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頓時,青色長衫消失不見,一抹金色的光芒映現在宴席上的所有人眼中。
龍袍!
確切地說,是一件冕服。
明代的龍袍有很多種,冕服、袞服、常服、吉服等,其中最為正式的,就是冕服。
冕服的製作非常講究,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繡龍、翟紋及十二章紋,這已經不僅僅是花些銀子的問題,其中還涉及到很多的工藝,若是普通民眾,縱然有謀反之意,也沒有實力做出這樣一件冕服。
正是因為如此,張鶴齡壓根就沒有想過,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青布長衫之下,會藏著一件冕服。
所有人目不轉睛地盯著張鶴齡,卻沒有一個人說話。
在這一瞬間,空氣仿佛靜止了。
“舅舅,這件衣服挺好看的。”
率先打破這個局麵的,是坐在張鶴齡身旁,嘴裡塞滿飯菜的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隻有六歲,並不知道這件衣服意味著什麼。
一旁的劉瑾更是臉色慘白,戰戰兢兢地將朱厚照抱在懷裡,一點一點向後退去。
“劉伴伴,你做什麼啊,我還沒吃完呢……”
劉瑾用他那幾乎顫抖的聲音說道“殿下,噤聲!”
穀大用也呆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做,噗通一聲跪下,將頭伏在地上。
百官神色各異,驚天的變故就這樣發生了,讓人毫無防備。
難道傳言是真的?
可是,看靖王的神色,並不想早有準備,難道是……傳說中的黃袍加身?
話又說回來,如果今日之事是他自己策劃的,也要偽裝成毫不知情才對啊,當年的趙匡胤黃袍加身,說自己一覺醒來,龍袍已經在身上了,沒辦法,隻有當皇帝了。
這番話也隻是個借口罷了,用腳指頭都能想明白,他怎麼可能是被迫的?
所以,要說靖王事先完全不知情,大家隻能嗬嗬了……
張鶴齡並沒有表現的驚慌,或者憤怒,隻是淡淡地說道“是誰指使你的?”
張士濤跪倒在地,說道“學生近曰常常聽到坊間有軍民議論,當今陛下重病,天下無主,君位虛待以久,這是曠古未有之事。殿下輔政以來,勵精圖治,政治煥然一新,百官懾服,此大治之世也。學生不才,竊以為大明不可無君,而殿下知人善任,賢明通達,何不如效仿古之堯舜,受禪讓之禮……”
張鶴齡臉色愈發陰沉,說道“我再問一遍,是誰指使你的?”
張士濤神色毅然,繼續說道“南山書院教授新學,推崇學以致用之道,學生通讀史書,自古以來,皇權更迭,無不……”
“夠了!”張鶴齡眼中露出殺意,一字一頓地說道,“最後問你一次,誰指使的?”
“張鶴齡!”這時候,劉健終於忍不住了,騰地站起身來,叫罵道,“莫要在此做戲了,老夫早就預感你會圖謀不軌,今日想要篡權,先從老夫屍體上踩過去!”
劉健願意當這個出頭鳥,立刻有其他大臣站出來,紛紛出言指責,認為靖王享受國恩,太皇太後更是委以重任,如今翅膀硬了,卻想將弘治皇帝一腳踢開,此舉有違天理。
但是,也有少數人支持靖王登基為帝,因為在靖王輔政期間,名為輔政,實則攝政,大明開疆拓土,萬國來朝,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已經有天下大治的勢頭。
就算弘治皇帝重新執政,也不見得就能做到。
作為大明的臣子而言,無論誰做皇帝,天下還是這個天下,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今拿著豐厚的薪水,過著舒適的生活,不比那些虛名重要嗎?
人群之中,焦芳卻愣住了,怎麼有人把自己的活給搶了……
黃袍加身,明明是自己的創意啊,這個張士濤,動作可真夠快的!
壞了壞了,讓這小子占了先機,自己豈不是又白忙活一場?
想到這裡,焦芳清了清嗓子,正待高談闊論一番,卻聽到靖王張鶴齡說道“所有人聽著,今日之事,本王必會給你們一個交代,當務之急,是找出策劃這件事的人,其他的,稍後再談!”
“交代什麼?”劉健不依不饒地說道,“找個替罪羊就完了嗎?今日之事就當沒發生過?你當我們是三歲孩童不成!”
張鶴齡冷冷道“本王說過了,你先等一會!”
麵對這番回答,劉健愣住了,雖然張鶴齡曆來名聲不咋樣,但是對待自己從來都是客客氣氣,像今日這般動怒,還是第一次。
咦,以前竟然沒有注意到,為何他對自己……這麼客氣?
細細想來,好像這家夥還真的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隻不過做事的手段有些激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張鶴齡看向張士濤,道“我問你幕後主使,你說不說?”
張士濤也是豁出去了,說道“學生不知什麼主使,隻知殿下深受百姓愛戴,宜早正君位,以安民心!”
“來人!”
緊接著,戚景通帶著錦衣衛進場,眾人頓時心跳到了嗓子眼,這些錦衣衛手裡可拿著刀呢!
曆來奪權之變,都會血流成河,一朝天子一朝臣,難道……靖王要動手了?
“將此人拿下,這件衣服上所有簽名的學子,全部拿下,嚴加審問,找出幕後主使!”
戚景通麵無表情地說道“謹遵殿下懿旨!”
“殿下且慢!”
這時候,一個人站出來,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到張鶴齡麵前。
張鶴齡看著麵前這人,感覺自己的瞳孔在收縮。
此人正是自己的二弟,張延齡!
難道……
張延齡停下腳步,先是行了一個大禮,然後說道“請殿下以天下蒼生為念,早正君位,安撫民心。”
此言一出,眾人嘩然,原來是張延齡搞的鬼,莫非這兄弟二人在眾人麵前做戲?
可是,又不像……
張鶴齡臉上陰晴不定,問道“是你做的?”
“不錯!”
張鶴齡用力呼吸一口空氣,然後問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大明的百姓。”
“你想讓我造反?”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這個天下,本來就沒有永恒的王權,誰有實力,就有資格坐這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