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以學理事,以理擇人_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以學理事,以理擇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以學理事,以理擇人(1 / 2)

“明日議‘父子之義’,請他為主講,我親聽。”

顧清萍一怔:“殿下莫非欲借他之口——談皇與儲?”

“天下人皆知,我為太子。”朱標平聲答道,“卻少有人知,我為子。”

“皇叔能護我於朝中,那我更應自護於家中。”

“陛下雖授我聽政之權,但父心不可儘測。若我不能明言感恩、宣義而不露諂,那我終歸走不出‘得寵’之名。”

顧清萍靜靜望著他,眼底泛起細微的欣慰:“您終於要自己回那一步了。”

朱標轉身,迎著午後光芒而行:“皇叔既不再擾,我便不能讓他覺得,他一放手,東宮便跌交。”

次日,建德堂講席如期而設。

魏執方居中講座,朱標坐於末席,不以太子之尊,反作聽講之姿。

堂上議題為《孝經·開宗明義章》,其大義在於“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魏執方侃侃而談,講至要處,忽而道:“孝有三層:不逆父之命,是孝之初;進父之道,是孝之中;立父之德於世,是孝之極。”

“若君為父而不通情,子當正禮而不違道;若父為君而持權不施,子當示德以引其歸。”

“儲君之孝,不在跪拜承寵,而在代君設綱。”

言罷,堂內一片寂靜。

朱標手中筆鋒輕頓,良久不語,終而朗聲應道:

“魏講士此言,深合《禮記》之旨。”

“古有太子輔政而不敢專威,因心存父子之義;亦有王子爭儲而先亂禮綱,乃忘宗本。”

“我今日坐此,非為尊人,而為正名。”

“願以一心之誠,守一國之本。”

堂下眾人齊起,紛紛拱手。

顧清萍立於簾後,眸光輕動,忽而對吳瓊低聲笑道:“從今以後,便再無人敢說他‘僅是皇上喜歡’了。”

吳瓊頷首:“他是自己坐上了太子的位置。”

消息傳至王府,黃祁呈上抄錄,朱瀚看後,靜靜放下,良久不語。

“王爺?”黃祁低聲。

朱瀚慢慢抬頭,望著庭外盛開的紫薇花,輕聲道:“這孩子……”

“終於開始寫他自己的篇章了。”

“不是我給的紙,也不是皇兄鋪的墨。”

“是他,自己寫了第一個字。”

黃祁垂首:“王爺可曾後悔放手得早?”

朱瀚搖頭:“若他連‘放手’都承不住,又如何承一個天下?”

他起身,步至院中。

紫薇花瓣隨風而落,朱瀚抬手接下一瓣,凝視片刻,淡淡笑道:“該入夏錄了。”

黃祁一愣:“夏錄?”

朱瀚輕道:“我有三錄:春為‘察勢’,夏為‘定心’,秋才‘斷局’。”

王府東閣,窗外藤蘿滴翠,朱瀚一身便服倚於竹榻,手中正細細翻著一冊密錄,神色不動,惟指間扣著案角的節律略顯沉重。

黃祁立於案旁,壓低聲音道:“王爺,‘夏錄’既已收定,是否開始入‘秋局’?”

朱瀚合上書冊,淡聲:“局,早已布下。隻是還差一把刀,劃破這層太平之紙。”

黃祁略作遲疑,複又道:“屬下今日得一密報——禮部侍郎蔡崇,近日與吏部尚書鄭時暗中往來頻繁,兩人皆有門生入國子監與建德堂。”

“其中三人雖無實職,但卻托人密寫時政議文,交於北市書坊,以士子之名連篇刊布。”

“其言不指東宮,然多引‘儲位之議未宜早定’、‘以學禦政非朝章之製’等語。”

朱瀚冷笑:“這些老狐狸……果然按捺不住了。”

“自陛下授太子聽政,朝中便有一派始終不語,口稱敬皇命,實則觀東風之向。”

“他們不敢正麵反東宮,便借‘士議’之名,以文煽心。”

黃祁道:“是否要查辦書坊?”

“不。”朱瀚立起身來,衣袖拂過竹案,“他們要借‘議’,我便以‘問’回之。”

“若這天下要以‘士’定向,那我就借‘學’引鋒。”

“傳我旨意——再開一堂。”

“名為‘問政講局’。不設東宮,不納王府,由國子監主持,翰林院協評。”

“設三問:一問‘太子可否禦政未承統’;二問‘講學能否育政而非掛名’;三問‘君道之傳,何以為繼’。”

黃祁頓時明白:“王爺此舉,是要借‘局’正流言?”

“正其言,也試其心。”朱瀚冷聲道,“凡敢議者,可來;凡敢辯者,可立。”

“此三問一出,若士林再借匿名文字暗中鼓風,便是自曝其短。”

“而太子——也將站在這場辯局的中心。”

黃祁應聲而退,步履加快。

朱瀚卻未即刻回屋,而是緩步走入庭中,任腳下細雨微濕襦邊。

他仰望灰雲翻湧的天色,語氣自語般幽然:“朱標,風雨來了。”

“我要你,在風口,站得住。”

朱標聽完吳瓊傳言,細細思量良久,才緩緩放下手中策案:“‘問政講局’由國子監主持?”

“是。”吳瓊低聲,“不歸東宮,不涉王府,但議題卻與殿下密切相關。若殿下不出聲,恐為人所奪先機。”

顧清萍也道:“這不是一次講議,這是一次‘朝外問詰’。”

“若您不應,便是默認所議之非。”

朱標沉吟片刻,眼中浮現一道清光:“王叔設此局,既是替我清路,亦是將我立於局心。”

“他不替我擋,而是讓我一人上前。”

他看向顧清萍,輕聲道:“我若避開,不但流言益甚,還會叫陛下看我不能自守。”

“你覺得我該如何應?”

顧清萍不假思索:“親上講席。”

“以東宮之身,不辯私,而講義。”

“您隻需守得住三問,那便是天下士心,自投於您。”

朱標點頭,取筆落字,寫下一紙答文,遞與吳瓊:“明日送國子監,太子願以生講之禮,親赴問政講局,以對三問。”

吳瓊領命而去。

朱標坐於榻前,神色不再溫和,眼中有了鋒銳。

“這不是為我爭什麼。”

“而是讓我,親自把‘太子’兩個字,刻入這座朝堂。”

三日後,問政講局啟。

堂設文廟西廊,非東宮舊地,亦非王府屬地。

牌匾乃朱元璋親書,金筆紅漆,六字赫然:“問政講局·開三問”。

朝中士子,京畿郡監,凡識名之人皆來觀者如潮。

朱標未著朱繡,僅著青紋束衣,隨從從簡,步入講堂正中。

首問揭榜:“太子可否禦政未承統?”


最新小说: 全能大歌王 明末無雙:朕的女將有點野 從東漢開始的諸天長生者 殺手之王者複仇 神豪:十倍返現,讓前女友悔哭 天幕直播社死到各朝各代了 讓你代管寵物,你培育出太古神獸 高武:一位無敵者的生活 卡牌世界:我隻是藍星的搬運工 永夜重生:道士穿越血族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