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不是沒有,而是朝廷沒有給他機會。”
“為什麼不給他機會。”
“這個啊,那我就慢慢與大家細說。”
講曆史江寧喜歡講人物。
主要是人物一方麵很有特點。
另一方麵。
在曆史當中,一係列的人物交織在一起,會產生非常有意思的碰撞。
很多時候的一係列曆史事件,就是這一些人物碰撞產生的。
同時。
很多時候你對於某些曆史事件不明白,多看一些參與其中的人物,你就能夠明白了。
比如王安石變法。
圍繞王安石,兩派之間不知道爭鬥了多久。
但是。
真個細細每個人物研究一下,你會發現。
不管是王安石這一派,還是司馬光這一派,他們不見得就是想整對方。
也不見得王安石這一派就是好的,司馬光這一派就是壞的。
他們同樣也有自己的思路。
隻不過兩派之間的想法不一樣罷了。
……
“我從開始講起吧,與這位朋友研究的一樣,辛棄疾是濟南人。這個時候,濟南已經被金國占領。而辛棄疾的爺爺與父親都在金國當過地方官。所以,這也是一眾史學研究者對於辛棄疾比較詬病的一點。但事實上,辛棄疾爺爺與父親雖然在金國當官,但自小辛棄疾爺爺就告誡他,他是漢人,他是宋人。在金國為官隻是沒有辦法的事。所以,辛棄疾自小都想著為國報仇。並且,辛棄疾爺爺還讓辛棄疾借科舉的機會進京偵查金人的形勢,如果有機會的話,那就準備起義。”
“事實上,在被金人占領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人起義。有一位叫做耿京的,他便揭竿而起,帥先起義。聽說耿京起義,辛棄疾便帶了2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起義。不過耿京剛開始對於這位有一些文才的辛棄疾並不是很看重,他就是覺得辛棄疾文才好,寫得一首好詞,於是就讓他當了一個執掌文書的掌書記。”
“雖然被耿京輕視,不過辛棄疾並沒有抱怨。很快,他展示自己的機會來到。一次,他的朋友義端和尚盜走了辛棄疾的印章。這個義端和尚是一個花和尚,平時不守清規,原本他跟著辛棄疾加入耿京以為到了這裡能夠吃好的喝好的,但沒想到條件卻非常艱苦,而且隨時有生命危害。於是他就盜了印章,準備回到金營那裡邀功。辛棄疾得到消息之後,他卻是一人一馬直接追了上去。”
“天亮時分,辛棄疾追到了義端和尚。雖然辛棄疾看起來好像是一位文弱書生,可辛棄疾自小就練武,見到義端,一刀就將義端和尚給砍下馬來。義端和尚知道辛棄疾的厲害,連忙求饒說,您是天上的青兕,你就不要跟我一般見識。不過辛棄疾知道,如果將義端和尚放了,那他們起義軍就會遭受到滅頂之災。手起刀落,隻聽得噗嗤一聲……義端和尚的頭顱就被辛棄疾給砍下。而這一年,辛棄疾隻有21歲。”
說到這裡。
江寧還拿起了畫筆,並將辛棄疾斬殺義端和尚的畫麵給畫了出來。
“我去,21歲就這麼猛。”
“史書是不是寫錯了,這個辛棄疾明明很愛國啊。”
“對啊,不能說辛棄疾生活在金國控製下的地盤,就說辛棄疾不愛國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被金國控製下的漢人,全都是漢奸了?人家也要生存,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誰願意被金國人控製啊。要怪就怪你大宋打不贏,竟然將自己的土地被彆人搶去了。”
“對,所以我覺得那位史官一定對於辛棄疾有偏見,所以才這麼寫的。”
江寧版的辛棄疾一出,一眾網友便一下子喜歡上了這麼一位少年英雄。
“不隻如此,起義軍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義端和尚隻是一個小插曲,而在內部當中,有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他卻是帶著一隊人馬叛變,並將起義首領耿京給殺害了。麵對著這樣的情況,辛棄疾帶著50騎人馬,前往了金國大營。雖然辛棄疾隻有50騎,但50騎個個都是精兵強將,能以一檔十。”
“王安國看到辛棄疾,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想先勸住辛棄疾,然後再將辛棄疾殺掉。便對辛棄疾說,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正要請你喝酒。辛棄疾說好啊,跟著王安國到了營內喝酒。不想,剛進到大營,不等王安國動手,辛棄疾卻是先發製人,將王安國給抓了起來。”
“但這畢竟是金營,辛棄疾知道以自己50騎的實力,根本不可能對抗得了這麼多的士兵。隨即他大聲一喝,說道,金國人奴役我們多年,我們難道還為金國人賣命嗎?大家都是漢人,我知道,大家都是被逼無奈這才為金國人賣命。但今天有一個機會,我已經聯係了南宋朝廷,誰願意跟著我回杭州。結果,當場就有1萬多人跟著辛棄疾。而辛棄疾也帶著1萬多人,就此回到了南宋。”
直播間內一眾人興奮起來了。
“我草,這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啊。”
“50騎闖入金營是為勇,全身而退並帶回1萬多人是為謀,牛逼。”
“更為關鍵的,人家這才21歲。”
此前所有人都以為,南宋是一個悲劇的時代。
他除了嶽飛少數幾人之外,其他一些人個個都是軟弱無能之輩。
但沒想到。
眼前出現的這一位隻有20來歲的少年英雄,卻是讓他們眼前一亮。
……
“江寧老師,後麵呢。”
“咦,你不是說辛棄疾是貪汙犯,沒做出啥成績來嘛。”
看到還是這位粉絲的話,江寧笑著說道。
“這個,這個……可能史書上記載的也沒有這麼詳細。”
這位粉絲有一些尷尬。
雖然江寧看起來講的與他講的差不多。
反正大事件上一樣。
可涉及到具體事情,那就不一樣了。
可也正是具體的事情不一樣,卻又讓整個的辛棄疾在他眼裡變得完全不一樣。
至少。
這會兒他不會覺得辛棄疾從金國那邊回來有什麼問題。
不但沒有問題。
他反而拍手撐好。
有這樣的少年英雄,誰不想看到呢。
“嗬嗬,確實沒這麼詳細。畢竟,朝廷也沒有打算太過於重用辛棄疾。”
江寧繼續說道:“辛棄疾帶著大部隊回到南宋,南宋朝廷大是震驚,他們沒想到,在金國控製下的漢人,他們竟然還思念故土,還想著為國報仇。當時的宋高宗就封辛棄疾為江陰簽判。不久之後,宋孝宗即位。這位皇帝比較有主戰意識,同時還給嶽元帥平反了。可是,雖然宋孝宗有北伐之意,但卻倉促起戰,加之用人不當,內部出現矛盾,最終導致失敗。”
“不過雖然如此,辛棄疾卻是一馬當先,向宋孝宗上書《禦戎十論》和《九禦》”。他客觀地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提出了周密詳儘的恢複大計和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但可惜,書呈上去之後,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不過,宋孝宗還是記住了這位年輕的少年英雄。”
“隨後幾年,宋孝宗開始稍稍重用辛棄疾,與之同時,辛棄疾在這一時間段也分彆出任了各個州的通判,知州,提刑等。同時,因為辛棄疾的才能,他還快速平定了【茶商軍】。另外,辛棄疾自小熟讀兵書,又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起義,對於帶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在江西任職時,他組建了飛虎軍。
飛虎軍有一些像現在的特種兵,他令飛虎軍以1000人為一個隊伍。這個隊伍都是精挑細選的人才。也正是在辛棄疾的帶兵之下,江西與湖南這一帶一眾土匪,全都被辛棄疾給平定了。進而辛棄疾又得到快速提拔。但可惜,辛棄疾自小出身於金國控製下地盤的身份問題,所以,朝廷一直都不敢特彆重用辛棄疾。”
“偏見。”
有一位粉絲說道。
“對,就是偏見。”
江寧點頭:“雖然皇帝覺得辛棄疾很有才華,也很有能力,但是,他的身份擺在那裡,所以朝廷一直都非常猶豫。因為辛棄疾很有能力,也很有才華,所以,他們即不會不用辛棄疾,但又不敢特彆重用辛棄疾。這即給了辛棄疾希望,但每每到了重要關口,卻一次又一次讓辛棄疾失望。後來,眼見自己為國報仇的希望無法達成,辛棄疾便辭官到江西種地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