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湘水劃界時,江夏郡其實已經在孫權的手中。
湘水劃界劉備隻是實際上讓出了長沙、桂陽二郡,並在名義上正式將江夏的歸屬權交予孫權。
儘管諸葛瑾說的沒錯,但是劉備在聽完諸葛瑾的話後,他對著諸葛瑾言道:“當年湘水劃界之時,孤與你主已約定好,平分荊州再不以此起爭端。”
“當年公瑾與子敬之情,孤已通過讓出長沙、桂陽二郡償還。”
“半個南郡,孤以兩郡償還,孤對孫權已經仁至義儘,再無虧欠。”
“但去年孫權卻再起歹心,偷襲荊州,如此天怒人憤之事,若此番僅僅隻是償還長沙、桂陽二郡,豈不是太過便宜孫權?”
“人做錯了事,就該付出代價。”
“子瑜無須再言,若孫權真有求和之意,就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交予孤。”
“否則戰端一開,江東生靈塗炭,孫權到時候莫要追悔莫及!”
麵對劉備強硬的態度,諸葛瑾大急,他正要下拜再度爭取,但劉備卻拂袖怒道:
“子瑜,你以為今時還是當年嗎?”
“當年孤擔憂曹操吞並漢中,要及時回兵,故而才與你主湘水劃界。”
“但如今孤北退曹操,東破你江東十萬大軍,兵鋒正盛,而你江東元氣大傷,儘皆殘兵敗將。”
“孤肯接受你主求和之議,對你江東已是萬幸。”
“你莫要再過多贅言,孤敬你乃是孔明之兄,才與你分說這些,莫以為孤之禮待,乃是不會興兵攻你江東。”
“記住今非昔比這四個字!”
“你速速回轉江夏告知孫權,十日內,若孤得不到他的答複,那就等秋收之後,兩軍交戰吧。”
說完後,劉備轉身背對諸葛瑾,對著帳內的甲士言道:“送來使出營。”
劉備王命一出,帳內的甲士立即就上前來到了諸葛瑾的身後。
感受著背後甲士虎視的目光,諸葛瑾隻能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他已經儘力了。
諸葛瑾對著劉備的背影一拜,身形落寞的緩緩離開了劉備的帥帳中。
...
在諸葛瑾從襄陽離開後,因為劉備給的十日期限,他通過水路快速趕回到永安城中。
在永安城中的孫權,一聽到諸葛瑾回來的消息後,他馬上就在議事廳中召見了諸葛瑾。
在諸葛瑾走的這段時日來,孫權一直焦急得等待著諸葛瑾歸來。
在一見到諸葛瑾的那刹那,孫權臉上流露了欣喜的神色。
孫權命諸葛瑾在廳下入座之後,馬上問諸葛瑾道:“子瑜此番出使荊州,替孤表達求和之意,劉備可曾應允了?”
這時孫權對諸葛瑾能否求和成功,還是懷抱著信心的。
因為在諸葛瑾離去的當時,孫權已經透露出他的意思,隻要能保守江夏,那麼長沙、桂陽二郡是可以割舍的。
這種條件在孫權看來,已經很豐厚了。
但麵對著孫權的詢問,諸葛瑾臉上浮現苦澀,他對著孫權言道:“漢中王有應允求和之意,然前提是需要至尊再割讓江夏。”
諸葛瑾在說完這句後,還將劉備說的話,大致都說給了孫權聽。
當然,那些劉備罵孫權的話都被諸葛瑾有意省略了。
在聽完諸葛瑾這麼說之後,孫權的臉上先是浮現驚色,最後就是顯現怒色。
他掀案而起,憤慨言道:“劉備老賊可恨,孤已經做出如此讓步,他竟然還不知足。”
“江夏絕不能失,否則日後孤便是劉備案上之魚肉。”
“既然老賊不允孤求和之意,那麼孤不和便是!”
被孫權掀起的桌案從半空而起,高高落在大廳中的地板上發出一聲巨響。
看著孫權那副怒氣難抑的樣子,廳中的其他江東臣子全都噤若寒蟬。
這時廳中唯有陸遜一臣敢麵對著孫權的怒火向他進諫,“至尊暫且息怒。”
孫權看是陸遜出身,他臉上的怒氣暫且消歇了點。
但他口中還是充滿怒氣:“伯言,你也聽到了。”
“劉備欺人太甚,得兩郡還不滿足,竟還想要江夏。”
“江夏一郡豈是可以割讓的?”
孫權身為江東之主,深知江夏對江東一地的重要性,而陸遜身為當世大才,對這點又豈能不知道呢?
隻是陸遜有著自己的看法。
陸遜對著孫權言道:“今春耕在即,劉備不會當即發兵攻打我軍。”
“然一旦等今年秋收結束之後,依劉備之脾性,他說到做到,勢必會出兵江夏的。”
“我軍公安一戰,已經元氣大傷,而如今劉備雄踞荊益兩州,實力強橫。”
“若屆時他大軍來臨,兩軍交戰,敵強我弱,情勢對我軍不利。”
“最重要的是,若到時曹操趁我兩軍交戰之際,發兵攻打廬江郡,到時我軍腹背受敵,我軍危矣!”
“故而這時與劉備交好方是上策。”
在聽完陸遜的建言之後,雖然他也知道陸遜說的有理,但是他卻懷抱著另一絲希望。
孫權問陸遜道:“今劉備既然得寸進尺,欺人太甚,那孤亦可加強與魏王之聯盟。”
“屆時有魏王相助,孤亦不一定會怕了劉備!”
孫權的話在陸遜聽來,卻令他的臉上浮現憂思。
陸遜對著孫權鄭重一拜道:“至尊!曹操狼子野心,素來無信。”
“先前至尊與曹操多次交好,最後曹操亦不是多次出兵攻我江東?”
“公安一戰後,我軍至少還需要五年,才能恢複元氣。”
“今天下三足鼎立,曹操最強,雖說曹操與劉備乃是死敵,然劉備今已經占據襄陽,有漢水為防線,曹操要想擊敗劉備,已經不易。”
“若曹操久攻劉備不下,他勢必會調轉槍頭,來攻我江東,到那時,我江東何以為憑?”
“而若與劉備盟好,以劉備信譽,其不會如曹操一般隨意撕毀盟約。”
“屆時,若曹操攻我江東,我軍亦可借助劉備之兵力自保。”
“而且劉備在與我軍訂下盟約後,他勢必會時刻以北伐為念,屆時曹操、劉備兩虎相爭,我軍才能有喘息之機。”
聽完陸遜的這番話後,孫權臉上的怒氣漸漸消散。
但是他心中還是有著不甘心,他對陸遜問道:“難不成孤就真的隻能交出江夏郡嗎?”
麵對孫權的這個顧慮,陸遜心中卻有個折中的辦法。
陸遜對孫權進言道:“劉備想要江夏,無非是擔心我軍會再次攻打荊州。”
“吾料其暫時並無吞並江東之心,否則不會同意和議之請。”
“既如此,臣建議至尊奉送長公子去往荊州。”
“有長公子在荊州,劉備想來也能安心。”
孫權在聽到陸遜奉送孫登的提議之後,他臉上浮現驚怒之色,他對著陸遜大喝道:“你大膽!”
孫登那可是他最疼愛的長子呀。
麵對孫權的怒喝,陸遜跪倒在地,但他臉上卻沒有後悔提出這建議的神情。
陸遜跪地答道:“劉備素有仁義之名,長公子入荊州並不會有生命危險。”
“而唯有如此,劉備才會對我軍放心。唯有這樣,才能保全江夏。”
“臣之建言,完全出於一片公心,還望至尊明察。”
“臣希望至尊莫因小愛,而棄萬裡河山基業!”
在說完後,陸遜對孫權伏首叩拜。
陸遜的話語落在孫權的耳中,孫權聽著陸遜的話語,腦中回想著當今的時勢,最後他臉上的怒色全部消失,剩下的隻有無奈與悲切之色。
孫權身形不穩,跌坐在了座位之上。
許久之後,在一片寂靜的大廳之中,孫權顯露蒼老的聲音響徹在大廳之中。
“文則,你親自回建業,將登兒接來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