家李贄第一次提出了”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的新儒學理念。
……
李贄文章是振聾發聵的,文淵閣的內閣大佬們幾乎人手一份《大明日報》,不約而同的都在看《德雷克日記》。讀完這篇評論,每個人的感受各不相同。
最大的那間公事房裡,內閣首輔申時行也不例外,他看得非常的認真,幾乎是逐字逐句的還不時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
第三版和第四版都刊登著《德雷克日記》譯文……1579年12月13日(萬曆七年),德雷克率領五艘船、164名水手從普利茅斯起航,再次前往加勒比海。
他肯定不會想到,這將次載入世界曆史的航行將是他的末路。
德雷克的第一站是非洲。在這裡進行補給之後,船隊駛進茫茫的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不見陸地的航行,英國船隊於1580年二月到達南美拉普拉塔河口的薩爾瓦多。
他們沿著海岸一路南下,於四月到達聖胡利安(後世阿根廷)。下一步就是通過麥哲倫海峽駛入太平洋。著名的麥哲倫穿過這道海峽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事情了。
這個時代歐洲的地理學家認為,麥哲倫海峽的北方是南美洲,南方是火地島。
火地島是一塊大陸,向南一直延伸到南極。因此,麥哲倫海峽是進入太平洋的唯一通道。
對財富的強烈欲望!大無畏的冒險精神!行動!
麥哲倫海峽狹窄,中間還有數不清的島嶼,就像一個無儘的迷宮,或者說一個巨型水雷陣。如果找不到出口,就會困死在陣中。
六月,德雷克率領“鵜鶘號”“伊麗莎白號”和“金盞花號”三條帆船(另外的船隻已經處理),來到麥哲倫海峽的東口。
六月,是北半球天氣最熱的時候。不過,這裡是南半球,是最冷的時候。德雷克最大的挑戰不是天氣,不是海洋,而是人心。
在公海上沒有國界,沒有政府,沒有法律。水手發動嘩變,水手殺死船長,水手駕船逃跑,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事後,無人知道真相。
從哥倫布開始,從監獄裡抓囚犯當水手是航海界的慣例。為了樹立不容挑釁的權威,德雷克當眾解除了所有船長的職務。然後,他再以自己的名義重新任命這些人。
在這裡,任何人不要拿英國高官的話,拿英國女王的話來壓我。我德雷克就是最高長官!
我的話就是最終命令。我說前進,哪怕是十級風浪,你們也不得有絲毫的猶豫。有一名叫托馬斯·道蒂的船長,屢屢違反德雷克的命令。德雷克宣布將他處死。
行刑前,兩個人共進晚餐,說了很多話。道蒂以這種方式在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沒有人再敢反對德雷克了。
德雷克對船長和小頭目們說了一句非常粗糙但非常鼓舞人心的話“先生們!我們要和水手一樣乾粗活了。”
為了圖個吉利,德雷克將“鵜鶘號”改名為“金鹿號”,因為讚助商哈頓的徽章是鹿。
麥哲倫海峽兩岸懸崖聳立,就像兩扇沉重的大門。大門中間波濤洶湧,好像巨型章魚的八隻觸角在攪動著海水,把經過的每一艘船掀翻。
“金鹿號”帶頭,“伊麗莎白號”和“金盞花號”排成一條縱向直線,駛進森森的鬼門關。船隊沿著中心航道前進,避免觸礁。
六月二十三日,船隊在海峽中間發現三個島嶼。德雷克率隊登陸,尋找食物和水。
他們真是太幸運了!島上有數不清的鳥,不僅肉多,而且還不會飛、行動慢。德雷克等人輕而易舉地捕殺了幾百隻,帶回船上慢慢享用。
七月六日,船隊總算平安駛過麥哲倫海峽,來到德雷克神往已久的太平洋。
整個航程曆時十六天,足見海峽之長,海峽之險。當年麥哲倫駛出海峽,發現前方的海麵風平浪靜,於是將其命名為太平洋。然而,迎接德雷克的卻是猛烈的海上風暴。
隨隊牧師弗萊徹記述道“有人把它稱為太平洋,可對我們來說它卻是狂暴的海洋。這樣大的風暴我們還從未見過。白天看不到太陽,晚上望不到星星和月亮。”
最小的“金盞花號”被風浪打翻,數十名水手葬身海底。
“伊麗莎白號”的溫特船長嚇得調頭縮進麥哲倫海峽,然後驚魂未定地回英國去了。
“金鹿號”雖然有德雷克親自指揮,仍然抵擋不住肆虐的狂風,被迫向南航行。
德雷克認為火地島的南方都是大陸,沒想到大陸很快消失了,前方又是一片茫茫大海。
天氣轉好之後,德雷克離開海峽,沿著南美洲西海岸(後世智利)北上,進入東太平洋。
德雷克發現了第一個島嶼(摩查島),登陸尋找食物和水。當地土著以為他們是西班牙人。
在他們眼裡,歐洲白人都不是好東西,於是用弓箭和長矛熱烈歡迎他們。德雷克頭部被擊中兩次,右臉留下傷疤,倉皇逃回船上。
隨船醫生不幸喪命,這真是所有船員的不幸。
九月三十日,“金鹿號”遇上一位劃獨木舟的印第安老人。德雷克送給他一些不值錢的小禮物,連哄帶騙,讓他當領航員。
在印第安老人的帶領下,德雷克終於找到了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裡的大城市——後世智利的瓦爾帕萊索。
西班牙人做夢也想不到,武裝的英國海盜已經進了他們的後院。
“金鹿號”的排水量雖然隻有二百多噸,雖然隻有十八門大炮和六十名水手,還是把毫無戒備的西班牙人打得倉皇逃散。
德雷克順利占領瓦爾帕萊索,繳獲的金銀數不勝數。海上顛簸一年多,終於見到錢了。他們還俘虜了一艘裝滿智利酒的船隻。每個人都開懷暢飲,不花錢的酒最香。
英國海盜們在一個無名沙灘上俘虜了一個曬太陽浴的西班牙人,從他家裡搜出十三根銀條。嘿嘿,這太陽浴也太貴了。
德雷克抓住了一名經驗豐富的西班牙領航員。後來這家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遇上西班牙武裝船的時候,他就用西班牙語說“金鹿號”是西班牙船。
“金鹿號”繼續北上,走一路,搶一路。德雷克沿著海岸線邊航行邊做地理測繪。
當他到達中美洲時,他掌握了世界上最準確的南美洲地圖,當然穿越走例外。
德雷克每搶劫一次,都要詳細詢問俘虜們各港口的人員、物資、船隻情況。
在卡亞俄港(秘魯第一大海港),德雷克得到一條有“價值”的情報一艘叫“聖母沉思號”的船隻裝滿了白銀,剛離開不久,正駛向菲律賓。菲律賓是西班牙殖民地,而中國是菲律賓的最大貿易國。
因此,這船白銀運到菲律賓後將交給中國商人,換回生絲和瓷器。德雷克可不管這船白銀屬於誰,有什麼用途。總之,隻要搶到了,就是我的。
德雷克向船員許諾第一個看到這艘船的人,獎勵一根金條。
一月三日下午三時,德雷克的表親約翰發現了目標。德雷克不想直接發起進攻,以免引起對方的防備。他命人在船尾拖上一些酒桶,讓“金鹿號”慢下來,就像一條偷偷跟蹤獵物的鯊魚。
晚上八點左右,德雷克命人砍斷拖在水麵的酒桶,加速來到“聖母沉思號”旁邊,命人用西班牙語高喊“我們是智利船!”
“聖母沉思號”船員回答“你們是英國人!”
德雷克敲響戰鼓,“金鹿號”發射炮彈。一發鏈彈擊倒了“聖母沉思號”的後桅,西班牙人投降了。
德雷克帶著四十個人上船。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令人興奮的東西新鮮水果、果醬、糖、玉米粉。
這艘船計劃要在太平洋上航行三個月,準備了大量的新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