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璋就職後,派老搭檔張一麐為秘書長,師景雲為侍從武官兼軍事辦公處長,熊炳琦為侍從武官兼參謀長,張宗昌為侍從武官兼副官處長,殷鴻壽為侍從武官兼執法處長。
侍從武官長仍為蔭昌,總統府指揮使仍為徐邦傑,這兩人是袁時代就擔任這項職務,曆事袁、黎、馮三位總統,可稱三朝元老。
如願當上了大總統,馮國璋看來是真心希望北洋三傑團結,以重振北洋聲勢。在他看來,今後府院一家,上下一致,內外一心。
他緊握著段的手說“以後咱們再也沒有什麼府、院之爭了。”
又對王士珍和段祺瑞說“咱們三人從此要一條心,通力合作,在咱們三個人中間,無所謂總統、總理、參謀總長。”
王士珍很感動,段祺瑞雖表麵應承著,心裡不知作何想。
段祺瑞本來打算在馮入京後,即派段芝貴為江蘇督軍。
小段在袁世凱時代是一大紅人,做過湖北督軍和奉天督軍,其後因帝製餘孽而被邊緣化了一段時間,這次討逆有功於“再造共和”,??又可以東山再起了。
這段芝貴是有奶就是娘的人,在段祺瑞看來,用他代替馮為江蘇督軍,南京那邊也就收到自己囊中。
那知馮國璋早有他自己的安排。他在離開南京以前,就提出調任江西督軍李純為江蘇督軍,升任駐南苑的第十二師長陳光遠為江西督軍。
原來李純、陳光遠和湖北督軍王占元在北洋派中都是親馮的。
早在鎮壓辛亥革命時,馮國璋統率北軍第一軍南下與革命軍作戰。第一軍是由第六鎮統製(即師長)李純,第二鎮協統(即旅長)王占元,第四鎮協統陳光遠等混合編成,此後,,他們便逐漸在北洋係中形成一個小集團,也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直係”。
直係名稱是因為馮國璋是直隸人,這和段祺瑞的皖係是因為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相同。參加這兩係的軍閥們,並不完全是這兩省人,大都因為個人利害關係。在直、皖兩係明爭暗鬥過程中,其成員也不斷變化,很難劃分清楚。
馮國璋不隻是安排了江蘇督軍,同時也將一向由他自己親統的禁衛軍擴大為兩個師,
禁衛軍是清朝末年成立的。那時馮為禁衛軍統領,民國成立後,馮仍繼續統率這支軍隊,名稱也未變。
馮繼任總統後,禁衛軍改編為兩個師。以王廷楨為第十六師師長,留在南京,與由江西調來的第六師長齊燮元共同守衛江蘇地盤。另以劉詢為第十五師長兼總統拱衛軍司令移駐北京。
這樣的安排,他在北京當總統便有自己的軍隊,而在長江一帶又有地盤。
齊燮元,原名齊英,字撫萬,號耀珊。直隸寧河縣(現天津市寧河縣)人。光緒年間秀才。
這是個有故事之人,考中秀才後,正逢保定陸軍軍官學堂招收學員,齊英認為自己出人頭地的時候到了,忙打點行囊奔赴保定報考。
學堂考文韜武略,齊英並不發愁,發愁的是最後體檢。當時要求軍官身材魁梧、五官端正。齊英身材瘦小,一隻眼睛斜,想要錄取談何容易。
體檢這天,報考者從高到低一字排開,齊英隻能排到最後一個。
負責體檢的於、楊兩個教官,從隊首檢查到隊尾,最後到了齊英麵前。於教官負責責檢查身材,他看了齊英不由得搖了搖了頭。
齊英一看要壞,忙敬禮說道“學生身雖小而誌如鴻鵠。”
於教官聽了很驚奇,這個不起眼的小個子出口竟如此不凡。
接著楊教官過來檢查相貌,他看了齊英不由得嘬了一下牙花子。齊英一看又要壞,又是一個敬禮,說道“學生眼雖斜而能識遠。”
楊教官是這次考試的主考,曾看過齊英的考卷,很賞識此人,他聽完齊英的申辯,點點頭,笑而不語地走了。
楊教官祖籍金陵,後舉家移居寧河縣蘆台鎮,除對齊英賞識外,誰能肯定不帶一絲故鄉情?事後,楊教官征求於教官意見,於教官心領神會,何不順水推舟成全此事。
就這樣,齊英成了該學堂炮兵科二期學員,畢業後更名為齊燮元,開始了他直步青雲的生涯。
齊燮元原任十二旅旅長,因前任師長周炳文患精神病,齊乃升任。
這支軍隊一直駐防江西,它的前身是武衛右軍,後改第六鎮,再改第六師,段祺瑞、王士珍、吳祿貞、李純都帶過這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