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主站派可不管電令還是總統命令,馮國璋的電令發表後,曹錕和張懷芝立刻要求發給南征軍費二百萬元。
各省軍閥也在對南用兵的大旗下下紛紛催索軍餉,截留稅收,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
馮國璋對主戰派隻能是步步退讓。
民國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馮國璋特派段祺瑞為參戰(歐戰)督辦,派段芝貴任為陸軍總長。
同一天還下一道手令,以後關於參戰事務均交參戰督辦處理,不必呈送府、院。
馮的本意是這樣就可以和和段劃分了勢力範圍,對外問題交段處理,對內問題由他主持。希望彼此各行其是,互不乾涉。
段也很樂意做這個參戰督辦,因為他深知督軍團是一種利害結合,張勳複辟前車可鑒。如果他自己無可用之兵,則一切是空的。
做了參戰督辦,就可以利用日本軍械和借款,暗中建立自己的軍隊。
段祺瑞就任參戰督辦後,督辦公署正式成立。以靳雲鵬為參謀處處長,張誌潭為機要處處長,羅開榜為軍備處處長,陳籙為外事處處長,衛興武為副官處處長。
不知是是小徐出的主意還是段祺瑞自己想到的妙策督辦公署聘政府各部總長為參讚,次長為參議。於是,這個督辦公署成了內閣以外的另一政府,
事實上段對出兵國外作戰並無興趣,而是想利用出兵之名,編練一支可以由他自己控製的參戰軍。就如當年袁世凱在洪憲時期,編練模範軍一樣。
馮國璋本意是要把段祺瑞的權力限製在對外問題上,結果適得其反。
參戰督辦並不隸屬內閣,他的一切決定可以直接發交有關各部辦理。對內可以發號施令調動軍隊,對外可以憑借這個機構直接取得外援。糊裡糊塗中軍政大權反而因此而落在段祺瑞手中。加之王士珍的無為,結果自這個參戰督辦公署成立後,內閣倒有些名存實亡了。
這樣一來,馮想剝奪段的權力,和逐段下台的一切努力都化為了烏有。
有說直係和桂係之間曾有秘密約定即直係在北方推翻段內閣、取消臨時參議院;桂係則在南方推翻護法的軍政府、取消非常國會。然後南北統一召集新國會,推舉馮國璋為大總統。馮國璋和黎元洪都乾的是袁世凱的任期,已經快到屆了。
在段內閣垮台後,天津會議後讓主戰派成為主導,直係並不能掌握北方的局勢。這使得桂係,不能不對取消廣州的護法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行動,不敢擅行。
主戰派威脅叫囂要他對南方下討伐令,而桂係則催促他下停戰令。馮國璋在兩難中想出一條出路,他密令李純電勸陸榮廷取消兩廣自主。
兩廣取消了自主,主戰派便師出無名,這樣就可以實現南北休戰。
桂係鑒於段內閣名倒而實不倒,主戰派勢大,堅持北京政府先下停戰令,然後召開南北和談以達成南北統一。
陸榮廷向李純表示隻要北軍退出嶽州,桂軍也可以從湖南撤退回粵。
馮國璋為了表示對桂係的讓步,十二月二十一日,馮下令任命李靜誠為廣西省長。李靜誠是廣西督署的參謀長,任命李靜誠為廣西省長是陸榮廷的意見,這是馮對桂係作出的姿態。
李靜誠則隨後向北京政府保薦張德潤為政務廳長,這表示桂係已經事實上取消自主了。
李靜誠(18671944)廣西武鳴人,壯族。清末貢生。多次鄉試落第後改學刑名,進身仕途,先後在府、廳、州、縣衙門充當幕僚,掌管刑名、錢糧、文案十餘年。
清宣統三年(1911)五月,隨龍濟光到廣東陸路提督衙門供職。
辛亥革命後回廣西追隨陸榮廷,曆任南寧軍政府副秘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秘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省長公署財政廳廳長等職。曾積極參與討袁護國運動。
桂係不但先下了停戰令,還間接表示了不繼續作戰。“聯帥”譚浩明在答複漢口和南昌兩個商會的電報中特彆強調和聲明,南軍決不侵犯湖北和江西。
直係的湖北督軍王占元為了配合桂係的行動,也請求北京政府準其調回第二師,以新開到嶽州的第十一師師長李奎元接任嶽州城防司令;這些都表示直、桂兩係的合作關係正在積極加強。
繼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的電令後,馮國璋曾發出一電“前因湘事失敗,欲利用停戰之名,騰出時間以籌軍備。”並以大元帥名義電令各軍分途出發,表明他也是個主戰派。但十二月二十六日馮又忽然下了停戰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