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
他的身世……自己知道的。
自己也曾好奇、興趣的問詢過後宮一些人,一些年長的宮女……還是知道的,其母是當年韓國王宮的一位美人。
身份有些特殊。
滅韓之後,其母被送到了鹹陽宮,還填充在後宮之中。
些許機緣,便是有了胡亥。
隻是!
其母和母親似乎有些恩怨,母親當年懷有身孕,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結果……因胡亥的母親故,母親腹中的孩子沒有保住。
後來事發,再加上其它的一些事。
其母便是去了。
隻留下胡亥一個人在後宮。
母親!
倒也沒有為難胡亥,胡亥同後宮其餘公子一樣,一應份例,一應該有的都有。
這些年來,一直如此。
母親的心,一直都是極好的!
一些事,胡亥估計也知道。
自己也知道。
不過。
母親雖然沒有為難胡亥,但……對於胡亥,應該也是不太喜歡的。
近年來,胡亥多跟在自己身邊,母親當初就時而言語,讓自己離胡亥遠一些,還說胡亥心思很深,非自己能夠駕馭。
還有陽滋姐姐,也說胡亥小心思不少。
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都不知道母親和陽滋姐姐她們如何看出來的,這也能看出來?自己怎麼看不出來?
自己所能看到的,就是胡亥對自己多有心意。
初始的時候,自己還是有些戒備的。
母親說過,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沒有無緣無故的親近,沒有無緣無故的好處。
自己是相信的。
最初,自己和胡亥的關係很尋常,後來……是他主動有意無意的靠上來,自己自然奇怪。
心中還是有些警惕的。
再後來!
則是胡亥主動請纓的幫自己做了一些事,還彆說……胡亥做事做的不錯,鹹陽宮內,自己就缺少那樣一個做事乾練的人。
雖如此,自己還是格外考察了胡亥一段時間。
後來胡亥主動所言,跟著自己能夠富貴一些,能夠有好處一些,他……倒是直接。
跟著自己能夠富貴?
這……。
這一點倒是不假。
自小到大,父皇對自己都是極好的,母親更是沒得說。
如胡亥所言,母親在後宮雖非皇後,卻有皇後之實,隻是礙於一些事情,母親一直不願意成為皇後。
原本對於一些事情,自己不了解。
近來,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
大可能是因為十年來一直待在陸豐的天明兄長父親了,自己和天明兄長……同母異父!
天明兄長早早就離開鹹陽宮了,他也是在鹹陽宮待了數年,還和扶蘇兄長相識。
不過!
天明兄長不為什麼,一些事情,他並沒有機會,也並沒有可能!
父皇對自己多寵愛。
母親又是有實無名的皇後。
近年來,父皇對自己多有曆練和教導,還讓國府一些大臣對自己教導,還請一些博士之人對自己授教。
自己!
自己!
自己有那個心思。
那個心思,身為王族公子,誰沒有呢?
多多少少肯定都有一些的。
隻不過,有些公子很有自知之明,不去想多,也不去想那些,還有一些公子,就不好說了。
胡亥!
他的心中,也絕對有那個心思。
但!
他的機會?
他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基本上不存在,數年來,父皇雖說也有一些事情交給他,但……同自己相比,還是遜色不少的。
至於將閭那些人,更是不足為懼了。
一位位王族公子之中,能夠對自己有威脅的,也就……比自己年長許多的扶蘇兄長了。
從禮儀上看,因父皇一直沒有立下王後、皇後,是以,誰也稱不上是嫡子!
無嫡之下,便是長幼有序。
扶蘇兄長是諸公子之首。
這一點,實在是讓人無法忽視。
多年來,扶蘇兄長的所作所為,自己都有了解和知道的,比起自己,諸般文武兩道的曆練很多很多。
真的很多。
許多事情,做的也都很好,父皇也是多有讚譽。
若非在齊魯犯了不少的錯,諸事難料。
如若當年齊魯的事情,扶蘇兄長做的很好,那麼,想來扶蘇兄長不會被父王派往九原之地吧。
更不會數年來,一直待在長城邊界之地。
胡亥所言!
確是那般,扶蘇兄長這些年來,在九原之地,立功不少,他身邊的一些人也是那般。
扶蘇兄長被父皇發配北方之地,廟朝文武的言語……有一些不好看,數年前的自己也是那樣認為的。
後來。
改變了看法。
心思所想如胡亥此刻所言。
父皇若是真正放棄了扶蘇兄長,根本不會將扶蘇兄長派往北方之地,直接留在鹹陽,閒散之,虛職之,就足夠了。
或者,將扶蘇兄長發配帝國最為偏遠的苦寒之地。
北胡!
九原之地!
上將軍蒙恬軍中!
除非徹底剿滅匈奴,否則,不許歸來。
匈奴,不是那麼容易被剿滅,然則,從近年來蒙恬將軍與之的一次次交戰中,匈奴好像不占上風。
更有一路上,胡亥提及的事情。
今歲,河西之地,烏孫可定。
遼東塞外,箕子朝鮮可定。
如此,帝國就能夠收攏許多力量,就能夠彙聚更多的力量在剿滅北胡匈奴上。
若那般。
匈奴還真有不小的可能被攻滅!
那時,攜帶滅胡功勞的扶蘇兄長歸來,貌似……不是什麼好事。
另外一些事情,也如胡亥所言,廟朝文武群臣中,對扶蘇兄長看好的仍有一些。
郡侯叔父?
應該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吧。
畢竟,算起來,郡侯叔父當年是看著扶蘇兄長長大的,不過,母親所言也是一般道理。
涉及一些事情,郡侯叔父也不會輕易出手。
也說不準。
胡亥所言,另外一些重要的人?
能夠對那件事有影響的人不多吧?
王族之中,最有份量的也就郡侯叔父了,其它王族之人,基本上都是旁支了。
莊襄先王的子嗣……如今也就父皇和郡侯叔父了。
另外一些人,嗯,那就是廟朝文武群臣了。
蒙武老將軍?
他的份量其實一般般的,蒙武比起他的父親蒙驁其實遜色不少,真正的大仗、大功勞……並沒有怎麼立下。
李斯?
也就李斯了!
“李斯?”
“兄弟所言李斯,此人……是一位聰明絕頂之人,正因為他太聰明了,所以,他不會輕易做出決定和抉擇的。”
“在一些時候,他是很關鍵,很緊要的。”
“然那個時候,兄弟你需要的就不隻是李斯了,還需要另外的一些助力!”
“我所言乃是另外一人,剛才也已經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