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傳錦連忙拱手應道:“臣自當謹遵陛下教誨!”
朱怡炅說:“下去吧!”
divcass=”ntentadv”這衍聖公,到底是難以廢除。
衍聖公便是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精神代表,他可以把北宗街聖公殺了,甚至屠滅滿門,天下士紳也不敢多說什麼。
因為至少還有南宗衍聖公在,可要是他把衍聖公廢除了,那必然會激起激烈的反彈。
朱怡炅雖然想攜大勝之威進行改革,但這等涉及根本的還是不能妄動。
就算不想承認,現在天下的確還是要靠這些文人士子。
即便是廣開民智,沒個十幾二十年,都不可能真正取代士大夫的地位。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
好在北宗孔氏被他殺的人頭滾滾,這南宗衍聖公便是遷居山東曲阜,重新主持孔廟,也將不敢造次,甚至兩三代帝王都會老老實實。
至於往後,那就往後再說。
再好的製度,也束縛不了人心的。
待孔傳錦走後,朱怡炅繼續批閱奏章,關於前線軍報戰功,隨軍樞密院早便整理完畢。
現在又與南京樞密院各房參照商議,又行整理彙總一番,這才呈遞禦案。
朱怡炅仔細翻閱,沉思片刻,朱批:“可。便按樞密院所奏辦理。”
按照樞密院呈奏,此戰楊恭當居首功,其先後收複歸德、曹州。儘滅八千偽清索倫兵,繳獲戰馬四千餘匹。
又奇襲切斷偽清大軍糧道,一舉奠定河南戰場勝局,可謂居功至偉。
但同樣的,其冒險繞後突襲,擾亂樞密院在河南戰場的布局。這便是過失,該罰,肯定不能再按首功封賞,以免助長其不良風氣。
這也是樞密院、內閣、秘書官三方共同建言。
看到這裡,朱怡炅不由伸手捏了捏鼻心,覺得頭疼不已。
這個楊恭,真就是屢教不改,打仗屢屢行險用兵。雖然最後都能獲勝,但每次看到都著實讓人揪心難辦。
朱怡炅為此還專門安排了一個參謀官,結果屁用沒有不說,參謀官也被楊恭這潑才同化了。
而除了楊恭,剩下三軍,功勞基本相差不大,何向明擊潰了偽清大軍,又在其後完全收複河南。
於可成、周海忠,兩個軍聯手打下整個山東,還生擒偽清山東大軍主帥覺羅滿保。
這些人的賞賜擬定都是封侯賜田,何向明被封祥符侯開封),周海忠封沂州侯,於可成封兗州侯。
都是三代以後,減等世襲。
現在大明尚未一統,北京未複,實在不宜封賞太過。
田產倒是可以多賞賜一些,大明現在不缺地,隻山東、河南兩省幾乎稱得上地廣人稀。
楊恭的爵位這次不變,因為他不聽指揮,隻賞賜更多田產彌補。這也正好,也省的朱怡炅不好處理。
除去軍中將領,文官這次也有封侯,便是朱承訓這個隨軍樞密使。
算上他,現在內閣便有三個侯位,如此也是在進一步抬高樞密院地位。
而上麵的高層文武得到封賞,下麵的底層士卒自然也得按功勞多寡予以賞賜。
不過這次賞賜,田產則都在山東、河南地方。這既是利用兩省多餘土地,也是在讓明兵士卒於兩省紮根移民。
至於如此拿土地作為封賞,會否引爆人地矛盾。現在可是亂世,兩廣、山東、河南這些地方,都因為兵戈、天災、瘟疫問題,人口損失嚴重。
若真有哪個地方人太多,那當地官府自會著手安排移民。
事實上,從大明還未北伐之前,福建便已經在階段性的往台彎府遷去過多人口。
主要是往台北、台東那邊移民。
這種移民肯定會給補償,不僅要多分土地,官府還會給予耕牛,台東墾荒區甚至還有軍隊協助幫忙。
官府也會發放民兵兵甲,並拿出糧食對民兵預備役進行閒時操練。
而且除去這些地方,還有沒收複的雲貴西南、西北,乃至漠南,這些都是可移民的地區。
至少朱怡炅還活著的時候,人地矛盾都不太可能會發生。
正確的應該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因為古人觀念,天子不能犯法,也不能有罪,天子有罪,便是改朝換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