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加上尉帶著他的連隊,悄悄地摸向了敵人的陣地。
索科夫舉著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支部隊。沒過多久,原本還在空地上移動的黑影,都消失在陣地上,應該是跳進了戰壕,開始肅清工事裡還在睡覺的敵人。
剛開始還平靜,但很快就傳來了槍聲。
剛開始是零星的槍聲,基本是蘇軍莫辛納甘步槍射擊的聲音,但很快槍聲變得密集,裡麵夾雜有mp40的射擊聲,甚至還傳來了零星的手榴彈爆炸聲,應該是奧爾加他們被敵人發現了,雙方開始了交火。
雖說從德國兵的口中,得知陣地上的敵人並不多的,但索科夫擔心奧爾加出事,連忙又派出了兩個連隊趕過去支援,想在其它地方的敵人察覺前,快速地占領這個陣地。
隨著生力軍的加入,陣地上的戰鬥很快就結束了。
見戰鬥結束,索科夫帶著隱蔽在森林裡的指戰員們,來到陣地上與奧爾加等人彙合。
“旅長同誌。”見到索科夫的到來,臉龐被硝煙熏得黑黑的奧爾加,抬手敬禮後,情緒有些激動地說:“我們已經把陣地上的敵人全部消滅了。”
“乾得不錯,上尉同誌。”索科夫把奧爾加的手從額邊拉下來,使勁地搖晃了幾下後,說道:“等我們完成這次任務之後,我一定會向上級為你請功的。”
奧爾加咧嘴笑了笑,隨即問道:“旅長同誌,那我們接下來去什麼地方?”
“當然是繼續向魯紮河方向推進了。”
“那這個陣地怎麼辦?”奧爾加向索科夫請示道:“需要派部隊留守嗎?”
索科夫心裡暗自琢磨,自己這次帶來參與反擊的部隊,隻有一千五百多人。若是要留在這裡堅守,留的兵力少了,肯定擋不住德國人的反撲;可要是留的兵力多了,又勢必會影響到反擊行動。
思索再三,索科夫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上尉同誌,我們的任務是奪回魯紮河北岸的博雷切沃,若是留部隊堅守,肯定會削弱我們的攻堅實力。”
奧爾加聽索科夫這麼說,連忙提醒道:“旅長同誌,如果我們不在這裡留下兵力堅守,敵人趕過來,就能很輕鬆地占領這裡,到時我們的退路就被德國人切斷了。”
“上尉同誌,如果我們在這裡留部隊堅守,勢必會削弱反擊部隊的實力。”索科夫說道:“況且你覺得這裡留多少兵力堅守,比較合適呢?一個連,還是兩個連?留守的部隊少了,擋不住敵人的進攻;留的部隊多了,會削弱我們的作戰力量。”
奧爾加不吱聲了,他覺得索科夫有道理。既然對方是部隊的最高指揮員,他怎麼說,就怎麼辦吧,自己作為他的部下,肯定要無條件執行上級的命令。
部隊繼續趕路時,哈巴羅夫和奧爾加並肩而行,甚至還主動和對方搭訕起來:“上尉同誌,您是什麼地方人啊?”
奧爾加沒想到哈巴羅夫會問自己問題,臉上不免露出了詫異的表情。但轉念一想,這位普通的戰士和旅長關係不錯,不能對他太冷淡。因此回應道:“我是斯摩棱斯克人。”
哈巴羅夫一聽,驚喜地說:“真巧,我也是斯摩棱斯克人,直到我父親那一輩,才搬到莫斯科的。”
“哦,你家原來住在斯摩棱斯克的什麼地方?”奧爾加好奇地問。
“在城市南岸的斯摩棱斯克大街17號三樓305號公寓。”哈巴羅夫不假思索地說道:“您呢?”
奧爾加停下腳步,瞪大眼睛望著哈巴羅夫問道:“你說你家住在什麼地方?”
哈巴羅夫又把剛剛地址重複了一遍,還補充道:“站在我家窗口,就能看到不遠處的克裡姆林宮。”
“你是不是搞錯了,戰士同誌。”奧爾加繼續說道:“我家就住在你所說的地方,但我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你。”
跟在兩人身後的索科夫,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禁渾身打了一個哆嗦。
他清楚地記得,奧爾加的姓氏就是哈巴羅夫,既然他和安東·哈巴羅夫在斯摩棱斯克的住址都是一樣,難道兩人之間有什麼親戚關係?沒準奧爾加就是哈巴羅夫的前輩,按照年齡來計算,應該是他的曾祖父。
哈巴羅夫顯然也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扭頭看了一眼跟在後麵的索科夫,隨即試探地問:“上尉同誌,不知您姓什麼?”
“我姓哈巴羅夫。”奧爾加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奧爾加·哈巴羅夫。你呢?”
話說到這裡,不但是索科夫,就連哈巴羅夫也明白,眼前的這名上尉不是彆人,應該就是自己的曾祖父。哈巴羅夫尷尬地乾笑兩聲,訕訕地說道:“上尉同誌,您說得沒錯,也許是我搞錯了,我家在搬遷到莫斯科之前,住的的確不是我說的地方。我隻記得站在窗口就是能看到克裡姆林宮,那可是電影《戰爭與和平》的取景地。”
此話一出,奧爾加的表情一僵,隨即反問道:“我們國家拍過《戰爭與和平》這部電影?”
“上尉同誌,是安東表達不清楚。”索科夫聽到這裡,連忙出來打圓場,“他應該是把拍紀錄片,當成了拍電影。”
見到索科夫給自己打圓場,哈巴羅夫連忙附和道:“沒錯沒錯,我應該是把拍紀錄片當成了拍電影。”
奧爾加正想再說點什麼時,前麵有名戰士跑過來向他低聲說了幾句。
聽完戰士的話,奧爾加歉意地對索科夫說:“旅長同誌,前麵出現了一些小意外,我需要過去處理一下,允許我離開嗎?”
索科夫正想私下和哈巴羅夫交流一下,聽奧爾加這麼說,忙不迭地點頭同意了:“可以,當然可以。”
等奧爾加一走開,索科夫就把哈巴羅夫拉到一旁,低聲對他說:“安東,你怎麼回事,說話也不注意,差點就穿幫了,幸好我出來幫你打圓場。”
“什麼地方穿幫了?”哈巴羅夫問道。
“你說斯摩棱斯克的克裡姆林宮是電影《戰爭與和平》的取景地。”
“沒錯啊,那裡的確是電影的取景地。”哈巴羅夫不解地反問道:“難道我說錯了嗎?”
“最早的《戰爭與和平》是美國人在1956年拍攝並上映的,赫本在電影裡扮演了羅斯托夫伯爵的女兒娜塔莎·羅斯托娃;而蘇聯拍攝的《戰爭與和平》,是在十年後,也就是1966年才上映的。”索科夫連忙解釋說:“你不要忘了,如今才是1941年,根本就沒有一部叫《戰爭與和平》的電影。”
“哦,原來是這樣,是我疏忽了。”
停頓片刻之後,哈巴羅夫又繼續說道:“米沙,根據剛剛我和他的聊天,基本可以確認一件事,他就是我的曾祖父奧爾加·伊瓦諾維奇·哈巴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