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美育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1章 美育(2 / 2)

為鼓勵北大學生向德、智、體、美全麵發展,他發動師生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各類社團,學校為之創造條件。

1917??年??7??月,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成立,陳師曾、賀履之、湯定之、胡佩衡等都是初創時期的導師。

這個名師雲集的美術社團組織,在推動中國美術教育從傳統向現代轉化的道路上影響深遠。

後來的美術大家李苦禪,就是在這裡遇到徐悲鴻,並得到了藝術的入門教育。依舊是這些老師,依舊是在蔡元培的倡導下,一年後共同成立了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如今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

由於蔡元培的發起與鼓勵,1918年在北大成立了音樂研究會,聘請著名音樂家蕭友梅為導師。1922年成立北大的音樂傳習所,宗旨是培養音樂人才,國樂專家劉天華是音樂傳習所的導師之一。傳習所師生經常舉行音樂會,並出版《音樂》月刊。

文學藝術社團、文學研究會、書法研究社等也紛紛成立。

後來,張競生還發起成立了審美學社,出版審美叢書。

這種由蔡元培倡導在講堂之外展開美育的活動方式,成了北大的一個傳統。

在很長的時間裡,進入北大的人都能親身感受到這種課外的藝術氛圍。國樂社、交響樂鑒賞會、文學社、新詩社、戲劇社等一到下午社會活動時間,就各自活躍起來。

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又成立了由王朝聞、宗白華任指導的文藝美學研究會,公開出版《文藝美學》論叢。這要歸功於蔡元培美育精神的鼓舞。

正如梁漱溟在40年代所作《紀念蔡元培先生》一文所說“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問,不在事功,而隻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全國,收果於後世。”

蔡元培的美育精神影響之大,乃這種緣由。

對於美育方麵的人才,蔡元培更是格外愛惜。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無一例外均得助於蔡元培的提攜。

他在法國就慧眼識人,不遺餘力幫助林風眠,資助其生活。1928年更是不拘一格任命,28歲的林風眠為國立藝術院首任院長,造就中國最年輕的一位大學校長。

23??歲的徐悲鴻因時局動蕩無法完成赴法的行程,滯留北京,也被求賢若渴的蔡元培請到北大,成為外國畫部的導師。

民國著名女畫家、蔡元培最疼愛的女兒蔡威廉也任教於國立藝術院。

教務長林文錚娶了蔡威廉後,蔡元培對女婿說“你不要從政做官,把一生精力投放在藝術事業中去,就在這裡乾一輩子,幫助林風眠把學校辦好,他一個人是很難辦下去的。”

雕塑家劉開渠原本是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係畢業生,在大學院當抄寫員。他對蔡元培說自己想出國學雕塑。1928年蔡元培就將他以“駐外著作員”身份派往巴黎,月薪80元。

他在巴黎國立美院學業有成時,蔡元培又適時來信“國內的雕塑事業需要人才”。他的召喚讓劉開渠1933年歸國,後成為新中國雕塑的奠基者。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說蔡元培“在學術上也支持了無數的人,功德無量”。這位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開拓者,直接促進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係的形成。“社會正在變革的時期,蔡元培推動了美育極大的發展,他是做這個事情,效果最大的一個個人”。

隨著美育實踐的逐步推進,蔡元培越來越意識到,美育決不限於藝術教育。

他對美學、美育、美術三者作了區彆。提出了美育不同於美術廣義的美術,包括了所有藝術,範圍不同,作用也不同。藝術裡包含了真、善、美,文學的道德功利更為明顯。美育則在怡性悅情,陶冶感情,培養美的精神,塑造純潔的人格,但美育的範圍卻要比藝術教育廣泛得多。

美育的工具,離不開美的對象,而美的對象廣泛存在於世界上,所以,美育的途徑十分廣闊。

針對當時文化教育界普遍把美育和美術混為一談的這種傾向,他特彆地指出“有的人常把美育和美術混在一起。自然,美育和美術是有關係的,但這兩者範圍不同。”不同在那裡呢?“美育的範圍要比美術大得多,包括一切音樂、文學、戲院、電影、公園,小小園林的布置,繁華的都市例如上海,幽靜的鄉村例如龍華等等,此外,如個人的舉動例如六朝人的尚清談,社會的組織,學術團體,山水的利用,以及其他種種的社會現狀,都是美育。”

這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種現象,從社會上的人文現象,精神現象,一直到自然現象,都可能成為美的對象。美育可以運用這些美的對象,作為美育的手段,因而美育的範圍無比廣泛。

北大在蔡元培的推動下,對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麵的教育,顯著改變了學生的精神麵貌。


最新小说: 隨母改嫁成團寵,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大明我瘋狂死諫! 惡雌不願當團寵,四個大佬修羅場 從縣委書記問鼎權力巔峰 [足球]馬爾蒂尼與主席的閨女 魯王宮成了5A景區?你膽夠肥啊 九陰九陽 替小師妹頂罪,叛宗後大師姐賊瘋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