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下午。
紫微宮廣場上。
衛思行突然覺得,站的太高也不好。
太陽太曬眼睛了,用手掌遮擋有些不雅觀,畢竟整個洛陽的勳貴們都在台下看著呢,得注重儀容。
衛思行看了眼旁邊的哥哥衛繼嗣。
此刻的紫微宮廣場上,大周頌德天樞附近,文武百官、皇親權貴雲集。
眾人都站在天樞台下,仰望著三人登台。
衛繼嗣、衛思行並排而行,衛繼嗣稍微快一步,二人都跟隨在最前方的龍袍老夫人後麵。
在下午的日頭下,衛思行瞧見,旁邊的衛繼嗣正微微眯眼,看著前方龍袍老夫人頭戴著的玄黑九旒冕,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或許是覺得戴此物能遮陽?
這是帝王的冠冕。
衛思行默默想道。
對於這位哥哥的野心,他也一清二楚。
或者說,衛繼嗣之心,路人皆知。
大周的離衛之爭,涉及國本的皇嗣之爭,洛陽百姓都心知肚明。
朝局的不穩定,也令大周高層的政治傾軋格外嚴重。
這種鬥爭就是如此,誰都知道與國無益,甚至會波及賢良。
但是又不得不爭。
在這種政治遊戲中,不是後退一步就能斯抬斯敬的,後退一步,是萬劫不複。
或許在LY市井那些書生販夫茶餘飯後的閒聊嘴裡,隻要聖人如何如何做,就能國泰民安,安然無事。
但是身處其中,才知曉處處身不由己。
被天下義士私下罵屍位素餐的袞袞諸公,正因為“屍位素餐”,才常青不倒的站在那個位置,若是哪天突然不“屍位素餐”了,那才糟糕。
任何外人看來愚蠢搞砸的國事,私下絕對有一個無懈可擊的合理邏輯,就是,必須搞砸必須愚蠢,才符合天理。
這些年的離衛之爭中,不管是營州之亂,還是李正炎的匡複軍叛亂……魏王府、梁王府所做的很多事,都是如此。
但是,衛思行知道,這一切是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那便是定於一尊。
感受著四麵八方的仰望目光,重歸這處萬眾矚目的位置,衛思行意氣風發。
他抬頭看著前方高大巍峨的天樞銅柱,嘴角露出一絲笑。
這件藝術品,就是這一切的轉折點,也是扭轉衛氏頹勢的關鍵手。
今日能被聖人點為陪祭人,當眾陪著聖人在天樞前祭祀天地,就是聖人某種傾向的體現。
更彆提整座天樞大陣暗中的職能了,可以說,若是他們衛氏願意,聖人點頭,在場的所有權貴們,都能一網打儘,當然,隻是個比喻,不會如此暴烈粗魯,但也足以震懾對衛氏與聖周有異議的宵小了。
不光這座紫薇皇城,整個洛陽都在大周頌德天樞威懾力的範圍內。
這種在神都生殺予奪的權力,從今日起,除了聖人外,他們倆人也擁有了。
這不是實質上的皇嗣是什麼?
此舉意義重大。
再度想起那位狄夫子今日腿疾請假沒有過來,衛思行忍不住笑意。
這場離衛之爭,今日已經正式宣告,衛氏占據上風。
如同圍棋盤上的屠大龍,接下來就是數子收官了,後麵弱勢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的掙紮,是政治鬥爭中的垃圾時間,弱勢方在拖延滅亡的過程罷了,殊不知,溺水之人越是掙紮,越是深陷水底。
擔心表情失態,衛思行深呼吸了好幾口氣,才平緩激動心情,按部就班的和王兄一起,陪著龍袍老夫人主持著祭祀大典。
在衛思行出神之際,衛繼嗣同樣在努力收斂眼中笑意。
他瞥了眼中樞台下方一位位正仰望著的政敵或盟友,少頃,有些興致闌珊的搖搖頭。
衛繼嗣不是第一次得到這種待遇、來到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上一次是在聖人剛剛登基、改乾為周的時候。
那是聖人最需要娘家衛氏的時候,用他們二位侄子,來清理政敵,掃清阻力。
那也是衛氏權力最大的時間段,隻可惜到後來,這些離氏皇子們都被嚇成了軟骨頭,木已成舟後,願意去當聖人的好兒子,乖乖聽話,大周皇嗣之位的人選便多了些。
這座新建的頌德天樞下方舉行的祭祀大典,持續了大半個下午。
大夥其實到場的都早,祭祀流程也蠻快,主要是祭祀前的一係列繁瑣儀式,耽誤了許多時間。
祭祀用的很多器物,此前擺在天壇祀堂那邊,好些年沒有啟用了,前幾日才清理乾淨灰塵,一一擺了上來。
祭祀大典快結束之際,衛思行站在龍袍老婦人與哥哥衛繼嗣身後,等的有些兒累,有些偷懶的用一隻腿支撐身體。
反正現在穿著的盛大禮服都是遮住下身的,長度曳地,倒是無人看出來這“輕佻”舉措。
經曆過剛開始重返榮耀頂點的興奮過後,衛思行反而有些“也就這樣”的興致缺缺。
衛思行偏頭又瞧了下衛繼嗣。
發現兄長全程站姿端正,板著張臉,恭恭敬敬的陪祭,像是絲毫不累一樣。
雖然偶爾覺得王兄挺裝,但是做大事的人都要裝,是必備的技能。
衛思行有些羨慕的這位兄長,他對於權力的渴望,或者說,對於目標鍥而不舍甚至不擇手段的苛刻態度,是衛思行所不及的。
衛思行這些年來,反而有些懈怠,享受起了衛氏的紅利與富貴。
這也是此前朱淩虛父子反叛事件發生、衛氏在皇嗣之爭落入低穀時,衛思行代表的梁王府與衛繼嗣代表的魏王府,在潯陽王府等問題上發生一些觀念矛盾的根源。
不過現在,事實證明,這位兄長是對的。
衛思行突然想起,此前潯陽那邊的下人傳來消息,說潯陽王府的世子似乎有些糾纏自家女兒。
當時衛思行的想法是,暫且不表態,走著看看,若是真到了那最壞的一步,衛氏失敗了,也可以順水推舟,做一樁保命的人情。
可是現在看來,也不需要了。
所以兄長那根白布條送去潯陽城,他沒有阻止。
就在衛思行走神之際。
正前方,天樞表麵遍布的鳳鳥紋浮現出耀目金光,遠遠看去金燦燦的。
然而金光異象中,重達萬鈞的天樞,柱身微微顫栗,頓時引得周圍守衛的司天監女官們側目。
這是今日第二次出情況。
場上低頭跪拜的眾人逐一察覺到這異常。
最高處,龍袍老婦人的身影,背對群臣,微微仰頭,似是也在打量天樞。
衛思行立即打起精神,準備應對,不過衛繼嗣比他快上一步。
對於頌德天樞和四方大佛了如指掌的衛繼嗣,無視台下有些寂靜的權貴群臣,朝聖人朗聲開口:
“陛下,稍等片刻,是江州潯陽的東林大佛那邊,有些不長眼的反賊,在衝撞大佛,看來已經交上手了,這邊有些反應很正常,都是些小風小浪,本王已安排妥當,真仙郡主、宋副監正、易將軍都在那兒主持大局,陛下可等待捷報。”
場上有人麵麵相覷,有人臉色淡然。
龍袍老婦人輕輕頷首,場上立即整齊傳來一陣恭敬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炷香後,祭祀迎來尾聲。