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兩係是為了湖南戰爭問題而公開分裂的,湖南局勢如何呢?
自北軍退出長沙後,湘軍第一師師長趙恒惕便進入長沙。他抵長沙後,就接到湘軍總司令程潛的電報,令他掃徑以待聯帥。這所謂的聯帥,便是湘粵桂聯軍總司令譚浩明。
接著程潛抵達了長沙,於民國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接任湖南省長。
可是譚浩明也有電報叫他“勿得擅有建立,致涉紛歧。”
十二月八日,程潛自行解除湖南省長兼職。
十二月十二日譚浩明到長沙,十八日宣布“暫以湘粵桂聯軍總司令名義兼領湖南軍民兩政事宜。”
譚延闓在傅良佐入湘時被迫下台,下台前他就作了準備,等桂軍援湘,騙逐北軍出境,他就可以複職。
原來桂係一直是支持譚延闓的,趙恒惕是湘軍將領中擁譚的,而當時的省議會也以擁譚議員居多。
趙恒惕先到長沙原想支持省議會電請譚複職,或是再選舉譚為督軍。
程潛來電製止,以及程後來抵達長沙不做督軍而做省長,就是因為要留待“聯帥”譚浩明入省後決定。
不料譚浩明入長沙後,竟毫不客氣地“兼領湖南軍民兩政”。
這表示桂係想把湖南並入他們勢力範圍內。當時的情勢,湘軍內部不和睦,湘、桂軍之間也不和睦。
桂軍為了保全兩廣的門戶而援湘,打起仗來,湘軍在前,桂軍在後。占領長沙後,湘軍主張乘勢奪回嶽州,桂係則主張以占領長沙為止境。
當時嶽州城防司令是王占元所屬的第二師師長王金鏡。
桂係認為進攻嶽州就會破壞直、桂兩係的同盟關係,可能引起北方直、皖兩係由分而合。不進攻嶽州卻可利用直係牽製皖係,由此達成與北方的和平相處。
湘軍則認為不奪回嶽州,就守不住長沙,桂軍不肯支持湘軍奪回嶽州,顯見桂係的援湘不是為湘人打算。
桂係的“聯帥”譚浩明不僅不聽湘軍意見,且與駐守嶽州的北軍王金鏡簽定了各守原防的互不侵犯協定。
湖南人民紛紛要求驅逐北軍全部退出湖南,湘軍也一再請纓,要北攻嶽州,讓譚浩明很為難。便電請直係四督轉達北京政府,撤退嶽州的北軍。
其實直係四督早已破裂,直隸督軍曹錕已是征南軍統帥,桂係不是不知道,這樣做法隻是為了敷衍湘軍。
以上這些,都是督軍團在天津舉行會議以前的事。
這時馮國璋還想促成南北和議,責成李純直接與陸榮廷接洽。
主張湖南先行停戰,南軍不進攻嶽州,北軍也不反攻長沙。暫以七旬老人劉人熙為湖南督軍,一切問題留待和平會議解決。
馮暗示這是他能力所及的最大限度,否則他就無法阻止皖係的進兵。
桂係催促馮國璋下停戰令以期實現和平。馮則遲遲未予答複。
十一月二十六日,陸榮廷首先下了停戰令,接著又致電直係四督謂“已飭前方停戰,請極峰(指馮)速下停戰令。”
馮的停戰令本來早已擬就,忽然接到督軍團在天津開會的消息。隨後曹錕等十人聯名電馮,要求對西南下討伐令。這樣一來,停戰令自然無法下達,
十二月初,馮下了一道命令,既不是停戰令,也不是討伐令,是再任命譚延闓為湖南省長兼署督軍。
主戰派對馮的命令置之不理,仍然積極安排軍事行動。馮告訴段芝貴,要求大家靜候中央決策,采取一致行動。
可是主戰派卻說隻有下討伐令才能取得一致行動,如果不下討伐令,我們也要進兵。
民國六年十二月十五日馮國璋邀請段祺瑞和王士珍到總統府舉行會議,希望大家能取得一致意見,避免北洋派分裂。
段祺瑞表示除了下討伐令而外,彆無他法。
王士珍則兩麵敷衍,不發表實質意見。馮本想在會議中聯合王士珍說服段祺瑞,沒想到王士珍如此滑頭,結果反被段的氣勢壓製。
十二月十六日,在段和主戰派壓力下,馮國璋發表電令。派曹錕、張懷芝為第一、第二兩路總司令。這個人事命令,不以命令發表,而以電令發表,馮有特殊用意。在他看來,總統命令不能出爾反爾,而電令則隨時可以變的。他掩耳盜鈴地認為,這樣就即可以敷衍主戰派,也能對南方有個交待。
不下討伐令而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實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