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煤改”以培育現代大型煤炭企業和煤炭集團為主線,由俗稱的“5+2”,即山西省五大煤炭集團和兩個煤炭貿易集團主導,淘汰企業生產規模低於300萬噸、單井生產規模低於90萬噸的“小煤礦”。
這次煤改被批評為“國進民退”,特彆遭到了投資山西煤礦的浙江商人的反對。作為分管煤炭工業的副省長和煤礦企業兼並重組整合工作組副組長,陳川平直接負責了對浙商的反擊。
2010年1月5日,山西省政府和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舉行了新聞通氣會,陳川平代表山西省政府說,大規模兼並重組之後,山西形成了股份製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並存的辦礦格局,國有、民營、股份製企業占比為2:3:5。山西境內的煤炭企業主體已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形成了四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三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集團。
陳川平表示,在重組過程中,政府以資產為紐帶,“兼顧了各方麵的利益”。對被兼並重組的資產,依法進行評估,由雙方協商確定轉讓價格或作價入股。對被兼並重組煤礦采礦權價款,在退還剩餘資源量采礦權價款的同時,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陳川平還說,重組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僅剩100家尚未完成采礦許可證變更的企業,春節前要全部做到位,重組“勝利在握”。
浙商之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怒斥陳川平“睜眼說瞎話,全是假話!謊言!”他們駁斥說,山西政府的補償不足浙商實際投資的50,合同上也沒有賠償條款,沒有具體補償金額,補償款也不是一次性付給被兼並企業。浙商資本投資促進會作為回應,把山西和迪拜提名“2010浙商投資預警區域”。
陳川平對此十分不屑。曾經也是企業家的他私下說,哪裡有企業這樣要挾政府的。
一邊是逼民企退場,一邊是邀央企上場。一位熟悉這輪“煤改”的山西專家告訴財新記者,現在回頭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權力不受約束,貽害無窮。在煤改初期,參與方案論證的專家們曾經建議,煤礦交易要陽光化操作,實行招拍掛,“但實際情況是,從煤炭有償使用試點,到煤炭行業大規模兼並重組,操作過程中沒有一個是招拍掛的,都是協議出讓”。
“在這種製度黑洞中,形成的錢權交易金額巨大。”不過該專家也認為,對那次重組要一分為二看,至少山西煤礦礦難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
襄汾潰壩事故後接手安全生產的陳川平,在王家嶺礦難搶險中儼然成為英雄,得到多家的稱讚。
2010年3月28日,山西臨汾的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一切為了救人,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陳川平說。搶救發生了奇跡,救援人員六天多後才聽到井下礦工的回應,曆經八天八夜,居然有115人被救。礦難搶險總指揮的陳川平,穿著軍大衣,經常蓬頭垢麵地出現在現場,對救援所需的營養液都親自過問。
當年5月底,山西電影製片廠高調宣布,要把這次礦難大救援拍成電影《八天八夜》,著重描寫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地堅持和努力。電影創作者說,支撐救援奇跡的背後,“是生命對生命的眷顧,民族對個體的翼護,國家對公民的責任”。製片方計劃投資1000萬元做三維特效和搭建井下作業場麵,由曾創作電影劇本《生死抉擇》的著名編劇賀子壯執筆,獲過電影“百合獎”的導演高峰執導,選擇國內一線演員出演,計劃向國慶獻禮。
但這一計劃遭到了質疑。批評者說,這是典型的“把喪事當喜事辦”,災難麵前的“集體無意識”。影片隨之擱淺。
省城書記
2010年9月,推進煤改有功的陳川平再上台階,被任命為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接替赴任中宣部副部長的申維辰。
兩任省城書記成長經曆和性格迥異。申維辰是文宣係統出身的官員,陳川平則在工業經濟領域沉浸多年。參加工作後,除到四川攀枝花鋼鐵公司短暫掛職外,陳川平幾乎沒有離開過省城太原。
2010年9月29日下午,在太原並州飯店,時任山西省委組織部長湯濤宣布了陳川平的任命決定,時任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對新老交替的兩位市委書記讚譽有加申維辰為山西宣傳和太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陳川平熟悉經濟工作尤其工業經濟工作。
時隔4年,已是物是人非。袁純清、湯濤移調北京,已經升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的正部級高乾申維辰在機場被帶走,當年也在主席台就座的太原市長張兵生早在2011年就落入賄選漩渦遭解職。
繼任申維辰後,陳川平延續了一些發展思路,包括“華夏文明看山西的旅遊中心”,建設現代宜居城市等。陳川平所處的時期,太原房地產市場逐步開放和規範,但城中村挖個坑就蓋起來的小產權房,依然是這個城市居住樓房的主流。
主政太原,陳川平的不鏽鋼情結如故,他提出,要將太原建成一個“不鏽鋼之都”,打造“以不鏽鋼和鎂合金為主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陳川平還有一個想法,要將太原建成北京副中心,儘管兩地高鐵時長三個小時,相隔有石家莊、保定、大同等城市。但他在設想建設現代物流中心的時候,希望太原能與環渤海發生聯係,稱之為“環渤海和黃河中遊地區現代物流中心”。直到他落馬,這些計劃都沒有落實。
雖然曆任省城書記都號稱要將太原建成一流、現代的省會城市,但在陳川平任期內,隻能多次在報告和講話中“對標”合肥——“十一五”期間,合肥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18位前移到15位,超過了太原、南昌和昆明。總結合肥迅速崛起的經驗,陳川平說,就是要大乾實乾快乾,狠抓工作落實,“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漢武帝有這樣一句話,‘匈奴能、我亦能’。我們要說‘合肥能,太原亦能’”。
主持太鋼集團時,媒體眼裡的陳川平是一個低調的人。“記者朋友們不要寫我,我就是這麼個普普通通的人。”陳川平經常把這話掛在嘴上。但主政太原的陳川平對待媒體有了變化。《法製晚報》報道稱,2012年8月,陳川平主持太原市委擴大會議,學習中央文件。因畫麵中與會者“東倒西歪”,拍攝這張照片的攝影記者被勒令不得再參與市委書記的相關報道。陳川平為下屬們推薦的書也有了變化,不再是軍事題材,而是《傑克?韋爾奇自傳》。
家族官商
在陳川平官場得意時,他的姐姐也在家鄉運城擔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哥哥則依傍太鋼從事鋼貿生意。
公開資料顯示,陳川平的姐姐陳省平今年58歲,1971年3月初中畢業,在平陸農機修造廠工作,曾作為工農兵學員到太原工學院學習,後來曆任永濟電機廠技術員,運城行署科委工業科副科長、科長,科技局副局長等,2005年任運城市政府副秘書長。
陳省平職銜之多,不亞於副市長,例如,市政府招商引資領導組副組長(2006年5月)、市政府新聞發言人(2010年5月)、市政府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市人民政府決策谘詢委員會副主任(2012年10月)、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領導組副組長(2012年10月)。
熟悉當地官場的人稱,陳省平才能平平,最初隻是打字員,榮升至科技局副局長就令人驚訝,更不用說市政府副秘書長。她被任命為新聞發言人,卻少有“發言”。2008年7月,任副省長三個月後的陳川平到運城考察,陳省平和時任市長、市人大主任和一位副市長參加了現場辦公會。
運城官場人士說,地方官員在本地官場上擢升高官親屬,並不一定要高官本人提出,有時是地方官員主動示好。
陳川平成為太鋼董事長後,轉業到河北邯鄲的哥哥陳勝平,2005年注冊了太原秋冶鋼貿有限公司,在太原、邯鄲、石家莊等地,從事鋼鐵貿易、加工配送、冷彎型鋼製造、冶金原料供應等,官網自稱“是太鋼、河北鋼鐵、天鐵集團的戰略合作企業,能夠滿足客戶對鋼板的各種要求,我們年銷售鋼材65萬噸,其中品種鋼25萬噸”。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太鋼在廢次不鏽鋼原料、電器設備采購兩個業務單元中積弊叢生,供應商回收不鏽鋼廢品,分類熔化後,視情況加入鎳粉,賣到太鋼加工廠作為冶煉不鏽鋼的原料之一。
陳勝平的一位朋友對財新記者說,陳勝平從事這一生意,是在陳川平的支持下開始的,借著弟弟執掌太鋼,陳勝平可獲得眾多鋼鐵行業資源。
在山西官場上,陳川平與同鄉交往密切。
擔任太鋼集團董事長時期,陳就與時任山西省發改委主任的令政策交往密切,2004年開工的太鋼150萬噸不鏽鋼工程,既是陳川平的業績,也是令政策的業績。媒體報道稱,今年6月聽聞令政策被調查後,陳川平臉色大變。
太原市委書記任內,陳川平還曾因力挺同是平陸老鄉的太原市公安局長柳遂記而遭到民間批評。由於連續兩任太原市公安局局長被免職,2012年12月,時任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柳遂記在陳川平支持下兼任公安局長。事實上,針對柳遂記的舉報一直不斷,包括在土地倒賣、行賄、利用個人權力充當保護傘等問題,但柳獲得了陳川平的庇護。在陳川平遭調查消息公布當日,8月23日,柳遂記亦遭帶走,他的職務迅速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