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福禍兩相依_民國江湖二十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民國江湖二十年 > 第六十七章 福禍兩相依

第六十七章 福禍兩相依(2 / 2)

“我沒有聲望?”

“您有的是名氣,但沒有聲望。”

江連橫若有所悟,江家的確不缺名氣,但大多是線上的威名,而不是民間的聲望。

奉天的商民都畏懼他,但並不敬重他。

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些空子,把江連橫看作是大善人,當他是為勞工發聲的幫會龍頭。

但空子的口碑份量太輕,沒有人會把村頭二傻子說的話當回事兒。

真正的聲望,在很多時候,是可以拿來當免死金牌用的,這並非言過其實。

孫易新解釋道:“江老板,滬案早就是各路梟雄賺取聲望的噱頭了,您看看那些軍閥,誰不在口頭上聲援勞工?不就是怕被罵成是賣國賊麼!青幫下場聲援,也是為了賺聲望,他們要是真恨洋人,怎麼還待在租界呢?”

江連橫點了點頭,並不吭聲。

孫易新接著說:“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有史以來,江湖廟堂,向來是涇渭分明,也就隻有當今天下,二者才得以交融。在這時候表態,您就從‘幫會老頭子’,搖身一變,那就成‘愛國企業家’了呀!”

“話雖如此,但您也知道我是乾啥的,公署想要平息騷亂,官差不便出手,肯定要把這些臟事兒派下去。”

“江老板,明哲才能保身,有些差事,該推就得推出去,否則日後就會給人留下個聲討的把柄。”

“您說這些,我倒是也想過。”

“是啊,不然您也不會來找我了。”

孫易新說:“您剛才提到權,權當然重要,可權力再大,沒有聲望托著,那也是空中樓閣。滿清皇帝的權力夠大了吧,不也是說倒就倒了麼。大總統當年為什麼沒把孫博士扣下,說到底,就是忌憚他的聲望啊!”

“有點道理。”江連橫不得不承認。

“所以說,我建議您儘早表態聲援,等這陣風波過去了,那還怎麼賺聲望呢?而且,省府已經同意民間籌款支援滬上,您又不是帶頭聚眾,也沒有違抗公署政令,除非是大帥叫你去辦,彆人的吩咐,還是趁早推了吧!”

孫易新的建議很明確。

以江家如今的財勢而言,換誰來當家,都會考慮轉變身份。

至於如何轉變,南國會黨早已摸清了路數。

憑幫會起家,積攢錢財,結交權貴,擴充勢力,提高聲望,由商入政,這是明明白白的成功經驗。

不走,難道要一輩子在線上晃蕩麼?

老死江湖,江連橫甘願認命,但膝下兒女總該有個穩妥的安排。

周雲甫當年得勢,還知道捐個官兒當呢,自己這“省城密探顧問”的頭銜,總不能用一輩子。

江連橫沒念過書,當官怕是有點困難,但就算他這輩無法混入廟堂,也得儘力給後輩鋪墊些聲勢才對。

更何況,大帥的身體日漸衰朽,少帥對待學生的態度,又傾向退讓。

基督教青年會仗著有實權大員撐腰,郭將軍的夫人與會眾多有聯係,更不能輕易招惹。

凡此種種考量,江連橫心裡便已有了決定。

“孫先生,您剛才說,滬案這陣風就快過去了,還請教您是從哪看出的苗頭?”

“唉,忠言逆耳,我是交通係出身,原先是管鐵路的,遠東的工業水平如何,我再清楚不過了,滬上勞工叫歇,其實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這種形勢,不可能長久,滬上的商會早晚會有退讓。”

孫易新說:“而且,奉軍已經進駐滬上,絕不會跟英美撕破臉皮。”

“難道主要不是跟東洋緩和關係?”江連橫問。

“東洋?”孫易新搖頭笑道,“不不不,張大帥還打算借滬案跟東洋人討價還價呢,奉係現在要拉攏英美!”

“為什麼?”

“張大帥要修鐵路,擺脫東洋人的控製,奉海線和南鐵線幾乎並排而行,東洋人很不高興,大帥又沒足夠的實力叫板,那就隻能再拉一股勢力,製衡東洋,少帥這次去滬上,也絕不僅僅是為了跟英美交涉滬案。”

“能成麼?”

“難,很難!”

孫易新解釋道:“江左是英美的勢力範圍,鞭長莫及,東洋人在關外又不容其他列強參與,最後到底能不能把英美拉攏過來,那就得看少帥的外交水平了,奉軍能不能在江左站穩腳跟,還得看當地豪紳的態度。”

江連橫忽然想起滬上還有一樁血仇未報,於是便問:“那您覺得江左豪紳會是什麼態度?”

“不好說,真不好說,南北兩地的差異太大,奉軍這兩年雖然軍紀好了些,但骨子裡還是帶著匪氣,就看宋小姐能發揮多大作用了。”

“宋小姐?”

“您不知道啊?”孫易新說,“那是江左財閥的千金小姐,正在滬上給少帥當翻譯呢!”

江連橫確實不太了解,但也沒有繼續往下追問。

畢竟,他最關心的,還是自己腳下這片地界兒。

如今心裡已經有了決定,待席散以後,便立刻返回城北大宅,召集手下商量策略。

江連橫準備假借聲援滬案,提高江家的聲望,趙國硯和李正西都很讚同。

兩人都是舞刀弄槍的主,本就看洋鬼子不爽,自然同意表態聲援。

薛應清仍舊是旁觀派,不願摻和任何時事,隻想安安靜靜地做好生意,買賣局紅。

可是,她的這種老派想法,在江家內部已經無人理睬了。

生逢亂世,時局動蕩必定關係到所有人,無論是否願意,都已身在局中了。

張正東仍然沒什麼想法,每次碰見這種家族會議,他都像個笤帚疙瘩似的,乾杵著毫無建議。

王正南想的就多了,總是嘟囔著不能跟洋人撕破臉皮,要講究鬥而不破。

不過,他也很認可孫先生的建議,覺得江家理應嘗試由商入政,隻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身家。

最後,眾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當家大嫂身上。

胡小妍想了很久,似乎始終拿不定主意,隻是淡淡地說:“想辦法提高聲望,當然是好事兒,但是有得必有失,江家今天不應官差派下來的差事,不理洋人過來告幫,難保他們不會再去找彆人。”

江連橫卻說:“如果是老張吩咐的差事,我當然不敢不應,但如果是警務署和洋行過來告幫,我要是應下來了,在這節骨眼上,結果就是渾身罵名,以後兒女還能有像樣的出路麼?”

眾人聞言,都歎了口氣。

既要且要,到底是行不通的,權衡利弊之下,終須有所取舍。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這番決策是否恰當,尚未可知。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公署的需求不變,江家不應的差事,自然會有彆人來應……


最新小说: 我在遼東娶妻變強,成就匪王霸業 序列:凡神間的戲子 師門嫌我太狠辣,入朝堂後鎮天下 醜女重生後,她滅了前夫還想弑君 一不小心苟到寵妃了 戰神歸來花都最強守護 勢子論 為了給發小治病,我成為了殺手 人在蜀山,反清複明 海賊:偉大航路上的愛情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