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水師將領退下後,鄭芝龍從親兵手中接過一捆竹簡,嘩啦一聲在案上展開。那是工兵營連夜繪製的城防改建圖。
“陳參將,城牆加高三尺之事進展如何?”
負責城防的陳洪急忙上前:“回大人,已征發俘虜八百人,采石場晝夜不停。但…石料運輸遲緩,恐怕不能如期建成…”
“愚蠢!”
鄭芝龍突然拍案而起,大步走到帳外,指著遠處蜿蜒的山路:
“看見那些竹林了嗎?砍竹編筐,以土代石!調兩百匹戰馬專司運輸,沿途設五個中轉糧站,每個糧站駐兵五十人。”
俯身從地上抓起一把泥土,在掌心揉搓著冷笑:“薩摩的粘土最適合夯築。傳令各營,凡十五歲以上男丁,每日必須完成三立方土方。”
說著,從懷中掏出一本簿冊扔給書記官:“按此章程,城牆每完成十丈,賞三米飯;延誤者,連坐其伍。“
頓了頓,繼續道:“明日,把西廠送來的那批俘虜押去礦場。記得讓他們帶著腳鐐挖礦…,畢竟島津家的武士,骨頭總比平民硬些。”
“是!”
陳洪忙拱手稱是。
“薩摩藩的港口,必須全部控製。”
鄭芝龍指著地圖,對麾下將領說道:“尤其是鹿兒島灣,若能拿下,我軍便可直接威脅島津家的老巢。”
李魁抱拳道:“大人放心,末將已派遣戰船封鎖沿岸,任何船隻不得出入。”
鄭芝龍的目光銳利如刀,掃過海圖上薩摩藩蜿蜒的海岸線,最終滿意地頷首,隨即轉向參軍王嶽,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糧草輜重,乃全軍命脈,務必確保萬無一失。一粒米、一束草,皆不得短缺。若有不足,無需請示,立刻啟用朝鮮備用糧道,火速調運。”
王嶽挺直腰背,抱拳應諾,語氣斬釘截鐵:“大人放心!下官已周密安排。十五艘四百料糧船專司往返,六艘在釜山裝貨,六艘在對馬卸貨,三艘在途中輪轉。每旬必有兩批糧秣按時抵達,絕不敢誤大軍行止!”
“很好。”
鄭芝龍手指再次點向海圖,指甲在粗糙的紙麵上劃過:“然此僅為常例。為策萬全,本帥決議增設三條專線,並行不悖。”
指尖蘸了點朱砂,在海圖上清晰地勾勒出三條路徑:
“第一條,大宗糧秣線。”
朱砂線從釜山直指對馬島北端一處標注的小港:“由此港卸貨,再分陸路轉運至此城。每旬發十艘船,專運稻米、豆料、乾菜。船上配備雙倍水手,晝夜輪班操舟,務必縮短航程兩日。”
“第二條,軍械火藥線。”
第二條朱砂線緊貼第一條,卻稍稍偏向外海:“此線專運火藥桶、鉛彈、箭矢、火繩,以及損壞銃炮的替換部件。由李魁水師分撥兩艘配備十二門佛郎機炮的福船、四艘蒼山戰船全程武裝押運。所有軍械船不得與糧船同港同時停泊,以防不測。”
“第三條,匠人輸送線。”
第三條線最為隱秘,曲折繞向對馬島南側一處不起眼的錨地:“此乃暗線。從山東登萊衛調來的三百名精熟冶鐵、打造兵械的工匠及其家眷,分乘五艘商船樣式的快帆船,經此線潛行輸送。船上隻備輕武器護衛,務必偽裝成尋常商旅,避開所有可能的海上眼線。工匠抵岸後,立刻安置於城後山穀新建的匠作營,嚴密封鎖消息。”
王嶽仔細記下每條航線的要點,當聽到第三條涉及數百名工匠的跨國調動時,眉頭不由得緊鎖,臉上浮現出明顯的憂慮:
“大人深謀遠慮,下官佩服。隻是…如此大規模、多批次的調動,尤其這第三條暗線,涉及數百匠人潛行入境,所需通關文書、沿途補給、掩護安排…恐怕朝鮮方麵不會輕易配合,甚至可能暗中阻撓。光海君雖表麵臣服,但其國內親倭勢力盤根錯節,若借此生事,恐節外生枝。”
“朝鮮?”
鄭芝龍鼻腔裡發出一聲冰冷的嗤笑,眼神瞬間變得無比淩厲:“他敢有半分異議?我大明三萬將士為他李氏王朝戍衛海疆、震懾倭寇,血染波濤!如今遠征倭國,斷其爪牙,朝鮮供給糧道乃天經地義!光海君若識時務,就該感恩戴德,竭力配合。若敢陽奉陰違…”
他頓了頓,話語中的寒意幾乎凝成實質:“我水師炮艦,不介意去漢江口‘提醒’他一下何為君臣本分!”
說著,從懷中取出一份蓋有鮮紅印璽的文書,啪地一聲拍在案上:“況且,本帥豈會無備?光海君已正式行文,同意在其巨濟島南端專為我軍設立中轉糧倉及臨時錨地。我軍船隻可在彼處安全停泊、補給淡水、避風休整。巨濟島守將及一應官吏,皆受我監軍節製。此乃王命,朝鮮焉敢不從?”
鄭芝龍手指重重敲在文書末尾光海君的印鑒上:“你持此文書,調度三條航線時若遇朝鮮地方官糾纏,可先斬後奏。記住,糧道即血脈,血脈不通,大軍立斃。王參軍,此事若有半分差池,莫怪軍法無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嶽看著鄭芝龍不容置疑的眼神,心中那點猶豫瞬間被碾得粉碎。深吸一口氣,再無絲毫遲疑,肅然躬身:“下官領命!必傾儘全力,確保三條航線暢通無阻,糧秣軍械、能工巧匠,定如期如數抵達!若誤軍機,甘當軍法!”
他小心收起文書和記錄著三條航線的海圖副本,轉身快步出帳,立刻著手調派船隻、安排護衛、聯絡朝鮮方麵駐巨濟島的官員。
…………
薩摩藩的邊境城池插上了明軍的旗幟。城頭殘留著暗褐色的血汙,與簇新的明軍戰旗形成刺眼的對比。
鄭芝龍沒有立刻揮師深入,他站在剛加固的城樓上,目光掃過城外新起的營寨,命令一道道下達。
“三千火槍兵,分三班輪守城牆。每班值守四個時辰,配六門佛郎機炮,炮口對準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