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不一樣!
觀念上轉變過來了,一定要落實到生活。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看所有一切眾生是自己一家人,人與人要互相尊敬,宇宙原本就是個多元的,決定不能分。這些年來,我們有機會跟許許多多宗教接觸,也有密切的往來,我跟所有的宗教處得都非常好,為什麼?我尊敬他。我到基督教堂我拜耶穌,我到伊斯蘭的教堂我敬真主,我到印度教堂我頂禮大梵天王(他們的神是大梵天)。我跟我們同修們解釋我拜的是佛陀。他說那不是耶穌,怎麼是佛陀?我說你們不是天天念《普門品》,那白念了!《普門品》裡頭不是說“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要是換句話說,應以耶穌身而得度者,他不就現耶穌身而為說法嗎?耶穌明明是佛的化身!真主也是佛的化身,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你打開《華嚴經》你就看到了,全是佛菩薩,你怎麼能分?你要分,你就沒有看破。為什麼?你不認識,佛菩薩變一個臉你就不認識了。佛菩薩很會變臉,變各式各樣不同宗教的神聖之臉,全是一個人。我懂得、我明白,他不明白,我要帶頭去做。對他們來講,我跟基督徒講,我這樣講他們不服;換句話講,釋迦牟尼佛是耶穌的化身!他高興了,他非常高興。跟穆斯林講佛祖菩薩都是真主的化身。他怎麼不高興?皆大歡喜!所以希望同修們要有真智慧,放下分彆執著,分彆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不能夠超越輪回,塵沙煩惱不斷,不能超越十法界,必須要把分彆執著放下。
宇宙是一家人,不要再分彼此,一定要叫大家都歡喜。“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句話你們在經文裡讀過,你會不會用?要會用才行。讀了這個經文,實際生活上用不上,那你不叫白讀了!這個不是佛的意思。你背得再熟,講得再好,佛菩薩也是搖頭歎氣,你沒有學到,學了要會用。
所以我常常比喻,我們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寺院庵堂都是佛弟子,如果說“我是真的,你是假的”、“我是正,你是邪”,這個過失非常之重,《瑜伽菩薩戒經》裡麵的重戒就是自讚毀他,你犯了重戒。我學淨土讚歎我淨土好,禪宗不好、密宗不好;我學大乘,小乘不好。小乘、禪宗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你說它不好,是不是毀謗釋迦牟尼佛?你已經在謗佛、謗法、謗僧,你已經造了阿鼻地獄的罪業,你還自以為修行不錯,自以為將來還能夠成佛作主,全都錯了。這些實實在在講,平常沒有人給你講,自己讀的經太少,對於經的義理沒有能夠深入,造成這些誤會,不能不知道。
所以這個三福,我把第一條前麵兩句落實在《弟子規》,後麵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我們也詳細講過一遍,大家要認真學。《弟子規》、《十善業道》落實了,這三福第一條你有了。展開經卷看到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才有份!否則的話,那個“善男子,善女人”你沒有份,你在外,你想想看多難過!那這個《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不能不學,這個還不是正式的佛弟子,世間善人。
第二條這才學佛、入門了,“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佛弟子的條件是什麼?世間的善人。世間不善人都不能做佛弟子,所以頭一個要把你變成世間善人,然後你才能正式接受佛法的教學。因此這一條,在家的優婆夷、優婆塞要落實在《五戒經》、《菩薩戒經》;出家的同學要落實在《沙彌律儀》,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如果你做不到,你自己要清楚必定墮地獄,為什麼?你穿上這個衣服,你冒充佛弟子,破壞佛的形象。破壞佛的形象這個罪跟破和合僧是相同的,破和合僧墮阿鼻地獄,你破壞佛教形象,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
所以戒律最重要。佛教化眾生,《大藏經》的編排就是經律論三藏,三藏是以戒為基礎,沒有戒哪來的定?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一定要記住。如果把戒律疏忽掉了,你走的是地獄道,不是佛道,你來生人天都得不到,餓鬼畜生都得不到,肯定是地獄道。所以這個衣服不好穿,自己一定要小心、要謹慎。你們跟我,我都跟你講清楚了,將來你們墮阿鼻地獄不會怪我,“法師曾經說過,我沒有聽”,我沒有責任;我如果不說,我對不起你,我有責任,“當時法師為什麼不教我?害得我墮地獄”,那我就有罪了。我都講清楚、講明白了,責任你們自己承當,個人要負因果責任。
在家、出家要重視戒律,離開戒律就不是佛弟子。儒家講禮,離開禮教,儒就沒有了;離開戒律,佛就沒有了。我們今天要恢複儒、恢複佛從哪裡做起?從禮、從戒,從這上麵做起。我們不要求彆人,要求自己,先求自度,自度就是度他,你做出一個好的榜樣,自自然然能影響彆人。你影響一個人,你就度了一個人,影響兩個人就度兩個人,影響不了是自己沒有誠意,自己沒有認真去做,真誠去做一定會起影響的作用。所以第二條(三福的第二條)落實在淨戒之中,清淨持戒。
第三條,“發菩提心”,菩提是梵語,翻譯中國意思是覺悟,一定要有覺悟的心,實在講就是三皈的落實。一切時、一切處決定不迷惑,決定不受外麵的誘惑,不受環境的影響,你就叫得三昧了;念佛人來講,你的功夫成片。要怎樣才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誘惑?初學同修們一定要懂得避免接觸。我這幾年來,你看我生活得很快樂,我活得很自在。我跟諸位說,世間事我什麼都不曉得,我從來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與媒體完全脫節了,我有時根本不曉得今天是幾月幾日、是幾點鐘?沒有了,心才清淨!天下太平,天天天下太平。
所以人為什麼不老?年月日沒有了,時間沒有了,他就不老了!你們有年月日,你們有時間,一年一年會老,我沒有了。所以這些東西儘量避免,我們要看什麼?看佛經、看儒書、看聖賢書決定有好處,我們天天跟聖賢人在一起,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要跟世間人在一起,現在世間人,好人少,妖魔鬼怪多,很可怕!這就是少,清淨。
古時候儒跟佛的教學都一樣,寺院、學校(從前學校叫書院)都是建立在深山人跡罕至之處,原因就是跟社會隔離,讓你在這個裡麵得清淨心,身心清淨修養你自己。現在我們沒有這個福報,為什麼?古時候那些寺院叢林現在都修了馬路上去,還有纜車上去,觀光遊覽的客人一天到晚絡繹不絕,清淨莊嚴的道場被破壞掉了,現在沒有地方修行。
我找到一個小城(小城市)在山上,很多人問我(不隻一個)你為什麼選擇在這個地方?實在講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現在人都不知道,這個小城隻有八萬人,在山上,沒有娛樂的場所。小城的人,生活非常樸實,他們早晨三、四點鐘起床,晚上八點鐘睡覺,商店大概都十點鐘開門,下午五點鐘就關門了,街上人跡都沒有了,清淨!我選的這個地方。如果那個地方熱鬨場所多,遊樂場所多,我們這些年輕修行人就會受乾擾,你那個心不定常常去逛一下,要知道那個地方去逛一次,一個星期都恢複不過來,你說多痛苦,你怎麼會成就?所以道場不能不選擇。
實在講,我可以選擇更好的環境。但是我們居住在大城市,我們有許許多多地方不太方便,還是離不開物質生活,所以不得已選擇在這個小城,絕對不選擇在大都會。大都會裡頭修行太難太難,那個妖魔鬼怪天天給你二十四小時招手,你能不動心,不是容易事情。
覺心就是一切時、一切處有高度的警覺,我們才能夠保護自己,才能成就自己,這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也就是中國人常講的“立誌”,非常重要。現在世間災難很多,我們自己要想一想,我生在這個時代,我是來接受這個災難的,跟這個災難同歸於儘的?還是來拯救這個災難的?這樁事情就在自己一念之間,你一個念頭錯了,你這一生來是受果報的。佛在經上講得很好,人生酬業。人生在這個世間來乾什麼的?酬償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報。過去生中修福,你這一生來享福的;過去生中造惡,你這一生是來受罪的。人生酬業,這是講一般眾生。
如果你有緣,你有善根有福德接觸到聖賢的教誨,你可以改變。佛家不是宿命論,命運是操作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改造命運,我們可以作聖、作賢。所以立誌要作聖賢人,這個就是佛家的發菩提心,我們一定要發心、要立誌,要作佛、要作菩薩,這就對了。為什麼我們今天的心還是浮動的?常常被外麵影響?被外麵牽著走?你誌沒有立,你沒有堅定的誌願。果然有堅定誌願,不會受動搖,你這一生當中肯定有成就。
“深信因果”,深信因果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首先,一定要深深相信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世出世間實在講,講穿了就是一個因緣果報,連佛法也不例外,佛法也是因緣生。
佛家也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何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三個性質不空,第一個是“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拿植物來比喻,桃,桃核是因,種在地上它會長成桃樹,長成樹之後又結成桃了,那個因就又變成果了,這是因果轉變不空,這是一個特性。第二個特性?“因果循環不空”,因果永遠在循環,六道輪回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要看清楚。所以從它的轉變,從它的相續,第三個是“因果相續不空”。所以說因果不空講這三個性質。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真的是膽大妄為敢造惡業,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了;菩薩聰明,知道那個惡的果不好受,起心動念這是因,他在這裡做功夫,要學。學佛,佛的心純淨純善,沒有一絲毫不淨不善。你看佛在《十善業道經》告訴龍王,龍王是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代表。告訴龍王,就是告訴我們大家,“菩薩有一法(有一個方法),能離一切世間苦”,我看到這句經文眼睛都張大了,這個太難得了,有一個方法能夠脫離一切世間苦,這一切世間苦是講的九法界,這個太重要了!
這個法是什麼法?佛說“晝夜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觀察善法”,你的行為善;“念念令諸善法增長”,善法天天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你看看,這樣就能夠離一切世間苦。佛說得清楚、說得明白,簡單扼要,我們要記住。為什麼不做善人?我們修淨土、修淨業,為什麼不修清淨?所以我們的心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淨夾雜,我們要修的是純善純淨,這個樣子,你很快就能夠把你自性裡麵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就恢複了。
了凡先生轉命運也是最初是修十年,沒有十年功夫不行,這個十年是基礎教育。十年過後,你就會得自在,你就會得歡喜,真的煩惱輕、智慧長,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裡麵還有一層很深的意義,那就是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心想事成”這個話也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是心想事成。現在這個世間,人心想的錯誤,為什麼?天天在想第三次世界大戰,天天在想災難,所以戰爭、災難都來了。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希望我們學佛修行的同學從今天起把念頭轉過來,救自己、救社會、救這個世界苦難眾生、救這個劫難。我們從今之後,不想戰爭、不想災難,天天想佛菩薩,天天想十善業道、想善,天天想清淨、想覺正淨。你隻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那個境界就會轉,境隨心轉,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想戰爭、不要想災難、不要想世界末日,這個劫難就能夠化解。但是要人去勸,還得人相信才行,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了。佛法裡麵常說共業裡頭有不共業,我們學佛的同修要做一個帶頭人,帶什麼頭?消除世間劫難,化解世界末日。這在理論上是有根據的,佛經裡頭講得很明白、很清楚,宇宙生命這個神聖一切的起源,《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釋迦牟尼佛兩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常常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真的懂得、你真的會用,這個功德利益太大了。
人不要想老,你就不會老,為什麼會老?天天在家裡想老,想老他就老了。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有不少的同學,過去同事朋友,他在有工作的時候他什麼都忘掉,每天忙著工作,到一退休的時候,工作沒有了,年齡到了,老了、退休了,退休之後兩年沒有見麵,偶爾一見麵,我一看他至少衰老了十幾年,什麼原因?他退休之後沒有事情做了,天天在家裡想我老了,我老了。果然就老了,老化得好快!隨著老他就想到病,沒有病想出許多病出來,這一檢查果然什麼毛病都生。所以從哪來的?老、病、死都是從想來的。你要不想,跟你說人不會老、不會生病、也不會死。
光有子光、母光。凡有相的光明,都是子光。眼前的燈不是物理世界的子光。假如將燈熄了,一片黑暗,黑暗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在電燈光中念佛,燈熄了,就在黑暗中,照念下去。念久了,自性心光發出,與“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光融接了,在黑暗中也自發現光明照耀,這種境界,不是想像所得。
佛陀的教育是神聖智慧的教育,所以我們不能夠隻顧自己不顧彆人,那是錯誤的。所以最後一句“勸進行者”,那就是幫助彆人要勸導彆人,自行化他。勸導彆人要有智慧,要有高度的藝術,我們今天講的技巧、藝術,這些東西全都在經典裡,你不在經典裡,你學不到。我們知道現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哪一個行業,哪一階的人物,每天都遭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些難題愈來愈多,真的是叫焦頭爛額,我們看到可憐,這佛經裡麵常講“可憐憫者”。其實這些問題解決的方法都在經論裡頭,可惜他不讀經,他要讀經沒有一樣不能解決,而且輕而易舉問題就解決了,不是難事。
“彌”是時間、壽命、無限的延長、延伸、連續綿遠.無儘止的延續、伸展。
現代的醫學也發現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醫生給病人治病,病人對醫生有信心,醫生對病人有信心,是信心治好了病人,你同不同意?信心。再高明的大夫,你對他沒有信心,他給你開的藥方治不了你的病。你才曉得,這個在佛法講什麼?緣。什麼叫緣?信心是緣。你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那最糟糕了,佛都幫不上忙。所以首先自己對自己要建立信心,要建立“淨業三福”,要在這上奠定根基,然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難有成就,這都是跟你講因果的關係,深信因果。
“陀”是光明,無限的光明,乖量的光明,無邊無際、無儘的光明.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接著佛教導我們“讀誦大乘”,這就是天天要讀經。天天要讀經,你所修學的經典非常重要,一天不讀經,一天跟佛遠離了。你必須要知道,你要是離開佛菩薩,你必定跟妖魔鬼怪接觸,哪些是妖魔鬼怪?增長你的貪瞋癡的。幫助你造作惡業的,那都是妖魔鬼怪;勸你到遊樂場所的,那是妖魔鬼怪;勸你吃喝玩樂的,那都是妖魔鬼怪。你要認識他,不能上他的當。所以天天讀誦大乘,這一點非常重要。
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講“三日不讀聖賢書,麵目可憎”,那是從前那個時代,還能夠保持三天的時間。現在不行了,現在一天都保不住了,天天要讀聖賢書,一天不讀聖賢書,你就變成妖魔鬼怪了。讀聖賢書能夠契入聖賢的境界,你才能夠享受到真正的樂趣,契入聖賢的境界跟世間人相處沒有妨礙,正是《華嚴》裡麵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你就得大自在了。跟世間人相處什麼樣叫做無礙?決定不受他影響,決定不受他誘惑,我們還有能力幫助他,影響他,勸導他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