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中鵠的_原來不一樣_线上阅读小说网 

不會中鵠的(1 / 1)

原來不一樣!

西方科學家也獲得一個與此類同的結論,那確是很有趣的事。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前,西方科學家把宇宙萬物歸納為兩個基本元素,說這兩個元素是恒久常存的;一個叫做物質,另一個叫做能。愛因斯坦用數學方法證明,將這兩個元素統一了起來。他說物質也是能的一種形態、正和電是能的一種形態,光是能的一種形態等一樣。他由此下結論說,宇宙萬物萬象都隻是能的各種不同的形態。可是我們如進一步問,什麼是能的原來性質呢?你能拿出能的本體來給我們看看嗎?雖然我不敢武斷地說西洋科學家的所謂能,同於佛法的所謂「空」,至少我說能的本體也是沒有固定形狀,無法捉摸,類似於「空」。

第三個方法,我叫它透視分析法。

佛陀用禪那來實施這種方法,我們沒有這樣的功夫,不容易照辦,幸好現代的科學成就了許多工具儀器,可以大大地幫助我們了解這個透視分析法。

讓我們再來談談這張電磁光譜(見圖2)。我們知道,人類的肉眼隻能看到宇宙中這個在譜上叫做「可見光帶」的很小的範圍。但是靠某種儀器的幫助,例如紅內線儀、x光、顯微鏡等,現代人已能夠看到「可見光帶」以外的若乾宇宙領域。為了更容易幫助諸位透徹了解起見,請諸位再看這張圖表(見圖3)。這張圖表所顯示的是,藉不同的儀器、在不同的電磁波長下所看到的一個通常我們所謂的人。我在這張圖表上標明了一到五。在「1」底下,諸位看到一個主要由紅、黃及綠三種顏色所構成的形象,那是藉紅內線儀所看到的人的樣子。在「2」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儀器所看到的人。在「3」底下是透過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見了,然而骨架仍在。接著一個標明「4」的,是用顯微鏡所看到的人身各部分的分子構造圖。最右邊標明「5」的是一片空白。

(圖3不同工具前麵的同一個人)

諸位看了這個圖,請不要誤會,說這四個圖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實體,它們是同一個人。也不要誤會,認為從左到右它們占據著不同的空間。實際上,它們是在同一個空間裡的。為了再說得清楚一點,請諸位把我當作我所談的那個人。請試想像,如果諸位的眼睛能看到紅內線,那麼諸位所看到站在這裡的我便是紅、黃、綠三色組成的形象。現在,再改用諸位日常使用的「儀器」來看,在諸位的肉眼裡,我的身體顯現出來了。再想像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麼皮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諸位現在看見的,便隻是我的骨骼。再換另一種儀器──顯微鏡的眼睛──來看,現在站在這裡的則是一個複雜的分子結合了。我們更進一步深入探討,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分子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則由質點組成,最後一切質量都可以轉變成能。能的原本性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抓不到,無形無色,無從捉摸的。讓我們稱它為「無形之形」,這個就是「五」底下的空白處。

請諸位注意這一事實我仍是同一個通常所謂的人,但現在卻以不同的形象在諸位的麵前呈現──一個彩色的影像,一個肉體,一架骨骼,一個分子微體的結合,以及諸位從各種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許多形態。最後則是無形之形。

這第三個方法──透視分析法,也引到同樣的結論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可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學家稱它為能,而佛陀稱它為「空」。

有一點極其重要,要請諸位注意,前麵我所說的都是意識理解,而「空」卻是直接的經驗境界。容我重複地說一遍「空」是直接的經驗境界。據說當一個人達到那境界時,他便會經驗到一種極大的快樂感,比一般人所經驗到的任何快樂感都要強幾百倍。不僅這樣,「空」是一種沒有變動與無常之感的境界。

現在讓我再推進一步。諸位都知道,認識了人的痛苦是導致悉達多太子放棄宮廷生活,做一個苦行僧,去尋求人類解脫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類的八苦──苦在梵文裡是duhkha。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彆離、怨憎會、求不得和無常(也即是五蘊熾盛)。我沒有時間為諸位更詳細地解繹八苦,但是,如果諸位細心地將它們分析一下,就可以斷定,這八苦統統都跟我們所具有的肉體,以及我們稱為「自我」的意識有關,或者也可以說,肉體和「自我」意識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顯而易見,在「空」的境界中,肉體與「自我」意識已不再存在,苦又怎麼還能存在呢?當一個人達到那種境界時,宇宙萬物,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成「空」觀。所有人類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執著,這種人我們說他擁有了慧眼。

這就像忽然從一個極沉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愛子不期而遇的心境;這就像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大海中絕望地航行時,忽然發現一條地平線時的狂歡。這些是佛經上對一個人得到慧眼時,所經曆的大喜悅的一點描寫。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達到了這種境界。在佛教裡他們被稱為阿羅漢,他們已是聖人。然而佛陀卻向他們發出嚴厲的警告「不要停頓在慧眼上!」佛陀指出,人的最大的病是執著;當人隻有肉眼或天眼的時候,他把不完整、易變的,因而也是虛妄不真實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恒久的、真實的。他就執著於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這是一個極端。可是當一個人用慧眼看見了宇宙萬物是無常的、不真的、「空」的時候,他喜樂留戀於這個「空」的境界,這就成了對「空」的執著,是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對「有」或對「空」,一旦有了執著,那個構成一切無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識便不能完全絕滅,人也就不能澈底解脫。因此,法眼的獲得乃是佛法中再進一步的教旨。

法眼

什麼是法眼呢?一個人得到了慧眼之後,能不停滯留戀在「空」的境界裡,卻體認到雖然他在不同的境界裡所看到的都是虛妄不實的幻相,然而對那一個境界而言,這些幻相即是真的,這個人得到了法眼。

現在讓我們再參考第二個圖表。一個隻有肉眼的人會堅持隻有肉眼所看見的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對其他境界的知識。一個擁有天眼的人會說紅內線的形象、肉體、骨架、分子的複合體等等都是真的,並執著於這一切。一個擁有慧眼的人看出這個圖上的一切形象全是無常、無實體和虛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真實恒久的狀態,因此便執著於「空」。

現在一個擁有法眼的人會說,雖然這一切形象確實是無常、虛妄的假相,它們卻不是與「空」分得開的另一實體,它們都是同體,然而就它們所在的境界領域而言,它們全都是真的、實有的。

「空」的直接體驗給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雖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自己的境界領域裡卻是真的這一點認識了,那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無條件的、無差彆的、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我們認為這種人擁有法眼,在佛教裡則稱他為菩薩。

一旦一個人達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對「空」的執著,無條件、無差彆、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便自然而然地從一個「空」的直接經驗裡產生出來,那真是人類的奇跡,也因此使得佛法成為最獨特、最精深的實踐教義。

讓我告訴諸位一個故事,用它來說明得到慧眼的阿羅漢與擁有法眼的菩薩間不同之處。

一座大廈失火了,隻有一個導向安全的門。許多人──男人、女人、小孩──在這大廈裡玩,他們之中隻有少數人知道火災的危險。這少數知道危險的人,努力尋求一條出路。路是又長又難走的。最後他們衝出濃煙,出了大廈,當他們再度在戶外新鮮的空氣裡呼吸時,他們是如此地高興,以致他們就隻是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個人,不這樣想。他記得許多人仍在這大廈裡,而不明白火的危險;而且即使他們明白了,他們也不知道通到門口的路。所以,他不顧自己的疲倦和危險,一再跑進大廈,去引導彆人走出這危險地方。

這個人就是菩薩。

另一個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rofhotonsith,他的中文名字是施錫恩)在他的傑作《人類的宗教》裡介紹給西方的讀者。故事是這樣的三個人為了到遠地尋寶而旅行橫貫沙漠。他們在烈日下走了一段很長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個蔭涼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來解他們的焦渴。忽然,他們來到一個有圍牆的莊院。他們之中一個人爬上牆頭,高興地喊起來,就跳進了那莊院,第二個旅行者跟著也跳進了莊院。接著第三個旅行者也爬上了牆,他從那裡看到一所美麗的花園,在棕櫚樹的蔭蔽下,還有一個有噴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黃沙的景況下,這是何等的誘惑!正當他要跳進莊院去的時候,他想起還有許多許多的旅行者仍舊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裡拖著沉重的腳步旁徨,不知道有這個綠洲。他終於拒絕了跳進莊院的誘惑,忍耐著一切的苦,再爬下牆來,回到那漫無邊際、熾熱的沙漠裡,去接引彆的旅行者到這個蔭涼休息的地方來。

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難了解,這第三個人是菩薩。

這裡必須指出這樣的慈悲並不是表麵的,而是發自內心,深不可測的。它沒有諸如「因為我喜歡你」或「因為你服從我」一類的先決條件。它是無差彆的、無條件的。這種慈悲和愛是從「空」的直接體驗而生,是從完全調和、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執著的境界而生。

為了幫助各位更正確地了解法眼,我必須提出非常重要的兩點。

第一,法眼能觀照真理的無限方麵。正如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天文學家指出許多銀河、恒星、行星等等一樣,在「空」的體驗中看出無窮無數的境界,無窮無數的天堂、人間,無窮無數的有情眾生和不可計數的活動。

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薩是沒有執著的。在《金剛經》裡佛陀一再地說,當菩薩救度眾生時,他對主體,例如「自我」;對客體,例如「你」;對其餘的事物,例如行為;或對時間的概念都沒有任何執著。因為如果菩薩對任何事物有絲毫執著,他便不能稱為菩薩。

說到這裡,我希望諸位對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這四種眼已經有了清楚的觀念。下麵是禪宗裡兩首有名的偈及關於它們的故事。

中國唐朝時候,有一次禪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們都寫一首偈給他看,以顯示他們對佛法的了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評論說,神秀隻到了門口,還沒有登堂入室。

一個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內。雖然他沒有接受過五祖的教誨,卻是一個有大利根的人。當惠能聽到這首偈時,他不以為然,便說「我也有一首偈。」於是就宣讀他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並證到大覺大悟,成為禪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他對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誨。雖然沒有這樣的記載,我敢說,六祖會毫不猶疑地告訴一個來求教的初學者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現在我想問神秀是用了那種眼作他的偈?惠能又是用了那種眼不同意神秀而念出他的偈?為什麼在他成了六祖之後,他卻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來教人?現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種眼呢?我不回答這些問題,願意把它們留給諸位,以便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佛眼

現在我們來談談佛眼。

到此為止,我算勉強說了一些關於前四種眼的解說。可是關於佛眼,我確實無法說什麼,因為無論我說什麼,都是隔靴抓養,。


最新小说: 世界明星之王 規則怪談:我的妹妹不對勁 無限 考公後,我靠美食係統殺瘋 重生97,平平淡淡才是真 朱門辭:瑾王爺的仵作妃 神詭世界,我有特殊悟性 我在星際戰場撿天賦 山村野醫 火影:是,宇智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