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老板!
從觀音殿出來,天色漸亮,已經是日上三竿,大約上午10:00多,日頭曬起來很毒。
女孩都怕曬,特彆是熱帶海邊的太陽特彆毒。
所以小鈺直接帶著曹婉越過藏經樓和法堂,來到一塊兒空地前的佛塔前,小鈺對曹婉說“姐姐,現在日頭太毒,還是塔裡涼快。我們登塔欣賞海景吧!在塔上可以看到我們大澳的全貌呢。”
“好啊!”曹婉欣然答應。
“我不開心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在塔上看大澳,特彆是黃昏時分,很漂亮的。”
小鈺說完之後就牽著曹婉的手邁入佛塔。
兩位小姐姐也不管在後麵被冷落的可憐的關灝,自顧自地進了古塔。
關灝前世是考古工作者出身,對古代建築有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
對這保存如此完好的古塔,關灝又怎能錯過。
眼前的佛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石塔,石質塔基,通高超過30米,底座周長接近40米。
看形製和風格,確定為明代佛塔風格。
整個塔基就高達近3米,全部用堅固的花崗岩堆砌而成。
第一層朝西麵開券門,有石階相連,門楣上方嵌有楷書“思明”的匾額,而就在思明二字左右對稱出現了蜀王府特有的標識花紋,不知道蜀王府花紋的人,還以為隻是修飾的花紋而已。
顯然此塔又與明朝末代蜀王有莫大的關聯。
從第二層起,四麵開門龕,並且都安裝了木窗欞、圍欄、鬥拱。
琉璃瓦蓋頂為覆盆式,頂端立有小鐵塔一座,形體與主塔相仿。
因為是外石內木的石木結構,所以如果要進入佛塔,就需要爬木梯上每層的木質平台。
因為臨海常年南北海風吹拂,為了抵禦海風,古塔背東麵西朝向,西麵開門。
整個佛寺坐落於玉豚峰頂部一處凹地,四周有南北陡峭的崖壁遮擋,呈現北高南低,東西沒有遮擋地勢卻是東高西低的走勢,從山門往佛塔看需要仰視。
也正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才讓彌陀禪院能在台風頻發的嶺南屹立千年風雨而巋然不動。
不過佛塔是明代後建的,與佛寺其他建築相差了好幾百呢。
做考古的人都知道,佛塔都是有地宮的,往往佛塔也是高僧的墳墓。
我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七級浮屠指的就是七層塔。
在小鈺的帶領下,曹婉先於關灝登上了塔的第七層。
也許是在海邊的緣故,這思明塔建的是異常的堅固,通塔完全用大澳出產的花崗岩條石砌成,裡麵每層用陰乾後的結算桑木板做了隔斷,再修有扶手樓梯直通塔頂,塔內木板被刷上了一層厚厚的桐油,摸起來很光滑。
聞著桐油的氣味,讓人仿佛置身於在海航行的古代海船之中。
看這木板和桐油的成色,估計有專人定時在打理。
古塔沒有絲毫的陳舊感,仿佛是一座新建的塔一樣。
關灝也登上了七層平台,視線非常好,能見度很高,山下的大澳古村儘收眼底。
關灝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方才老和尚說“黃家小釀帶到寺裡的不是外人?”是什麼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