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在畫院裡麵,宋徽宗網羅了一大堆的繪畫高手。
同時,還有一眾繪畫學徒。
“江寧老師,您是說,這幅作品有可能是宋徽宗開設宣和畫院,裡麵的繪畫學徒創作而成?”
顯然。
丘少林也瞬間明白了江寧的意思。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加上之前的推理,那就更說得通了。
一個是年齡18歲。
如果不是這樣的年齡,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另一個。
繪畫技術有一些像宋徽宗的風格。
顯然。
在宣和畫院,肯定會有一些繪畫學徒受到了宋徽宗的影響。
甚至會有不少學徒受到宋徽宗的影響。
還有一個是紙張與顏料,這都不是民間可以得到的,這必然是在皇宮以及重要的大臣府邸。
如此來看,宣和畫院,是為最佳出處。
“是的。”
江寧額首:
“那到底是誰呢?”
丘少林又一次回道。
“到底是誰啊……”
江寧將目光放到了前麵的青綠山水畫作當中:“從畫作中的提字來看,我們無法判定到底是誰。但是,我們可以看這裡麵的印章。”
“江寧老師,這幅畫作裡麵有太多印章了,大部分是收藏者的印章。比如,蔡京的印章。”
“對,蔡京應該也是收藏了這一幅畫,所以,這才用上了自己的印章。”
電視機前,鏡頭對準了這幅畫卷裡麵一係列的印章。
這位蔡京,正是北宋臣相,也是著名的奸臣。
這個奸臣是坐實了的,與之前王安石變法的幾位“奸臣”不一樣,基本上沒有人可以翻案。
江寧接著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而我們又知道,這幅作品產生的年代,就是北宋年間。那麼,做為北宋丞相的蔡京就有非常大的可能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可是,蔡京也沒有告訴我們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一邊的主持人董雨說道。
同時。
電視機前的一眾觀眾,他們同樣也是這個疑問。
畢竟蔡京隻在上麵留下了一個印章,他又沒有說這幅作品的作者是誰。
如今已過去了千年,難道還能將蔡京挖起來問他。
對於董雨的疑問,江寧微微一笑:“我們不仿問問國家圖書館那邊。”
“江寧老師,您的意思是?”
“蔡京雖然在這一幅畫裡麵並沒有告訴我們作者是誰,但是,如果我們查找一係列有關於蔡京的文字資料,或許,我們便可以找到答案。”
江寧的話剛說完。
董雨直接就說道:“那讓我們連線國家圖書館的副館長史長偉先生。”
是的。
央視就是央視。
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之下,鏡頭這裡卻是對準了國家圖書館宋史檔案室。
“我的天,這裡的史料也太多了吧。”
隻看到密密麻麻,鏡頭裡麵裡三層,外三層,全都是宋史資料。
一眼望去,最少也有幾千噸,甚至還不止。
好在雖然史料很多,但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也進行了一係列的歸類。
有按名字歸類的,有按時間歸類,也有按事件歸類。
“江寧老師,這便是有關於蔡京的一係列史料了,不過,文件比較多,找起來可能有一些困難。”
史長偉與江寧連線說道。
江寧點了點頭,說道:“往宣和三年這裡找一下,我記得蔡京這一年裡有一處與友人的書信當中提到過。”
有了人物,有人時間。
這麼找起來就快速的多。
十幾位工作人員,不斷的尋找著各類文件。
而在鏡頭對準這一些工作人員的同時,台下,以及電視機前的朋友,這時亦是不斷的議論紛紛。
“今天也算大開眼界了。”
“嗯,沒想到,要尋找一幅繪畫作品的作者竟然這麼難。”
“雖然難,但今天的內容竟然涉及到這多麼的知識。”
“問題是,能找到證據嗎?”
“不知道。”
“那個啥,這樣找是不是太麻煩了,還不如將這一些史料都發到網上,到時候大數據一查,不就查到了嗎?”
“發到網上,這怎麼可能呢?你當這一些史料是普通文件啊,有一些文獻雖然過去了千年,但也是機密。一般人,根本沒這個資格查閱。”
“呃,也對。”
……
“找到了。”
終於。
在一眾工作人員不斷的尋找下,人群中一陣歡呼。
江寧所說的證據,終於找到了。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事在作之而已。】
這是一封蔡京寫給友人的書信。
書信內容沒有具體談到政事,但卻與友人交流起書法心得,並向他介紹了一位18歲的少年。
正如這一封書信上所說,意思說的是,政和三年這一個年間,有一個叫希孟的人十八歲,他在宣和畫院當學徒,並進獻過幾張畫作。不過技藝不怎麼樣,但雖然如此,宋徽宗卻認為他是一個人才,並且很有天賦,於是親自教過這位少年。不想,半年之後,這位少年卻是創作出了一幅奇作。宋徽宗對此大讚有加,並將此作賞給了蔡京。
聯係到前後文。
那麼。
你就會知道。
這幅畫作的作者,正是蔡京在書信裡麵提到的“王希孟”。
驚天的掌聲,瘋狂襲來。
攝像頭,這會兒也是無比精準的對準了江寧。
所有人都知道。
在這一期《守護國寶》當中。
這一幅青綠山水圖固然讓大家為之驚豔。
而江寧。
同樣讓人拍案叫絕。
……
“江寧老師,老丘我算是服你了。”
答案揭曉。
一邊的丘少林對於江寧,卻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要知道。
要在浩如煙渺的一眾文獻當中,尋找到王希孟的證據,簡直堪稱奇跡。
“丘館長,過譽了,其實雖然證據找到了,但這個證據隻能說,這幅畫作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王希孟創作的。但到底是不是,我不敢100保證。”
其實在前世。
關於這幅畫作到底是不是王希孟創作,這也是一個迷。
因為他在史書上沒有什麼記載。
至於大家為什麼知道他,也是因為蔡京提了幾句,也就是上麵所寫的內容。
不過大家卻沒有再想太多。
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此時已經找到了如此接的史料,這已經極為的不容易了。
再說。
真要還原100的曆史,這幾乎也不可能。
不過。
當揭開“王希孟”之後,眾人卻是對於王希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江寧老師,能說說王希孟這位少年嗎?”
“這個啊……我不知道怎麼說。”
歎了口氣。
該怎麼說呢,他是真不知道怎麼說啊。
“江寧老師,難道王希孟的人生很複雜?”
“並不複雜,不隻不複雜,而且還很簡單。”
“那這是……”
“因為……”
看著眾人急切的心情,江寧說道:“這位少年,可能永遠活在18歲。”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