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紙上談兵
南昌府,不僅是江西首府,同樣也是江南重鎮。
這裡地處鄱陽湖平原腹心之地,元末的陳友諒與朱元璋爆發的關鍵性大戰,洪都保衛戰裡的洪都便是南昌。
《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已然將南昌的重要性表現的淋漓儘致,這裡不但倚靠著貫穿全省的贛江,同樣修水、饒河、信江、撫河這四大河也環繞於此。
它們共同注入鄱陽湖,猶如五條高速公路。
可以說,隻要明軍水師願意,他們可以隨時從鄱陽湖至五大江河,突襲江西境內的任何州府。
而這五大水路,除了是軍事要衝外,同樣也是江西省貨物出入長江去往蘇湖的重要水道。
這條水道,也是雄極一時的江右商幫贛商)主要出貨方向,甚至皖南的徽商也經常走此將各種資貨運出。
除了這條水道,江西連通外界還有兩條要道,一道是經撫州、鷹潭、上饒進入浙江水係,再從衢州、金華、紹興三府一路抵至杭州,即浙贛走廊。
江西曆史上第一條鐵路杭江鐵路便是在此鋪設。
這條浙贛走廊同樣也是南方用兵的重要道路,這也是為何南昌能取代曾經的九江,成為江西重鎮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要不是朱文正當年死守洪都南昌,那陳友諒四十萬大軍就可從此直搗朱吳後方,老朱便是有通天之能也得一敗塗地。
而南昌取代江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南昌不僅控扼浙贛走廊,同樣還連接著梅關古道。
梅關古道是古代連接嶺南最主要的商道之一,這條古道從長江的彭蠡口出,經由鄱陽湖至贛江,一路南下出梅嶺抵達廣東南雄。
梅嶺就是攔住江西的大庾嶺,因唐朝張九齡喜在此種梅,故又名梅嶺。
江西的大餘縣便是由大庾嶺得名,梅關則是指大庾嶺三關。
曆史上,漢武帝平南越,東晉嶺南作亂,陳霸先北伐宇宙大將軍)侯景都是走此路。
正是因為地處兩條古道之間,五條江河交彙之地,南昌的戰略經濟地位才越來越高。
且隨著經濟重心不斷南移,南昌也漸漸成為了廣東資貨向北方運輸,以及北方錢糧向兩廣調運的中轉站。
一旦南昌被拿下,廣東就難以得到湖廣江南等地的錢糧支持,也無法將廣州進口的資貨銷往內地。
不光是經濟南移,伴隨著自南宋而始的人口大規模南遷,江西也在科舉一道上逐漸力壓全國。
明朝甚至還有句諺語,叫作“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
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就在九江,而曆史有名的學術辯論“鵝湖之會”,裡頭的鵝湖書院則在江西廣信府。
再到時間離得最近的,“豫章書院”在南昌。
除此以外,還有吉安的白鷺洲書院同樣聞名遐邇。
江西的繁盛自南宋而始,到晚清衰敗。
太平天國戰爭爆發,清廷全力鎮壓之下,江西人口損失慘重,曾剃頭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而後來民國修建的杭江鐵路,又在抗日期間被拆除,再到後麵的鐵路新建,幾乎全都繞過了江西。
直至現在,逐漸泯然於眾人。
南昌城,巡撫衙門。
“不如派遣水師前往攔截偽眀水師?”江西按察使陳安策提議。
不等王企埥開口,布政使刁承祖便怒斥道:“胡鬨!南昌水師乃我南昌城唯一水師,貿然派出去,若是被偽明水師埋伏,豈非白白送命?”
這位刁布政說的沒有錯,江西是個內陸省,雖然戰略地位重要,省內更有鄱陽湖這個連接長江的天下大湖。
但正如九江鎮一樣,整個贛北隻有一支內河水師——南昌水師營。
南昌水師營曾經也有設過總兵、遊擊等軍職,但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經全部裁撤。
現在僅有一個管後勤的守備,一個千總,一個把總。
在冊兵額一千五,實際也就千把人,戰船倒是有個一二十條,但都是內河戰船,無論排水量還是火炮都跟明軍水師戰艦沒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